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为何入局 AI 基础研究?
作者/ IT 时报记者 郝俊慧
编辑/ 孙妍
一家央企为什么要成立自己的人工智能研究院?
近日,《IT 时报》记者走进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以下简称 TeleAI),试图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3 月 25 日举行的中央企业 " 人工智能 +" 媒体通气会上,国务院国资委规划发展局负责人表示,央企要持续壮大发展人工智能的长期资本、战略资本和耐心资本,聚焦关键领域加快掌握 " 根技术 "。而 TeleAI 作为国资央企中唯一的人工智能研究院正一路探寻 AI 世界的 " 根技术 ",聚焦智传网(AI Flow)、智能光电(包括具身智能)、智能体、AI 治理,逐渐形成 " 一治 + 三智 " 的完整科研布局。
" 人工智能是方向,更是现实。" 不久前举行的中国电信业绩发布会上,中国电信执行董事、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柯瑞文透露,2024 年,中国电信智能收入达到 89 亿元,同比增长近 2 倍,位列中国大模型应用市场份额第六。
当 " 根技术 " 的种子深植央企沃土,一套全新的 " 中国解法 " 正在大国科技博弈中破土而出。
2024 年 7 月,TeleAI 正式揭牌,由中国电信集团 CTO、首席科学家李学龙牵头组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家人工智能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探索前沿理论研究,推动重点技术攻关,打造服务民生的创新应用。
李学龙是全球少有的光电和人工智能双领域专家,不仅在光电领域的 OSA(美国光学学会)、SPIE 学会(国际光学工程学会),还在人工智能领域的 AAAI(人工智能会议)、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学会以及 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都入选了 Fellow,更早在 2003 年英国高校任教时便开设了 " 认知计算 " 课程。
智传网为 AI 平权提供可能
一只机器导盲犬带着主人走到一处热闹的广场,呆住了。这里有着更多的人、更复杂的场景和更难懂的突发状况,以它的 " 小脑瓜 " 无法理解也无法执行主人的命令。这时,旁边跑来另一只机器导盲犬,协同边缘服务器,帮它看到了更多的画面,并理解主人的需求。于是,这只导盲犬短暂拥有了一个容量更大的 " 大脑 ",从而顺利带着主人穿过了广场。
2022 年 11 月,ChatGPT 第一次 " 涌现 " 智能,LLM(大规模语言模型)飞速发展两年后,2024 年年底,Scaling Law(尺度定律)开始 " 撞墙 ",AI 的 " 黑箱效应 " 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
下一代智能 " 涌现 " 将以何种方式出现,是全世界都在寻求的答案。
" 基于网络分层架构,通过智能体间的连接、智能体与人之间的交互,实现智能的传递和涌现。"TeleAI 正在加速布局人工智能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重大方向——智传网(AI Flow),将当前基于 " 数据 " 的智能涌现推向基于 " 连接和交互 " 的智能涌现。
这是一个极具前瞻性的科技创新布局。
先来看智传网的愿景:假设未来每个终端都是一个智能体(或者智能节点),既具备独立处理任务的能力,又能通过知识共享形成群体智能,那么当用户需求被激发时,系统可自动调度最适配的智能体单元来响应;遇到复杂任务时,智能体之间会启动 " 认知补货 ",通过知识迁移形成能力增强,最终实现智能的弹性供给与按需涌现。
简单理解,一个 " 智慧 " 的智能体,背后不一定是拥有超大规模参数集的大模型,而是无数个拥有小模型的智能体,智能涌现的关键,是连接和交互,也即所谓的 "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
正如前文所言,主人不必花昂贵的代价去买一只拥有更多参数、更强算力的高级机器导盲犬,哪怕是入门级的机器 " 田园犬 ",一样可以通过群体智能,帮助视障人群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智传网(AI Flow)的提出,不仅 " 另辟蹊径 ",绕开了美国对中国的高端算力封锁,打造技术安全可信,能力自主可控的国家 AI 基座,更为真正的 AI 平权提供了可能。
下一代人工智能的必经之路
智传网(AI Flow),是中国电信为自己选定的下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必经之路。
近几年来,关于群体智能的研究正在兴起,从最初的 " 群而不智 ",逐渐迈向基于生成式 AI 的通用智能。在 TeleAI 展示的另一个场景中,当主人说完 " 我饿了,给我拿点吃的 " 后,机器狗帮忙开门,三架无人机拉着吊篮飞至门口,机械臂拿起食物装篮,合作天衣无缝。
然而,随着群体中的智能体数量不断增加,基于语言大模型的多智能体系统显现出一系列局限性,如通信效率遭遇瓶颈、协同决策复杂性骤增、资源消耗失衡等等。
智传网(AI Flow)集结了人工智能(智)、通信(传)、网络(网)三项关键技术,通过 " 端—边—云—网 " 高效串联,将复杂度不同的计算任务划分到各个节点,利用分布式计算资源,平衡通信和计算开销,并降低端到端延迟。
在此构建过程中,电信运营商特有的云、边、端、网一体化优势发挥了关键作用。依靠覆盖全球的多级节点,中国电信可以协同组网构建起全域覆盖的智能网络,为低时延、高可靠的智能服务提供保障,同时动态调度计算与通信资源,结合各层网络在响应速度与异构算力上的优势,实现网络与算力资源的灵活编排,有效降低传输及推理时延,提升服务效率。
目前,智传网(AI Flow)正围绕两个关键点展开持续探索与发展:第一,家族式同源模型协同,通过同源定制形成特征对齐的一系列家族模型,支持模型间的无缝切换与信息共享,当家族模型部署于端边云网各个位置时,能通过分布式计算实现推理效率倍增;第二,基于连接和交互的智能涌现,通过多模型连接协作、知识共享及环境交互,实现超越单体模型的群体智能涌现。
"中国电信之所以能够独家提出渐进式、接力式家族模型协同理论,实现 AI 的分布式训练和推理,恰恰因为这件事只有拥有骨干网的电信运营商最适合。" 一位 TeleAI 科研人员如是表示。
AI 扩展三个空间
超越人类认知疆域
将下一代 AI 战略锚定智传网(AI Flow),源于中国电信始终坚守的长期主义发展观。
今天,当大多数人工智能公司聚焦于智能体、AI PC、AI Phone 等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智能服务时,TeleAI 却准备重构人类认知和活动的疆域。
在 TeleAI 的视野里,有三大空间:除了互联网构筑的赛博空间,地面和海面以下 100 米到以上 1000 米的临地空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 " 主战场 ",而深空、深海等人类难以轻易涉足的领域,才是地球真正尚未开启的 " 宝库 "。
通过智传网(AI Flow),AI 将在这些前沿空间中释放无限潜力,推动人类探索与发展的边界。
以航空领域为例,智传网(AI Flow)可以推动其业务从单点智能向全域智能演进,让 " 人驾驶飞机 " 转变为 " 飞机协同航行 "。
在矿山开采中,智传网(AI Flow)还能通过数字网联、无人操作、智能巡视、远程干预等实现高危环境作业替代,既保障人员安全又提升开采效率。
在制造业等实体经济领域,智传网(AI Flow)可以整合工业场景中的智能体集群,通过家族式同源模型实现设备协同。比如在钢铁厂,机器狗负责 AI 巡检,机械臂执行高精度的物料传输,人机协作机器人完成复杂装配。
以国家新基建需求为牵引,通过十年以上的技术积累与场景深耕,构建自主可控的 AI 基础设施体系。这种战略定力既是对 " 网络强国 " 使命的践行,更是驱动通信技术与智能革命深度融合的核心动能。
央企人才战略的破局与重构
春节期间一夜成名的深度求索(DeepSeek),被外界用 " 放大镜 " 仔细分析出的成功秘诀之一,正是人才策略。DeepSeek 创始人梁文锋曾对外透露,DeepSeek 的核心技术岗位基本以应届和毕业一两年的人为主,而 DeepSeek 发布论文的作者名单中,有超过一半员工仍就读或毕业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
TeleAI 正在打造的新型人才组织结构与 DeepSeek 异曲同工,其目标是打造一支国际化、年轻化、成体系的人才队伍,形成 " 战略科学家指方向、青年科学家攻堡垒、科研新生代探路径 " 的良性创新循环。
仅仅成立不到一年,TeleAI 便通过构建单聘、双聘、联培硕博、实习生结合的 " 三级四类 " 人才海内外双循环机制,聚集起一支近 600 人的研发团队,人才梯队形成 " 强磁场效应 ",其中不乏知名企业技术负责人或科学家,来自卡耐基梅隆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伦敦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全球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青年人才和学者,以及有高影响力开源成果的天才学生。
"我们探索了一套灵活的用人制度,通过构建 AI 人才的海内外双循环体系,既能把人‘引进来’,也能‘走出去’。" 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TeleAI)副院长陈银介绍,为此,TeleAI 一方面搭建了适配人才快速发展的科研平台,吸引海外人才回国,为国家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源动力;另一方面扩展全球科研力量布局,加强与海内外多方的科研合作与人才培养,夯实与高层次人才的互动交流。
同时,央企的格局、诚意与资源,也是 TeleAI 的人才破局之道。
一位行业顶尖人才放弃了其他大厂开出的更高薪资,入职 TeleAI,打动他的正是陈银的一句话," 在 TeleAI,你可以从 0 到 1 构建一个新赛道 "。
作为 AI 国家队,中国电信拥有海量的数据和全球最多的运营商算力,陈银 " 跟踪 " 了这位专家三个月,甚至在其还未入职时,便开始为其组建科研团队并提前储备算力,这种 " 先给资源再谈成果 " 的模式,展现了 TeleAI 的 " 长期主义 " 特性。
同时,中国电信多年积淀的产业经验和应用场景,既是 AI 人才技术应用的天然试验场,亦是创新成果价值验证的加速器。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电信的数字化场景已覆盖政务、工业、医疗等 300 多个行业。
高端人才的 " 乘数效应 " 立竿见影。不到 4 个月时间,这位专家便带领团队做出了对标 Sora 的视频生成大模型,在视频生成领域权威榜单 VBench 上,综合得分排名第一。
从 TeleAI 的办公区走过,窗外,是无敌的徐汇西岸风景。这里是上海人工智能产业高地,蜿蜒的黄浦江,行至这里,如同一把蓄满 AI 能量的 " 弯弓 "。
回到那个最初的追问:央企为何躬身入局 AI 基础研究?TeleAI 正在写下三重答案——以 " 国家之志 " 重塑战略科技坐标系,以 " 科学之问 " 刺破智能革命的认知穹顶,以 " 产业之需 " 锻造数实融合的硬核底座。
当全球 AI 博弈进入深水区,这支黄浦江畔的 AI 之箭,锚定的不只是技术高地的突围点,更是支撑数字中国行稳致远的 " 根力量 "。
排版/ 季嘉颖
图片/ IT 时报
来源/《IT 时报》公众号 vittimes
E N D
大家都在看
请加「星标」不错过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