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日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个人经济体高质量发展课题组(以下简称 " 课题组 ")在津开展 " 个人经济体高质量发展暨私域直播行业合规 " 调研活动。此次调研汇聚了政产学研多方知名专家学者,通过深入调研、理论创新、实践探索,持续挖掘、研究、提升个人经济体的直接价值及衍生价值,并深度解码数字经济时代个人经济体发展的创新模式与监管路径,不断助力个人经济体的高质量发展。
在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举行的调研研讨会上,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课题组专家常修泽作了题为《" 个人经济体 " 的三大特征及社会共生价值》的演讲,以其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对个人经济体的洞察进行了分享,他认为:" 个人经济体具有重要的社会共生价值,是实现社会共生的一条重要途径。"
常修泽认为,数字技术平台是个人经济体发展的基石。他以杭州创新型民营企业为例,指出此种开源、共享、低成本的数字模式打破了传统技术垄断,使创新转向 " 平民化 ",为普通人参与经济活动提供了普惠路径。他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向数字文明的转型的大历史展开分析,指出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正在使政治经济学讲的生产力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发生重大变化,并推动社会从 " 商品市场化 " 向 " 要素市场化 " 深化,劳动、土地、数据、知识、技术等要素的流动与配置将成为释放个人经济体潜力的关键。
对于社会价值维度,常修泽教授提出个人经济体需服务于 " 共生型社会 " 建设:一是通过电商直播、非遗产品数字化等模式赋能低收入群体,实现 " 穷人不能再穷 ";二是优化营商环境留住财富创造者,避免 " 富人出走 " 加剧资源流失;三是扩大中产阶层规模,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等路径,让技术人才与投资者共享发展红利。
课题组执行组长、南京大学社交商务研究中心个人经济体实验室执行主任王万军围绕 " 个人经济体 " 研究的发展路径及其社会共生价值,系统阐述了数字经济时代个人经济体发展的底层逻辑与未来图景。
他认为,新质生产力时代,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让个人可以以极低的边际成本获得生产资料的使用权,并且变得没有边界,这是这个时代红利的底层逻辑。时代红利不是社会精英的专利,每个普通人应该有平等享用的权利。普通人成为个人经济体的可行路径在于选择具备数字蜂巢赋能模型的平台,通过系统化支持体系降低创业门槛,实现可规模化复制。
此次座谈会上,作为中国健康产业全球化标杆的和治友德作为典型企业代表受邀参加。课题组专家、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常务理事、天津和治友德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韩金明在会上探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赋能个人经济体的创新实践与战略价值。
韩金明认为,个人经济体不仅是技术赋能的产物,更是全球化与数字化的系统性机遇,平台经济打破传统企业边界,使个体从 " 组织依附者 " 转向 " 价值共创者 ",驱动资源配置效率跃升与社会财富普惠增长。企业需通过技术平权、六维创业赋能模式(文化、科技、产品、品牌、渠道、服务)消除资源壁垒,帮助全球个体实现从 " 被动富裕 " 到 " 主动创富 " 的跨越。个人经济体的社会共生价值正催生更具韧性与包容性的社会结构,未来应深化 " 开放共享协同 " 理念,推动个体成为社会价值创造的关键节点,加速构建 " 效率与公平共生 " 的和美世界。 (津云新闻记者 赵颖妍)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