打掉中间商
作者丨胡新周
直奔痛点去
凌晨两三点,头戴斗笠、身穿长袖长裤的茶农们便趁着凉意上山了。颜色翠嫩、两三厘米长的一芽一叶和一芽两叶,是最好的明前龙井原料,轻轻一提,便从低矮的茶树顶端被摘下,装进竹编的采茶篓中。
这里是杭州西湖区的龙坞茶镇,市面上 85% 的西湖龙井产自这片绵延数十里的 " 万担茶乡 "。但动辄数千甚至上万元一斤的昂贵龙井茶背后,茶农赚的只是份辛苦钱。
经验丰富的熟练茶农,一天最多可以采摘 4 斤鲜茶叶。为了确保品质,明前龙井的采茶季通常从每年的 3 月 18 日持续到 4 月 5 日左右,短短 20 天,忙起来一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下午,他们赶到附近的转塘茶叶市场,将鲜叶以每斤 400 元的价格卖给茶叶贩子。
茶农在山上采摘茶叶
雪豹财经社 / 摄
经过摊放、杀青、揉捻、炒制等一系列工序后,4 斤鲜叶能够被制成一斤干茶,一斤茶叶的成本价就高达 1600 元。再经历省级经销商和下游渠道至少两个环节,最终到消费者手中时,明前龙井的价格已经被抬到了 5000 元一斤以上。
那些拥有自己的茶园、雇佣工人采摘的大型茶叶公司,能够将出厂价控制在 1000 元左右。但即使通过电商渠道直接触达消费者,线上推广费用仍然高企。艺福堂副总经理孔明透露,目前线上平台的推广成本占商品售价的 30%~50% 不等,即便如此,已经比线下渠道便宜了很多。
比价格虚高更让消费者头疼的,是价格与品质不对等。茶叶是典型的非标品,标准化程度低,供需两端信息差大。伪造产地、以次充好、低质茶卖高价,甚至 " 看人开价 " 的现象屡见不鲜。高毛利的礼品茶和价格相对低廉的大众茶,都难以规避这样的问题。
因此,盒马旗下的高端养生健康品牌盒补补做原叶茶,从一开始就是 " 奔着痛点去的 "。
去年,盒补补业务负责人山参(花名)花了 6 个多月时间,跑遍了全国各地的茶山,光龙坞茶镇就来了七八次。他蹲到过装着外地茶叶的卡车趁夜色悄悄开进名茶产区,看到过用农药驱虫的茶树,跟大大小小的老板和茶农们聊过天,在茶山上一边打蚊子一边开视频会议,把自己从 " 小白 " 锤炼成了专家。
最终确定选择艺福堂作为自有品牌龙井茶的代工厂,花了 9 个月时间。
选好代工厂,第二件事是建立标准。从产地、树种、树龄、坡度到茶园的日常维护,从采摘时一芽一叶达到 70% 以上,到后续的锁样、抽检,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要求。
第三件事,是砍掉中间的利益链条,推出强调性价比的大众口粮茶。盒补补以代工的方式与艺福堂合作,通过定制、定量、锁价,省去了中间的推广成本,让同类型产品比其他渠道更低。
" 不掺假、不踩雷、闭眼买,做消费者身边靠谱的茶叶店。" 这是山参对茶叶业务的定位。
游进 6000 亿红海
从 " 啤酒配枸杞,可乐泡党参 " 的朋克养生火遍社交网络,到按摩、健身、公园摸鱼 20 分钟的 " 去班味 " 大法流行,再到不久前 " 国家喊你减肥啦 " 的梗冲上热搜……年轻人追求健康,是越来越认真了。
当代 " 牛马 " 的购物车里,除了 9 块 9 的咖啡,也少不了 200 块起步的铁皮石斛和即食燕窝。
年轻人的消费理念总结下来,无非是 " 该省省,该花花 " 这六个字:既要养生,也不愿多花冤枉钱。谁能在做好产品的同时把价格打下来,谁就有机会在红海中找到一片清澈的海域。
5 年前,作为盒马内部的创业项目之一,盒补补诞生之初的目标,就是把被贴上 " 昂贵 " 标签的中式养生滋补品价格打下来。
从一开始只有山参和两名店员,到升级为盒马旗下独立的子品牌、覆盖近 300 家门店、服务超百万用户,盒补补成长迅速。据山参透露,2024 年,盒补补的用户数和销售额都翻了一倍,即食燕窝、药食同源是颇受欢迎的品类。
从前年开始,山参注意到,顾客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 " 你们家有没有茶叶 "。经过用户调研,盒补补发现有 80% 的顾客有购买茶叶的需求。
去年 8 月,盒补补首次上架茶叶,一款名为 " 武夷茶礼 " 的单品在中秋销售百万。春节期间,盒马整体原叶茶销售同比增长了 9 倍以上。今年春节,盒补补再次推出包括龙井、碧螺春、安吉白茶、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在内的春茶系列。
盒马与艺福堂合作的龙井鲜茶基地
雪豹财经社 / 摄
拥有更庞大消费人群的茶叶,无疑是比中式滋补更诱人的赛道。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23 年中国茶市场规模 6181 亿元,2024 年预测将达到 6646 亿元,其中茶叶市场占比 57.7%,现制茶饮和即饮茶分别占比 28.2%、14.1%。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的《2022 年中国茶叶产销形势报告》则注意到,年轻群体已逐渐成为市场主力。2023 年,18 岁至 30 岁的茶行业兴趣用户占比已达到 38.4%。
可以说,2024 年是这个古老行业的高光之年。
2024 年,茶饮料为农夫山泉庞大的水饮帝国贡献了 167.46 亿元营收,占比首次超过饮用水,达到 39%。据尼尔森数据,其中挑大梁的 " 东方树叶 " 系列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超过 90%。
也是在这一年前后,奈雪的茶、茶百道、蜜雪冰城先后上市,古茗、沪上阿姨再次递表,霸王茶姬以 " 茶 + 奶 " 的简单配方一举出圈,万店成为新茶饮品牌们的共同野心。
在传统的线下商超渠道,胖东来 170 亿的营业额中,茶叶贡献了 6.2 亿元。
茶饮消费的普及和消费群体的变化,正在推动上游产业链的重塑。
比如,盒补补的做法,是在制定标准之后把所有成本扒出来,再加上代工费用。" 我知道茶叶多少钱,茶工多少钱,天气不好茶工涨价多少钱,多少斤茶叶变成多少,掺假了多少,连包装厂哪个最便宜我们也知道。" 山参告诉雪豹财经社,盒补补大多数产品的定价,是市面上品牌的六折。
用他的话说,所有非标品,都值得用供应链整合的方式再做一遍。" 盒马的网红商品都是这么做出来的。"
零售行业没有秘密
在盒马位于江苏昆山的糖盒烘焙工厂糖盒,面粉是从益海嘉里工厂直接通过管道来到烘焙车间,省去了运输和包装,仅这一环节就能节省 6% 的成本。凌晨面包烘焙完成后,经过冷却、包装,第二天早上就可以送到长三角地区的所有盒马门店。
通过将多个工序整合到全链路工厂集中完成,盒马将鲜奶吐司的价格做到了 6.9 元一包。
通过与浙江省湖州市的特思拉啤酒厂合作,盒马打造了一条精酿鲜啤的垂直供应链,将产品整体成本降低了 20%。1 升装的德式小麦白啤酒从初始售价 19.9 元降到了 13.9 元,IPA 啤酒从 23.9 元降到 19.9 元,500 毫升的果味精酿则从刚上架时的 19.9 元降到了 9 块 9。(雪豹财经社《跨界 " 野蛮人 ",把高价精酿打到 9 块 9》)
" 早期做这个事情的时候很难,很多供应商不愿意按照盒马的标准做东西,因为有成本,他害怕做了这个创新以后赚不到钱,供应商有这个担忧。" 一位盒马采购人员在与雪豹财经社等机构交流时表示," 如今,盒马经历了近 10 年的积累,孵化了大量的现象级爆款商品,也积累了很多供应商资源和愿意尝新、尝鲜的用户。大家看到我们的创新能够产生价值,才愿意跟我们合作。"
只不过,打造垂直供应链、将成本压缩到极致的打法,在零售行业不是个秘密。
山姆的供应链网络覆盖全球,通过与乳制品和水果供应商的深度绑定和大规模集中采购,将榴莲千层的单价拉低到每千克 85 元,瑞士卷单片价格低至 3.7 元,并通过 16 片一盒的量贩装来摊薄边际成本。通过 AI 销量预测系统,将烘焙产品的损耗率从 8% 降到了 3%。
被中国消费者戏称为 " 穷鬼超市 " 的德国连锁超市品牌奥乐齐,自有品牌占比超过 90%,靠代工贴牌省去了多级分销和品牌营销的成本。在奥乐齐,一打 12 瓶的天然矿泉水售价 8.9 元,一升装的 100% 橙汁只要 9 块 9,比山姆和盒马分别低了 1.5 元和 1.1 元。
胖东来的爆火出圈,固然不乏服务、营销乃至情怀等因素的成分,但靠供应链管理打造的产品竞争力同样不容忽视。不久前,耗资 62 亿元收购永辉的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在公开场合宣称," 胖东来模式是中国超市的唯一出路 "。
过去两年,以 " 移山 "" 拔河 " 为标志性事件的价格战已经拉开了序幕。2025,类似的贴身肉搏将更加激烈。
胖东来走出许昌、开到郑州,并以 " 调改 " 的名义作为供应商向全国扩张。山姆加快了下沉的步伐,在多个三四线城市开出新门店。盒马的年度主题也是扩张,计划在 2025 年开出 100 家鲜生店。奥乐齐则尝试走出上海,将低价复制到更多区域。它们共同的敌人,是近两年狂飙突进的硬折扣业态。
10 年跋涉走到今天的盒马,坦途已见,但仍任重道远。
封面来源丨 AI 制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