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势传媒 前天
张建勇执掌北汽这一年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汽势 Auto-First 丨王一

张建勇执掌北汽一年,北汽集团变样了。销量稳住了,结构调整了,架构焕新了,人事捋顺了。

北汽老将、年轻少帅都说的是张建勇。随着品牌更名、架构优化、年轻化团队组建完成,张建勇治下的北汽集团正焕发出新的活力。

2025 年是智驾平权的元年,更是中国汽车新一轮大重组的始点,也是人事调整极其频繁密集的一年。整个一季度,一汽 - 大众、上汽乘用车、小米汽车、奇瑞汽车等再现大规模人事变动,站在一季度末尾回顾北汽的这场人事换防,既有行业层面的革新浪潮,更是北汽集团自身的改革求变。

此次人事变动恰好是张建勇执掌北汽一周年的时间节点,折射出大北汽在新能源和智能化转型关键期的人才布局思路。

与此同时,2025 年是北汽集团 " 三年跃升 " 计划的开局年,目标到 2027 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年销 100 万辆。人事调整覆盖北汽极狐、北汽股份等多板块。

" 调都调了,就是要面对复杂。" 张建勇治下的北汽变化多多,张建勇一改往日低调内敛的作风,更像一个互联网企业的 CEO,也愿意走向用户,抛头露面,从小米首车的上市发布现场、到央视直播,经常现身各种公开场合。

人事调整带来的转型布局有了眉目,对于稳固业绩朝前看,也是益处多多。

行业分析人士指出,当行业进入 " 淘汰赛 " 阶段,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已从单一产品竞争转向体系能力比拼。通过让懂市场的人掌舵、让专业的人做事、让年轻的力量冲锋,从而形成效率高、反应快的生态系统,建立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

在汽势 Auto-First 看来,新一轮的人事调整,是北汽实施改革的一个积极信号,也给当下正在进行自主品牌新能源转型和智能化更多的市场信心。

换帅如换刀

有些人事调整难以逃脱以下三种命运的嫌隙,第一种," 一朝天子一朝臣 ";第二种," 新官上任三把火 ";第三种," 换汤不换药 "。而北汽集团在董事长张建勇上任后的一系列人事调整,更符合 " 换帅如换刀 " 的战略部署和长远眼光。

北汽集团针对旗下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汽股份)进行了高层人事调整。原北汽鹏龙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昊接任陈巍,担任北汽股份新任董事长。同时北汽股份副总裁兼销售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彭钢,上调北汽集团,担任北汽集团营销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而彭刚此前在北汽股份职务则由两个人来接替,其中原北汽集团品牌管理部部长李健接任北汽股份副总裁和销售公司党委书记职务;原北汽销售公司副总经理王春风则升任销售公司总经理一职。

而早在去年年底,北汽率先对合资品牌进行了人事调整,原北京现代汽车党委书记、常任副总经理吴周涛升任北京现代董事长,同时李双双出任北京现代常任副总经理,推动合资板块加速电动化转型。

值得一提的是,2 月 14 日,北汽蓝谷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将中文名称由 " 北汽蓝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变更为 " 北汽极狐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北汽蓝谷在公告中解释称,公司处于战略升级关键期,此举旨在进一步聚焦新能源汽车主业,强化品牌在市场中的辨识度与影响力,实现品牌价值的最大化。

对北汽蓝谷而言,公司更名并非简单将 " 蓝谷 " 换 " 极狐 "," 科技 " 换 " 汽车 " 这样简单,其背后是对整个品牌架构的战略升级。2025 年,北汽蓝谷最大的核心问题就是留在牌桌,实现盈利,解决亏损。

因此,连带着北汽蓝谷一些列的人事调整,是一盘大棋,也事关北汽整个人事调整的成败。

四个看点

新的人事任命,有四个看点:

看点一,让听得到炮火的人做决策。

"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来自《孙子兵法 · 谋攻篇》的经典表述,也适用于北汽此番人事调整。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选择合适的将领,了解敌我双方情况,尤为重要。资料显示,北京现代新任董事长吴周涛是一位 70 后,于 2002 年加入北京现代,先后担任北区事业部部长、销售管理部部长等职。有着 20 多年的丰富管理和营销经验,是一步步从基层销售做起来的北汽老将。

同为 70 后的李双双更是主抓生产的一把好手,双方搭档能够抓准北京现代的症结顽疾并对症下药,随着市场策略调整和技术创新,一个全新的北京现代正在焕发它的第二春。

而张国富有丰富的品牌建设、营销提升和经营管理经验,刘观桥则将 " 营销创新 " 刻入企业基因,在北京现代、北汽集团等职位上积累了丰富的市场运营和经营管理经验。两者皆是站在一线的实战派。

某种程度上,新的管理层架构,将重构北汽蓝谷的商业逻辑。

公开资料显示,张国富出生于 1977 年 7 月,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项目管理专业,先后在北汽福田、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北汽研究院、北汽集团越野车等公司任职,具有二十余年汽车行业经营管理经验,履历丰富。

同是 "75 后 " 的刘观桥则毕业于清华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学历。自 2002 年起刘观桥先后在东南汽车、上海大众、北京现代等公司从事销售管理工作,长期活跃在汽车销售一线,还曾任北汽集团经营与管理部副部长。

看点二,干部年轻化。

北汽此次调整符合政策导向,通过年轻化、专业化的管理层(平均年龄 41 岁)打破传统 " 铁饭碗 " 机制,增强市场化决策效率。其中北汽股份董事长王昊、北汽股份总裁宋玮均是 80 后,推动传统品牌年轻化。与此同时,75 后的北汽股份副总裁以及销售公司党委书记李健,与北汽股份销售公司总经理王春风的搭档,会让品牌更有声量。当下,广汽、上汽等同行企业也通过竞聘上岗和大规模干部轮换响应改革。

而北汽蓝谷,在本次班子调整涉及的五位管理层均系 70 末和 80 后,专业对口,实践经验丰富,正值当打之年。

分析人士认为,充满活力的新班子不仅是拉动北汽蓝谷打赢未来三年车企生死战的火车头,更是北汽探索新能源市场发展新思路的实战派。

看点三,引入专业人士,资本战略升级。

新任董秘乔元华金融科班出身,拥有 15 年投行经验,先后供职于中金公司、汇丰亚洲,在境内外资本运作方面积累颇深,将助力北汽蓝谷专业对接资本市场,增强投资者信心。

此前,北汽蓝谷(今更名为北汽极狐)通过定向增发融资超百亿元,资本运作能力成为转型关键。

看点四、成本管控是刚需。

北汽股份财务总监宋军升任常务副总经理,采购系统从北汽零部件板块引入零部件专家马磊,这组 " 财务 + 供应链 " 的黄金搭档将成本管控推向新高度,也体现了对财务规划和降本增效的高度重视。

有数据显示,宋军和马磊的加入,联手推动单车制造成本下降 12%,零部件通用化率提升至 65%,通过麦格纳生产体系实现 " 降本不降质 "。

淘汰赛加速 人事先行

从国企人事调整 " 大 " 趋势来看,北汽的人事调整不仅来自于行业转型浪潮的推动,更符合国企改革从 " 规模扩张 " 向 " 质量跃升 " 转型的大势,北汽如此,广汽、上汽等同亦是如此。

2024 年,北汽集团总销量 171 万辆中,自主品牌乘用车仅占 17%,高度依赖北京奔驰(销量占比 33%)和福田商用车(占比 36%)。管理层旨在通过实战派(如刘观桥的营销创新)和专业人才(如投行背景的董秘乔元华),强化自主品牌竞争力,减少对合资利润的依赖。

2024 年,新能源渗透率接近 50%,头部企业形成规模优势,虽北汽狐销量增长显著,但整体规模与头部仍有差距,亟需通过管理革新弥补技术与市场积累的不足。

此次调整中,张国富升任董事长、刘观桥接任总经理,两人搭档期间推动北汽极狐品牌销量同比增长 169.91%,连续 5 个月销量破万,验证了 " 产品和营销双轮驱动 " 策略的有效性,同时,北汽蓝谷与华为合作的享界 S9,进一步巩固高端市场地位。

在过去的 2024 年,北汽集团的日子虽稳住了大盘,但仍面临行业转型压力与隐忧并存。一方面,从品牌和高端化层面看,品牌仍需强化和聚焦新能源,市场竞争激烈;另一方面,从利润层面看,合资板块利润风险加大,自主品牌造血不足,集团盈利压力加剧。

因而,北汽集团这场人事换防,不仅是迫在眉睫,更是势在必行。

汽势观:张建勇时代的北汽不一样了

从张建勇首次以董事长的身份,在小米 SU7 上市现场公开露面,到出席各种车展及央视直播,北汽品牌从以前的略显低调,变得敢于 " 抛头露面 " 了。

从品牌焕新到蓝谷更名,从聚焦新能源到降本增效,北汽从品牌到产品实现了向上突围,业绩更加稳健。

从一系列的人事战略布局来看,北汽让听得到炮火的人指挥炮火,重用能打仗的年轻力量,整个集团的作战能力更强。

随着三年跃升行动推进,张建勇治下的北汽集团,2025 年更加可期。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新能源 北汽 北汽集团 北汽股份 自主品牌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