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得年轻人者得天下」。
只是以前说这话时,说的是「得年轻消费者」,看重他们有旺盛的消费力;然而,现在说这话的,说的是「得年轻创业者」,看重他们有旺盛的创造力。
重新定义这句话的,是湖南省。
这厢,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在全国两会上向大学生们「喊话」,发出「背着双肩包就能来湖南创业」的热情邀约;
那厢,湖南广电火力全开地助攻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向大学生们持续「喊话」,接连四个月推出四档花样不同的大学生创业节目。
这一系列的行为似乎反映了一个信号——
得年轻人创业者,湖南下定决心了。
上篇:
湖南广电拉开「电视大学生创业时代」
从第一档脱口秀形式的《创业开放麦》,到第二档竞技秀形式的《夺金 2025》,到第三档纪录片形式的《何以「湘」逢》,再到第四档谈话形式的《创业有得聊》,2025 年以来,湖南广电在大学生创业节目上表现出极强的连续性,四个月以来从不断档,决心之大、创作能力之快、内容表达之丰富,不仅是业内首次也开社会先河——
中国大学生第一次这么彻底地、多维地受到创业启蒙,
第一次在电视上蔚为壮观地呈现中国大学生创业时代。
为什么要有连续性?就是因为启蒙是一个连续性的思想活动,它要一点一点建构起年轻人的认知,一点一点调动出年轻人的激情,在某一瞬间才能让金种子破土而出,否则打一枪换一炮没有这个孵化期,永远不可能系统性地形成创业风潮。
因此,这个连续性的特质,就分外鲜明地反映在最新上档、接棒孵化的,由湖南卫视王琴赛道王文团队制作的第四档大学生谈话类创业节目《创业有得聊》之上——
一是要做好政策与内容的连续性。
4 月 10 日,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刚刚主持召开大学生创业导师工作座谈会,希望广大创业导师和企业家积极参与,大力支持湖南把推动大学生创业作为一项战略性举措来抓;仅在三天之后,4 月 13 日湖南广电便上档了《创业有得聊》这样一档如何让创业导师更好推动大学生创业的示范节目。
由此,湖南省的「双轨制大学生创业导师体系」也就初步形成格局——
一是「产业顶级创业导师」,由顶级企业家、明星投资人提供行业视野、战略思维;
二是「线下实践创业导师」,由高校老师、本地企业家提供实操指导、资源对接。
以首期节目为例,《创业有得聊》邀请到了被誉为「全中国创业者最想拜的师」——创业导师李泽湘,他是上市公司固高科技创始人、他是云鲸智能、正浩创新等众多科技独角兽企业背后的金手指,他还是香港科技大学教授,XbotPark 机器人基地发起人,创业圈鼎鼎有名的大咖级人物。由他作为「创业导师」,跟创业大学生分享心得、答疑解惑。
他认为最好的创业源自兴趣,比如大疆科技创始人汪滔,从小痴迷航模飞机,
凭借对技术的钻研,最终将热爱转化为事业。在他看来,创业中的 " 失败 " 更应被视作「迭代」——绝大多数最终创业成功的人,都是连续创业者。他们通过持续迭代,最终走向成功。
因此,《创业有得聊》的推出恰逢其时,一是「产业顶级创业导师」是「线下实践创业导师」的导师,给广大将要设计创新创业课程、指导创新创业实战的大学生创业导师们做了示范与打样,比如李泽湘提出的「新工科教育」「学院派创业平台」都是值得深度学习、复制的模式;二是「线下实践创业导师」是「产业顶级创业导师」的落地,从高屋建瓴到事无巨细,帮助大学生们从「知道」到「做到」。
二是要做好热度与内容的连续性。
《夺金 2025》捧出了六个金种子、产生了三个热效应:
热效应之一:金种子们生根落地。六位创业青年不但与湖南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完成了签约,还扎扎实实地把他们的创业公司在湖南湘江新区开了起来,成了全省甚至全国创业青年的成功典范。
热效应之二:全省创业氛围浓厚。在《夺金 2025》的热度带动下,湖南各大高校纷纷开展大学生创业活动,六位创业青年现身说法,用自己的故事鼓励更多有志青年加入创业大军,成为一种「时尚的新活法」。
热效应之三:资本机构抛来橄榄枝。在参加过《夺金 2025》后,投资人齐慎说,「在一些关键的技术上,很多(大学生)创业者会呈现出一种产业报国的情怀,无所畏惧的精神,这是让我们很兴奋的地方」。
但是,要让金种子落地生根后还能茁壮成长,让大学生氛围浓厚后还能实际行动,让资本看到机会后还能不断投入,必须要有后招。
《创业有得聊》就是承接这个热度、承接这份激情的后招:
一方面,创业不是作秀,在金种子落地湖南后,他们有一系列的真需求、真问题,需要得到答疑解惑。
因此,《创业有得聊》就成了《夺金 2025》的「后传」——
《夺金 2025》是找到金种子的第一步,《创业有得聊》是从选手们的「夺金」到陪伴他们「掘金」,帮助他们发芽、呵护他们长大,从舞台上走到创业园真刀真枪开始实感的创业青年们,抱着他们真实创业路上的困惑向创业大佬们请教,由此产出对创业者真正有用、有意义的创业干货。
比如在《创业有得聊》第一期中,就邀请到了被誉为「全中国创业者最想拜的师」——创业导师李泽湘,创业青年们向他请教了一系列问题:
项目应该如何加固技术壁垒?
企业应该如何建立起护城河?
AI 浪潮的趋势应该如何抓住?
另一方面,这些创业青年也成了一定意义上的「创业青年偶像」,他们不仅在为自己问,也在为更多潜在创业青年问:
本科生应该如何创业?
学业和创业冲突怎么办?
大学生创业经验少怎么办?
通过这些既能为大学生代言,又能为年轻人打样的金种子选手们的持续加热,也把长沙打造成中国的「创业偶像之都」。当小米的雷军大火,海尔的周云杰走红,如今的社会气候已经悄然兴起了「企业家偶像热」。但是,我们需要在青黄交接中更年轻一代的创业偶像,擅长「造星」的湖南广电看好了这片蓝海再次先人一步,要在背包来湘创业的年轻人中,造出中国的 90 后甚至 00 后的马斯克、山姆奥特曼。
下篇:
信号后的一盘大棋
如果我们从一个「信息论」的角度来看,这样一个长达四个月持续发出的「连续信号」,必然承载非常重要的能量源。
它标志着湖南广电在进行新一轮的重大产业转型,并且,这个转型不只是在传媒产业内部,而是外向性地深度渗透到地方战略、渗透到千行百业。
一方面,从节目上看,湖南广电提供的「媒体产品」的本质,正在更新换代。
传统媒体产品主要提供的是「情绪价值」,《你好,星期六》提供的是「快乐」的情绪价值,《乘风》提供的是「励志」的情绪价值;但是,湖南广电打造的这条新媒体产品线,提供的是「战略价值 + 情绪价值 + 功能价值 + 经济价值」。
以《创业有得聊》为例——
它首先发挥作用的是在全省一盘棋中的「战略价值」,在湖南省支持大学生「七个一」行动中提供媒体战略价值,以媒体特有的连接属性与价值中枢盘活「七个一」行动中的其他「六个一」(政策、基金、孵化器、顾问导师、创业课程、创业典型),比如这个节目就是邀请顾问导师与创业典型进行对话交流,为创业课程提供思路,为年轻人如何利用好政策、基金、孵化器开辟公共话语空间。
其次它在创造一种更有社会责任担当的「情绪价值」。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严峻的就业压力,我辈中国青年需要情绪的不是放弃抵抗的佛系,而是正面迎击的激情。湖南广电本质生产的不是「大学生的创业节目」,而是「年轻人的奋起情绪」。
再次相比传统节目多只有精神产品的务虚,它有功能产品的务实,为创业青年们提供了一系列的「功能价值」,比如湖南初创企业能否直接对接上游工厂?大学生创业者能否使用共享工厂?因此,节目与观众的关系正在变化,不再只是观众的「看」,而是「看 + 学 + 用」谈话内容不再是远距离的鸡汤、无实用的八卦,而是能够真正服务于年轻人在大学阶段、工作阶段的实用谈话。
最后「经济价值」在于湖南广电或将从产业链的下游转型产业链的上游。以前媒体是「宣传企业」,现在是「孵化企业」,若能探索出恰当的合作模式,将会大有可为。
一方面,从平台上看,湖南广电的「媒体身份」的本质,正在转型升级。
在创业浪潮中,媒体角色、价值与地位也会在浪潮中重构:它是社会资本的催化剂、是社会力量的集结号,是人类行为、经济活动、未来社会的塑造者。
在去年湖南广电基本完成「芒果新雨林」的建制后,1 号认为,2025 年的湖南广电更加主动地把「芒果新雨林」融入「湖南大雨林」,让芒果与湖南地方战略深度融合、与千行百业的创业深度融合,让一批新兴创业公司在这片湖湘雨林中成长,由此也让传媒业在千行百业中的价值与地位再定义,成为另一种意义上的「无冕之王」。
在这番媒体融合中,创造出了一个新的「湖南经验」——
以往政府服务大学生创业的模式是「产教融合」,但往往陷入参与少、规模小、破圈难的困境;而湖南模式提出了「产教媒融合」弥补短板,通过媒体对内盘活——讲清政策、疏通资源,对外破圈——吸引人才、招商引资。真正把大学生创业做成区域热点、社会现象、全国名片。
1 号结语
置身于湖南省大学生创业潮中,在新一轮的媒体与政策、教育、投资、千行百业的融合中,一系列的变化正在悄然变化:
媒体与政府的关系变更紧密了,
媒体与观众的关系变更多元了,
媒体与产业的关系变更主动了。
这也反映了湖南广电在克服了短线流量经济的一种长线思考与选择了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
依托多年文娱积累下的国民度与影响力,必须要有更高附加值的转型与升级。
这条路说易行难,伴随阵痛与坎坷。
但既然决心已下,霸蛮的湖南人便会一干到底。
《主编浅度》视频号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