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梨花映白杨树,听风听雨过清明。今天是清明节,是祭奠故人、慎终追远的日子,也是缅怀英烈、山河同念的日子。
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不由让人想起这样一封信。这封信,习近平总书记曾在 2015 年 9 月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深情诵读——
" 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
这是抗日英雄赵一曼英勇就义前的绝笔信,是一位母亲对自己 7 岁孩子最后的叮咛,也是一位战士献给万里山河的满腔真情。
革命烈士的家书,总书记总是读了再读,念兹在兹。
在福建工作时,习近平同志亲自修改福州历史名人塑像建设方案,其中首批人物塑像方案中就有林觉民写《与妻书》的形象;
在湖南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讲述起湖南籍烈士夏明翰身陷狱中所写的 " 坚持革命继吾志 , 誓将真理传人寰 " 的家书 ……
一封封信笺穿越烽火岁月,有些不过寥寥数语,总书记却高度重视,因为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记录、时代的见证,更是共产党人精神的铭刻、信仰的承载。
和平年代,生死考验少了,但各种考验无处不在。
" 本立而道生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只有在立根固本上下足了功夫,才会生出强大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才会迸发出无穷的进取力和突破力。
习近平总书记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一次次重温红色家书,正是将其作为 " 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材 "。每一回翻开这些 " 教材 ",读之诵之、思之念之,就是在进行一场精神的洗礼、一次初心的叩问。
尺牍传情,笺书言志。书信,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同人民群众交流的重要方式。总书记的信件常会谈到英雄烈士,字里行间充盈着英雄之气。
人们忘不了这封信中饱含的温暖——
以生命为烛,照亮平安之路;以热血铸盾,护佑山河安宁。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公安系统近 2 万名民警因公牺牲。
" 以英雄的父辈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刻苦学习训练 "。2023 年第十个烈士纪念日前夕,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8 名在读英烈子女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同信一起传递的,是对英雄烈士的铭记与尊崇,对英烈家属的关心与关怀。
人们忘不了这封信中沉甸甸的嘱托——
1965 年,面对埋排雷训练中突如其来的意外,英雄王杰用生命践行了自己 "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 的誓言。
2019 年 1 月,同 " 王杰班 " 战士座谈交流一年多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写来回信,鼓励大家 " 努力做新时代的好战士 "。殷殷嘱托,引领推动 " 王杰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
人们忘不了这封信中蕴含的期许——
1933 年,陕西照金创建了西北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由此成为西北革命的摇篮。几十年后,这里的孩子以班为连,聆听着军号上课,扎根红色热土成长。
" 多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 "" 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 "。2018 年 5 月,一封给陕西照金北梁红军小学孩子们的回信从中南海跨山越河而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信中指明我们 " 从哪里来 " 的精神密码,指引我们将 " 走向何方 " 的前程方向。
清明,是缅怀过往的时刻,更是踏春而行的时节。
新的长征路上,还有不少 " 娄山关 "" 腊子口 "。" 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以信传情抒志,引领社会厚植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思想根基,让新时代成为奋斗者的时代,让每个人都拥有成为 " 自己的英雄 " 的舞台。
前行是最好的铭记。我们在神州大地上写就的时代新篇,就是给万千英烈最动人的信件。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