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剧观察 04-17
四大长视频平台做剧场的思维有何不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作者 / 周燚

爱优腾芒四大长视频平台,都做过剧场。

目前,除了芒果的季风剧场最终以失败而关停外,爱优腾三家的剧场依然是在进行中、实践中、探索中。

整个过程里,有成功,也有失败。

类型思维

虽然都是做剧场,但各家做剧场的初衷却有明显的不同。

爱奇艺最早做剧场是 " 类型思维 ",它早在 2018 年就推出了 " 奇悬疑剧场 ",并播出了两部作品《悍城》和《原生之罪》。早年悬疑剧还不像现在各个平台这么一窝蜂地卷,早年悬疑剧最多算是一个小的类型,还算不上是一个主流的内容赛道。早年,爱奇艺有做悬疑类型剧的优势明显,最早推出悬疑剧场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2020 年 " 奇悬疑剧场 " 升级为了 " 迷雾剧场 ",第一季播出的《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将这个剧场的口碑和品牌推向了最高峰。

迷雾剧场里的内容,以 10 多集的短剧集居多,早年,短剧因为集数过短不好独立招商,做剧场将各个项目打包在一起也是出于招商考虑,以跑通短剧的商业模式。

自迷雾剧场之后,悬疑题材开始拥挤,几乎成了各个平台内容储备的标配,优酷也很早就推出了悬疑剧场,腾讯视频虽然没有推出单独的悬疑剧场,但是每年的项目储备里,悬疑剧也占据着不小的比例。

伴随着网剧全面超过电视剧市场规模,悬疑剧从一个小众的类型,变成了当下一个主流的大的内容赛道。

当然,与之相伴的是内容同质化问题,对整个行业的内容创新带来了负面影响。

用户运营思维

优酷做剧场的初衷,更偏向一种用户运营和赛道运营的思维。

在优酷首席运营官刘燕红的主导下,从 2020 年 3 月开始优酷开启剧场化运营,优酷将平台里的大部分项目划分为宠爱、悬疑、合家欢、都市和港剧场五大剧场。

到如今," 宠爱剧场 " 升级为了 " 生花剧场 "," 悬疑剧场 " 升级为了 " 白夜剧场 "," 港剧场 " 成为优酷特色标签," 都市剧场 " 不再被提及," 合家欢 " 只在每年春节特供一部《乡村爱情》,名存实忘。

优酷早年推出的 " 都市剧场 ",最开始的定位是 " 都市剧 ",主打 " 台网发行 ",比如耀客文化制作的《后浪》就划分在优酷的都市剧场。

只不过," 台网剧 " 本身不是优酷的强项,再加上优酷对 " 都市剧场 " 的定位一直也比较模糊,很多项目或许还出现了 " 剧场转移 " 的现象,比如按照早年优酷对 " 都市剧场 " 的定位,像《以美之名》《蛮好的人生》这样的台网剧,应该划分在 " 都市剧场 " 里才合理,而现在这样的女性都市情感剧,都统一被装进了优酷 " 生花剧场 "。

从 " 宠爱剧场 " 到 " 生花剧场 ",目标用户的圈层确实拓宽了,从服务爱看谈恋爱的 " 年轻女观众 " 变成了服务 " 女性 "。

如今," 生花剧场 " 和 " 白夜剧场 " 是优酷两个顶梁柱。比如优酷 2025 年至今,播得最好的剧是 " 生花剧场 " 里的《难哄》,而现偶剧也一直是优酷的强项。

但 " 白夜剧场 " 里豆瓣高达 8.1 分的品质剧《沙尘暴》,播放数据并不十分理想。有一种声音说是优酷播全年龄段剧集的底盘不高,比如《沙尘暴》这样的项目放在别的平台可能播放数据会更乐观一点,虽然笔者并不认同这样的说法,但优酷或许确实存在主力用户结构偏单一化的情况。

另外,爱奇艺的 " 恋恋剧场 " 和优酷早年的 " 宠爱剧场 " 一样,也是典型的用户运营思维,主推现偶剧、古偶剧,服务年轻女性观众。

此外,腾讯视频的 " 萤火单元 " 和爱奇艺短暂试验过的 " 拾光限定 狂花系列 ",从用户的思维来讲,也是从女性用户内容特供逻辑来定制内容。

只不过," 萤火单元 " 和 " 拾光限定 狂花系列 " 不是普通的 " 女性剧 ",更强调价值观的创新和艺术表现手法的创新。

内容创新思维

腾讯视频是四家平台里最晚做剧场的。腾讯视频的剧场思维和其它几家平台做剧场的思维截然不同。

目睹了多年来的类型化剧场带来的同质化问题后,腾讯视频做剧场一开始就避开了类型剧场的弊病。

比如腾讯视频 X 剧场官方一再强调 X 剧场不是一个类型化的剧场,不是只播单一的悬疑剧,X 强调的是先锋,是创新,是对未知的探索,是对国剧边界的拓展。翻译过来,就是要和同质化的类型剧避开。

笔者认为,腾讯视频推出 X 剧场、萤火单元、板凳单元三个剧场,是腾讯视频 " 科技 + 艺术 " 宏观战略下的具体策略。

直白地翻译就是:腾讯视频做剧场是为了做口碑、立品牌,在商业上并没有特别大的企图,为了艺术先锋性的探索,甚至允许一些不走寻常路的项目不赚钱。

2021 年前后,孙忠怀带领腾讯视频高层团队确定了 " 科技 + 艺术 " 的战略,之后,一批高口碑的剧集陆续浮现出来,如《三体》《漫长的季节》《繁花》《山花烂漫时》等,一改早年行业对腾讯视频只愿意做 " 大古偶 " 的刻板印象。

像《山花烂漫时》这样的商业价值不高的项目,还出现在了腾讯的财报里,这代表腾讯集团从高层到中下层,对 " 精品化 " 的理念是一以贯之的。

纵观整个行业,也只有家大业大的腾讯才没有太多商业上的顾虑,能花更多的精力搞艺术。

比如,龚宇近期的口吻就是:" 如果饭都吃不饱了,哪来的诗跟远方 ?"

不过,内容品控本身是一项大的难题,比如腾讯视频的板凳单元和爱奇艺的小逗剧场都主攻喜剧品类,而喜剧是所有剧集品类中难度最大的,对喜剧人才的要求极高,品控难度大。所以,板凳单元和小逗剧场里面的项目,口碑也是参差不齐的。

此外,喜剧剧集不像喜剧电影,在商业上的性价比也很低。所以,国内的喜剧剧集模式要想彻底跑通,难度极大。

形式思维

爱奇艺推出的微尘剧场,更多是一种形式上的概念,主要是集数短,对迷你剧模式做艺术和商业上的双重探索。

比如微尘剧场的首部剧《我的阿勒泰》只有 8 集,下一部可能在爱奇艺微尘剧场播出的《在人间》也只有 8 集。

跨媒介传播思维

爱奇艺近年来还推出了一个新的剧场——大家剧场。

笔者认为 " 大家 " 有双重含义:一是指作品改编自 " 大家 " 的文学作品,比如电视剧《北上》就改编自茅奖小说;二是指电视剧面向广阔的受众,而不是圈层用户。

在笔者看来,爱奇艺 " 大家剧场 " 里的项目,基本都会发行到央视,台网同步播出。

一方面,爱奇艺擅长做台网剧;另一方面,央视在剧集采购上也偏爱严肃文学改编剧集。

所以在笔者看来," 大家剧场 " 最重要的意义,是剧集跨媒介传播的意义。

其实,季风剧场是一个更加典型的跨媒介联动的剧场,它是湖南卫视与芒果 TV 共同布局的国内首个台网联动的周播剧场。

为什么这个剧场最终以失败告终,笔者认为原因如下:

一是,台和网的用户构成及题材喜好偏差难以调和。比如现在芒果播出的剧,只在芒果 TV 播出(不在湖南卫视播出)的剧,明显更偏年轻化,而台网同步播出剧则更偏熟龄化,比如《小巷人家》。

二是,电视台的剧集观赏习惯和网剧的观赏习惯有明显的区别。很多电影感很强、视听语言新奇的网剧,在电视台的收视往往不理想,就是不同媒介接受习惯的差异造成的,比如《漫长的季节》这样的作品,上电视台的收视率就不是很理想。再比如,季风剧场有些项目的单集时长为 70 分钟,这也不符合传统电视台观众的观赏习惯。

三是,季风剧场是一个不间断排播的周播剧场,对项目储备和持续供应要求高,这导致季风剧场里的项目参差不齐,一些项目属于滥竽充数。

四是,芒果当前对剧集的商业回报也有一定的要求,不像腾讯视频那样可以有更宽松的条件去做创新和做口碑。芒果当前剧集的部署,更多是服从商业逻辑,而不是艺术逻辑。

商务合作  请联系:

zsh762079852(微信 ID)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优酷 爱奇艺 悬疑剧 视频平台 迷雾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