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让游客 " 瞬息全宇宙 ",导游和旅行社压力大了
用 AI 一键做旅行攻略,成为很多年轻人出游的新玩法。
根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4 月 4 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为 2.87 亿人次,比 2024 年同期增长 9.7%。从出行方式上来看,自驾游以及搭乘飞机或高铁后落地自驾游是主流,这一趋势带火了假期租车市场。
自驾游可以避开人潮,还能更个性化定制出行路线与方案,更符合年轻人的旅行规划,也有不少人尝试利用 AI 为自己制定一份出行攻略。
在小红书上,关于 "DeepSeek 旅游攻略指令 " 的笔记已超过 2 万篇。这些笔记中的行程规划不仅涵盖了交通、住宿、景点和美食的推荐与小贴士,还提供了更为细致的内容,如每日具体的行程安排、费用预算明细,以及如何巧妙避开拥堵路线等实用建议。
生活博主 @三宋在这做了一期让 DeepSeek 为情侣规划广西南宁三天两晚的旅游攻略,最好涵盖城市、人文、自然的不同体验,希望有小众的旅游项目和游客不曾探寻过的角落,感受本地的人文气息。
DS 一出手确实有两把刷子。第一天推荐了金伦溶洞、水锦顺庄大峡谷,有各种自然奇景且游客稀少,最终博主都不敢独自探寻完,推荐的美食离景区 2 小时车程且有两家都闭店了,直到晚上 10 点才吃上当天第二餐。
到了第二天 DS 推荐 12:30 去南宁旧仓游玩两小时,称这是个破吉尼斯纪录的复古仓库,结果别人 14:00 才开门营业,而后又将他们导航去 " 鸳鸯楼 " 民宅拍照两小时,显然都是有些不太合理的规划。
但整体而言,AI 做的规划确实合理又充实,只是缺乏一些更随机应变的判断力。于是新识研究所打算实测一下市面上 OTA 平台的 AI 旅行助手,看专业的平台搭配 AI 技术,会不会有些更前沿的玩法。
01
携程同程飞猪,谁的 AI 助手最靠谱?
如果只是咨询各地知名景点,携程、同程、飞猪、马蜂窝等平台,给出的回答与普通 GPT 大差不差。
为了测试 AI 旅行规划助手的理解力,我们以一个稍全面的问题入手,询问 AI:" 清明假期两个人去郑州旅行,预算四千(不含交通费),请详细规划旅行方案,包括具体的时间,车程,景点,饮食,住宿等 "。
各家 AI 整体思考时间在 30-60 秒之间,在答案生成速度、结果呈现方式等方面也展现出相当的差异性。
携程问道不知怎么理解成三人行了,给出的答案也让人摸不着头脑,上午去了少林寺,下午就让我回酒店养精蓄锐为第二天做准备了,并划了 150 元的小吃预算,这胡辣汤 + 烩面顶天 20 元了,特色小吃怎么干到百元是不太理解的。
不过等我们到了郑州才发现,郑州到少林寺坐大巴需两小时,加上爬山游览观光回市区,确实也没有时间和力气游览更多景区了。
后两天推荐也是很常规的河南特色景点和吃食,最终统计预算 1900 元(不含住宿),基本符合提的要求,只是没有太细致的方案和流程,也带不来更为新奇的体验。
相比之下,飞猪的 AI 旅行助手在细节层面更完善,也说明了各个景点的特色和注意事项,并最后提供了其他路线的选择。但是对于车程和饮食倒是一点没提,只关心我们怎么玩,不在乎我们玩得好不好。
在最后 AI 还主动提出,这个方案包含 30% 互动体验项目,若偏好静态游览可替换为嵩山少林寺一日游,在得到我们的许可后,又推荐了一版以古建鉴赏和山水写生为主的路线。
然而这一版又过于专精于历史文化,不是寺庙就是博物馆遗址,景点的重复率高显得有些许乏味,亮点是最后又抛出了新的旅游规划,这样可以一直根据用户偏好不断修正自己的回答,但也会给出太多重复信息让人不忍再问。
没想到最让人惊喜的,反而是同程的 DeepTrip,不仅开创性问了我们出发地,还给了具体的车次 / 航班和住宿信息,贴心地注明了推荐理由。
点开可以看到具体的价格、信息、评价等,还会贴心给出往返程和酒店每日价格变动信息,直接跳转到平台上进行预订或购买。
除此之外,AI 在交通和饮食上的推荐具体到了站点和店名,甚至会提醒我们景点的表演时间和出行天气的穿搭建议,不过我们实测发现,还是有些纰漏,比如从二七广场去河南博物馆坐地铁到河南工业大学站,明显比关虎屯站要近些。
推荐第三天午餐去吃的 " 惠丰源烩面馆 " 离景点 " 黄河文化公园 " 距离 30 公里,要驾车一小时才能抵达,还让饭后在半小时内赶回郑州站,时间着实有些紧迫。
除了传统的 OTA 平台,旅行社区马蜂窝推出 " 当地指路人 " 的 AI,不过目前只涵盖了一些热门旅游景点,我们尝试搜索河南,这个地区还未开放。
新识研究所于是将目的地修改到河北石家庄,所谓的当地指路人(智能 AI 客服)也给出了相应的旅行方案,并提供了一些预设好的回答,如果要获得一对一的服务,平台则会跳转至企业微信,以 9.9 元的价格推荐人工客服。
可以看到,AI 旅行助手是有市场空间和消费需求的,且 AI+ 城市达人的设计,可以规避掉更多过时的信息和不切实际的安排,起到一个线上旅行社的作用。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酒旅公司都开始开始接入 AI 或开发自己的 AI 大模型。无论是从优化成本,还是开发旅游内容社区,AI 都能更好地整理信息、更新数据、推荐更个性化的行程,以此提升用户体验,带动业绩增长。
02
AI 让游客瞬息全宇宙,平台们只能顺应迎合
大量旅行公司都在接入 AI。
根据公开资料,不限于旅游平台,众多文旅企业如中青旅、中旅国际、复星旅文、东呈集团和岭南控股等,以及国内多个热门旅游城市,都在积极围绕 AI 进行布局。
这些企业或城市或是接入了 Deepseek,或是自主研发大型模型,将其应用于多个方面。面向用户的应用包括智能对话、智能导览和行程规划;而面向商户、景区或政府部门,则涉及运营管理、精准营销、AI 数字人及元宇宙景区等领域的应用。
如黄山旅游旗下途马科技将黄山 AI 旅行助手全面接入 DeepSeek 大模型,结合用户画像和上下文识别,回答游客问题的准确率高达 99.9%;泉州 "AI 游古城 " 项目集成 3D 虚拟数字人,提供 24 小时智能讲解,并链接本地资源为游客定制专属路线。
随着 AI 大模型在人力成本,运营效率等方面的突出贡献,文旅行业也出现了普遍的担忧,AI 会不会对就业市场产生强烈的冲击,替代行业内传统的工种或环节。
其实 AI 的应用,并不是 DeepSeek 的大热才火起来的。在拨号时代,携程就推出了 AI 客服,推出 " 口碑榜 " 等内容产品,利用携程长年积累的数据和榜单,为用户做个性推荐。
同程旅行在 AI 领域的布局始于 2018 年 IPO 之前提出的 "ITA"(智能旅行助手)战略。此战略的目标是通过智能化技术对传统的 OTA(在线旅游代理)模式进行革新,打造一个涵盖旅行决策、购买过程以及服务支持的全场景闭环体系。
据财报披露,携程 2024 财年聊天机器人 TripGenie 的流量增长了 200%,浏览时长提升 100%,总对话量增 200%。而同程 2024 年平台 GMV 达 2557 亿元,接入 AI 后员工人效比较上年提升 43%。
携程 CEO 梁建章提及接入 AI 时表示," 新的 AI 模型呈现出了巨大潜力,通过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旅游行程规划,提升我们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但 AI 大模型不会替代 OTA,而会作为 OTA 很好的补充。他们可能会替换传统的搜索引擎作为流量的主要入口点,并为 OTA 打开新的获客渠道。"
" 在某些场景下,比如商务旅客前往相似目的地、执行重复性操作时,机器确实能替代人类大部分的工作。但对于南极旅行这样的长尾需求,机器可能难以胜任。" 在文旅行业工作多年的童航表示," 但遇到突发事件,比如航班突然取消,购票平台崩溃,就需要真人进行调配和安抚,当然也取决于客户群体,中老年人对人工服务需求就远大于 00 后。"
面对行业剧变,童航也认为该放宽心," 用 AI 生成旅行计划是很古早的赛道了,比如妙计旅行,这公司 2014 年就有了,比抖音都早了两年。但是 OTA 的核心是供应链和履约,AI 出个旅行计划充其量就是个参考信息,它既不提供服务,也不提供产品,也不负责履约,自然撑不起一个产业。"
可以预见,用 AI 工具规划行程会成为各大平台的标配,短期可能会造成导游、计调、行程规划师等职业的门槛下降,甚至是此类职业需求减少。但整体来说,旅游其实更看重人的体验和人际间服务。
目前看来,AI 确实带来了许多便利和创新,但更多是作为文旅行业传统服务的补充,而非完全取代。
03
写在最后
旅行的意义从来不只是 " 去哪儿 ",而是 " 为什么去 "、" 怎么去 " 以及 " 收获了什么体验 "。AI 可以优化效率,但无法替代人与世界之间的情感连接。
当我们在 AI 搜索框打出 " 你会取代导游或旅行社吗?"
DeepSeek 给出的回答是:AI 会改变旅游行业的形态,但取代导游和旅行社的可能性较低。就像自动取款机 ( ATM ) 没有消灭银行柜员,而是改变了他们的工作重心一样,旅游业从业者可能会更专注于提供情感价值、文化解读和创造性服务,而 AI 则负责处理标准化、重复性任务。
它强调:最终,技术与人性的结合将为旅行者带来更丰富的体验。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