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港股圈 前天
佳明:巨头夹缝中的智能手表巨头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智能穿戴和 AI 结合的新硬件这几年一直很多,比如 Ai 眼镜和头戴 Ar 设备,新产品是挺有创意的,但这些 Aiot 产品都无法转换为实在的商业需求,市场空间一直不大。

          

智能穿戴硬件中,智能手表仍然是最大的品类。

而一家经营运动智能手表的公司 Garmin,披露了非常乐观的财报,2024 年收入增加 20%,利润增加 46%。没想到吧,消费电子里还有这么高增速的品类,智能手表行业非常景气。

    

但仔细一想,这个行业内,无非就是苹果、华为、小米、三星这些原来的手机巨头,作为

一家的非互联网的智能手机公司,体量和软件水平都不如前面这几位,且竞争格局分散,居然也能杀出重围。

能在巨头夹击下活得很滋润,也确实是有点难以置信。这家从 GPS 系统发家的导航信息巨头佳明,怎么今天又变成了智能手表的代表性股票呢?公司到底做对了什么呢?

一、冷热不均

智能手表的 2024 年其实说不上很好,只是部分公司都有增长,如小米华为三星,这些安卓系公司增速很高,苹果的出货量倒是略有下滑。

首先推出智能手表的苹果,也面临着后发者的竞争,其中,佳明同样是高增长中的一员。

目前看到,消费者正在不断转变,传统的机械手表开始被替代了。2024 年瑞士腕表业也是表现不佳,其中,对中国出口锐减 20%,同时,各大腕表价格跳水严重,大家都把原因归因于中国经济不好,导致瑞士手表销量下滑,但是,在智能化时代,手表的功能越多,用户依赖度就越高,而卖点是奢侈、外观设计、品牌叙事,核心功能却长期不变的传统机械手表,功能差距被越拉越大。机械手表的价值已经开始从平日穿戴转变为特殊场合穿戴,这无疑会削弱购买收藏的意愿。    

回到行业本身,价格更低,性能也都不弱的小米华为三星等安卓阵营公司的智能手表,在行业内增速最快。目前,几千块的苹果表相对机械手表是很便宜,但相对其他同竞品,也还是太贵了,智能手表只看性能,不像机械手表奢侈品按故事工艺营销划分等级。    

所以看下来,智能手表整体抢机械手表市场,小米华为三星抢苹果市场。

而佳明目前在行业的位置,按出货量算不上大,还不到 4.5% 市占率,在 Noise 之下,但其收入在行业占比是相当高的,基本只低于苹果和三星。

从财报中可以推出,佳明的手表业绩营收接近 38 亿美元,相比之下,小米手环应该只有 10 亿多美元的收入,毕竟,买一个佳明手表的价格,差不多等同 10 个小米华为手环了。    

另外要看到的是,行业价值量增长大于出货量增长,这反映产品行业均价有提升,不少消费者也是更偏好不断迭代升级自己的智能穿戴设备的级别。而小米、华为、三星的增长,也绝不是以量换价的增长,相反,其实它们的智能手表均价均有提升。

智能手表行业没有以前机械表的奢侈品叙事分级,但性能差距还是造成了巨大的定价差距。比如几百块,只能买到满足基本功能的基础手环。而集成了导航定位、运动感知、健康数据监控等功能的智能手表,里面有大量传感器和芯片,自然要几千块。

所以佳明的财报为什么好,一个是高端的智能手表里面,增速不错,比大哥苹果好很多,要知道,2024 年苹果 applewatch 所在业务线营收是下滑的,而佳明是增速 20%。    

也说明了公司在这个细分领域独特的竞争优势,高端产品在技术上有行业引领作用,能做好高端,含金量是要比中低端高,这也给到未来在行业地位更好更牢固的预期。

另外公司的股价表现也很不错,在营收增长的情况下,公司的利润率也出现了较大改善,带动经营利润率从 20.9% 增长至 25.3%,估值也从 20 提升到 30 倍,是典型双击行情。

但市场的青睐更有一个关键的点,目前公司是稀缺的 IOT 设备公司,毕竟,苹果、小米、三星的手表业务不单拆,而这些业务在母公司里又是边沿业务,不产生重大财务影响,哪怕增速再快。

就算再看好小米、苹果手表产品的未来,也买不了合适的股票。而业务大部分是智能手表的佳明,成分单纯,所以提估值,得到溢价是比较正常的。

二、护城河在,东山再起

而佳明这家公司,发展轨迹也并非一帆风顺,甚至可以说是一波三折。

公司在上世纪 80 年代创立,一开始是做民用 GPS 服务的公司,主要面向航空、航海,汽车海陆空的驾驶者的定位产品设备。一开始的 GPS 产品,还不能集成到手机里,就长这个样。

    

当时,佳明一家 toB 的专用设备公司,核心业务在海陆空之间,最后还是汽车市场最大,最后也逐渐发展成汽车导航仪设备公司,在汽车 GPS 设备里面集成地图、娱乐功能,占公司当时销售额的 72%。那个时候导航仪还是个稀缺品,也有如中国的凯立德这种历史的眼泪公司。    

但今天我们看到,在佳明财报里,汽车导航占比已经是 10% 左右,显然,公司经历了非常大的变化,而如果观察财报也能发现,在导航仪占主要收入来源的 2007 年,公司营收是 30 亿。到 2017 年,公司的营收才回到 30 亿。公司曾经被互联网巨头们打败一次。

2008 年后,智能手机迅速变为多功能集成的终端,车载导航仪?不如打开手机上的谷歌地图。

专业导航设备当然还有市场,但介乎专用和民用之间的大量产品,需求大量衰减,随着营收下滑,公司股价自然也是大崩。    

很多导航仪公司在那之后基本破产消失,但作为行业老大的佳明,还是从已有产品中挖掘了潜力,早在 2003 年,公司就推出了手表业务线,当然,这并不算是智能手表。但理论上,手表确实是导航功能的一个终端。也不太可能完全被手机替代。

公司稳住了商用的航海航天业务之后,开始把重心来到穿戴产品,像民用用途拓展,在最强的 GPS 导航能力基础上,也增加了 toC 的核心功能技术,比如运动、健身时的精准传感。时至今日,苹果手表在专业跑步上的功能丰富度,还是不如佳明。

在很多运动细分领域的圈子里,佳明的产品也是有口皆碑。比如骑行,除了骑行用的仪表以外,佳明也有很多传感器产品,用于专业运动训练提升和安全感知。    

固然,佳明的手表的软件交互,跟手机协同,跟手机巨头比是有差距的,但很多运动的传感能力,算法积累,佳明依然占优。而适当降低智能度,也换来了好的续航,手机大厂们的智能手表,总是带着快销消费电子的思路去造所有产品,几天一充,强调算力不强调功耗和续航。在城市可能还好,但在极端环境,运动,遇到突发事件,就有问题了。

手表的发明就是不受外界环境干扰查看时间,尤其是突发事件,很多机械表的卖点也在此,走几十年也不坏,所以佳明的产品虽然也是智能手表,但用户的感知就不一样,结合过去在海陆空专用设备上的积累,可以说在这个赛道中走出了不一样的产品定位风格。这一点跟 lululemon 也有点像,绑定专业人群,运营社区,靠产品力做细分产品冠军。

目前,全球手表市场 800-900 亿美元,智能手表占比一半,佳明的总占有率为 4% 左右,展望未来,仍然有充分的成长空间,行业虽然巨头多,但是佳明可以扛住苹果的竞争,当然,小米华为三星的增速均比佳明高,但问题是,它们跟佳明的竞争关系很不明显,主要产品竞对都没有。-     

但若把行业所有公司看下来,其实只有几家公司罢了,甚至比手机还不激烈,Oppo 和 vivo 没来,而相比当年机械手表各大品牌差异定位百花齐放,竞争格局要好多了。

结语

佳明的未来依然不错,印证了专业市场细分赛道冠军是一个好的模式,这一个智能手表,市值都赶上卖汽车的福特公司了。这几年来很多专业的运动设备也是在快速放量增长,比如佳明、比如影石。大公司总是无法深入边沿市场理解消费者需求,这就是机会。

而佳明的估值现在看略高,还是 30 倍,主要原因今年的市场背景是消费大跌,同样是消费的新龙头公司、ELF、DECK、lululemon,一个比一个惨,它们的估值已经回到 20 倍左右,一比较佳明就高了。但如果不是美股的消费承压,作为标准的双击消费股,还是竞争赢过苹果,现在的佳明也不止当前这样的估值了。而倘若美股回暖,不一定是跌最多的反弹最猛,反而是基本面改善最大的公司弹性最大。

加入【真是港股圈】知识星球,您可以获得:         

1、每日港(A)股复盘,紧贴每天行情,时机在投资上永远最重要;

2、重要财经新闻的分析(包括中美日股市),主要针对它对企业 / 行业 / 股市形势的影响。 

3、有价值的第三方报告 + 纪要分享,以供大家借鉴与学习参考。         

4、每一周至两周一篇分析员的股票报告,深入剖析投资逻辑和基本面因素。

( 添加好友请备注:公司 + 合作事项 )

真是港股圈内容投稿:2458032576@qq.com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智能手表 手表 华为 小米 三星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