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我们请到了自由摄影师许宁老师接受采访,他本次带着索尼新发布的 FE 16mm F1.8 G 镜头来了一场北欧之行,从极光舞动的苔原到现代建筑的几何线条,那就让我们跟随许宁老师,看看这样一支轻量化的超广角镜头如何记录下北欧的壮美风光?他在拍摄中又有什么心得和感悟?
点击观看许宁老师北欧之行访谈
Q:先请许宁老师做个自我介绍吧!
许宁:大家好,我是摄影师许宁,我此前在手机厂商从事过研发和影像营销工作,后来开始旅行摄影并逐渐职业化,现在主要经营摄影旅行工作坊及商业拍摄。
许宁老师拍摄作品:
F/16 5S ISO200
Q:您本次北欧之行主要携带了什么拍摄器材?
许宁:我这次主要携带了索尼 FE 16mm F1.8 G 镜头搭配索尼 α 7RV 机身来拍摄,这一套器材携带负担很小,用起来也很顺手。并且它们的防护性能也经过了冰岛这样的寒冷环境的验证,甚至有一次中途拍摄时,相机和镜头被瀑布的水雾直接淋到,也完全没出故障。
拍摄花絮:
Q:去到国外拍摄,您觉得和国内的拍摄有什么差异?
许宁:国内外的拍摄差异确实是比较明显的,在国外拍摄的话,会更容易带来视觉方面的新鲜感,更能吸引观众的眼球。
许宁老师拍摄作品:
F/5.6 1/3200S ISO6400
Q:您怎么看待现在超广角镜头越来越流行?
许宁:之前国内外都很流行那种找一个夸张的前景,然后用 HDR 之类的方法去突出夸张前景的风光作品,因为这类作品带来的视觉冲击力较强,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用超广角镜头拍摄,厂商也开始出越来越多的超广角镜头。但说实话,超广角确实是比较难驾驭的焦段,16mm 想要控制好都还是蛮吃力的。
不管大家是 " 跟风 " 还是想 " 模仿 " 着用超广角镜头,只要是拍自己喜欢的、让自己开心的、让自己有成就感的,那就是最好的,这样才能一直坚持下去。
F/16 1/10S ISO100
Q:那您这次为什么选择这支 FE 16mm F1.8 G 镜头来拍摄风光?
许宁:我在旅行时不喜欢携带过于沉重的设备,我比较注重轻量化和直出。所以我更喜欢用定焦镜头,就是因为画质好并且相对轻便。
索尼这支镜头刚推出来时我就感觉很不错:一支规格达到了 16mm F1.8 的大光圈超广角镜头,可以做到这么小、这么轻,还不是 " 灯泡头 ",这就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在拍摄中,我发现这颗镜头的解析力很不错,边缘画质也很够用,我看不出来有什么问题。虽然它有一点畸变,但如果是 JPG 拍摄,机内会自动进行校正。如果是 RAW 格式,后期用配置文件进行校正就可以弥补,完全可以接受。正好我也需要这么一颗超广角镜头,因此从性能、便携性、价格综合来看,它确实很适合我。
Q:您怎么看待现在的这些 " 打卡机位 "?
许宁:我觉得从旅行的角度来说这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整个旅行里面,一定得有这样的经典的 " 亮点 ",因此我并不抵制所谓的 " 打卡机位 ",但我可能更多思考的是:怎么在合适的天气、季节、光线下把 " 经典 " 的地方拍好?要如何找到更好的时间点、更好的角度?要怎么样才能拍出来跟别人不一样?
F/8 1/50s ISO100
Q:您对于风光拍摄有哪些偏好?
许宁:我会比较喜欢树木、晨雾这种景物,画面整体看起来会更加清新灵动,但因为每个人的审美都不一样,这个其实并没有特别的定式。
像我个人受到中国传统美学的影响,会偏爱 " 留白 " 这种形式,比如说我想展现出天空的层次、光影的时候,我可能会强化更多天空所占的比例,有时甚至能让天空占到画面的五分之四这种地步。
F2 2S ISO800
Q:您是怎么看待风光摄影的前期和后期的比重的?
许宁:许多人会说在风光摄影中,前期和后期都各占一半,但现在我渐渐地开始弱化后期,追求 " 所见即所得 ",有点返璞归真的感觉了。目前在拍摄时,我的很多想法在快门按下的那一瞬间就凝固了,后期在我的创作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少,我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留给拍摄本身,去享受拍摄这个行为本身的乐趣。
F/8 1/25S ISO1000
点击观看许宁老师本次拍摄作品
本期我们主要介绍了许宁老师本次北欧之行的一些体验和心得,下一期我们还将带来关于许宁老师的深度采访,敬请关注!
- 合作请联系 -
186 0236 9521
- 热点:
- 相机镜头:马
- 镜头:
- 手机:
- 户外:
- 巨巨说:
- 行摄:
- 直播: 永诺直播相机
- 稳定承托:
- 电影机:
- 无人机:盘点
- 音频:
- 灯光:
- 存储:CFA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