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 | 钟昆
作者 | 葫芦侠
编辑 | 张俐
来自汽车葫芦圈的报道
国内汽车行业价格战的底层逻辑,其实就是对定价权的争夺。每一家车企都希望用自己的价格标准来定义整个行业的价格标准,成为规则掌控者。很快,不管是自主车企还是合资车企,几乎所有车企都或主动、或被动地投入到了这场价格重构的洪流当中。
东风本田在推出首款具有现代化意义的智能纯电 SUV ——本田 S7 之后,也在近期落实一口价。这款新车的价格区间从 25.99 万 -30.99 万直接下探至 19.99 万 -24.99 万。
毫无疑问,东风本田也在智电市场完成了价格重建。然而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认为东风本田在价格重建之外,拿出了更有意义的东西,那就是价值觉醒。
东风本田希望让大家看到合资的含金量
在东风本田 S7 上市之后,这款车其实相较于以往的合资 SUV,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诸如 Honda CONNECT 4.0 系统、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Honda SENSING 360+ 都实现了装车。
不过,东风本田并没有对自己的智能进化而歌功颂德,因为它希望通过 S7 这款车实现新能源市场的价值觉醒。所谓价值觉醒,就是要倡导整个行业理性造车、倡导更多的消费者理性购车。
所以在后续的宣发阶段,东风本田也玩起了花活。通过一场钢卷与 S7 的 " 碰撞测试 ",东风本田希望大家看到 " 合资大厂造电车 " 的含金量,此乃格局。
透过现象看本质,东风本田近乎于 " 抽象 " 的营销动作,其实是为了揭开汽车制造业里大家不曾看见的一面。
最直白的一点,东风本田想要让大家知道,即便是进入到新能源时代,辅助驾驶系统也无法完全规避碰撞的可能性。而此时,车辆的终极安全防护系统还是车身结构和用料。而东风本田 S7 在这样的基础环节中,又是 " 有经验 + 猛堆料 " 的代表。
就拿对乘员舱安全性至关重要的 A 柱结构来说,东风本田实打实地为 S7 用上了五层式结构。三层 1500Mpa 热成型钢、一层 980Mpa 高强度钢覆盖,堪称 " 钢筋铁骨 "。
而在电池方面,东风本田所用到的技术与材料也不可谓不扎实。电池电路双保险设计、分体隔离式冷却系统、1.2 万吨一体压铸式工艺打造的全铝电池壳体……这样的做法可能看起来不是那么地 " 取巧 ",但至少可以实打实提升整车的安全性能。
把出色的安全品质视作整车产品力基础,同时再辅以价格重建的措施,东风本田的意思很明了,那就是要让更多消费者把对新能源车的关注点集中在品质方面。同时,东风本田也希望通过扎实的品质出圈,让 " 价值为王 " 的经典造车逻辑得以延续。
科技普惠是汽车行业未来十年的竞争内核
2025 年一开年,就有不少车企宣布要进行一场 " 科技平权革命 "。当然,这些口号也普遍被落实了下来,具体体现在智能座舱 AI 技术的普及和所谓 " 高阶智驾技术 " 的普及。经过短暂几个月的心智影响,很多消费者会认为汽车行业的 " 科技普惠 "、" 科技平权 " 就是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的普及。
不过在这样的普及过程中,变味了。在很多车企的宣传下,驾驶辅助技术的平权,被等同于车辆都有了 " 自动驾驶 "。受到这一影响的消费者,在掌握不对等信息的情况下,会盲目相信驾驶辅助系统,进而导致事故。连 " 擎天柱 " 的驾驶者都需要握稳方向盘,车企怎敢让消费者 " 解放手眼 "?
所以在 4 月 16 日工信部《通知》落实情况闭门会中,也针对智能驾驶辅助进行了探讨。简要来说,就是规范智能驾驶辅助行业,在功能和宣传层面进行强力监管。那么,随着强力监管的出台,是否就意味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科技平权要进一步放缓呢?
在东风本田看来,并非如此。因为东风本田 S7 所推崇的科技平权策略,并不局限于驾驶辅助和智能座舱,更在于车辆核心技术的平权。
之前我们提到的五层 A 柱技术、1.2 万吨一体式压铸工艺电池壳体技术,都可以看做是 S7 实现科技平权的一环。而在消费者可以明显感知到的层面,东风本田也下放了很多原本属于高端车型的零部件、三电系统和配置表现。
就拿云驰智能高效纯电 W 架构来说,它不仅涵盖了来自宁德时代的 89.8kWh 三元锂电池,同时还搭载了与讴歌旗舰 SUV —— MDX 同款的前双叉臂加后五连杆悬架结构以及 ADS 全时自适应减震系统……可以说,东风本田不仅继承了本田在 F1 等赛车领域的调校优势,更把这些技术应用在一口价 19.99 万起步的 S7 身上,这样的技术普及,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才是更有意义的。
当然,在东风本田 S7 这款车上,我们还有很多没提到的技术或者配置。比如 350kW 双电机四驱系统、BOSE 超近场头枕音响、智能供暖系统和豪华车级高级隔音材料……透过这一系列的表现,可以看出东风本田下了血本。
下血本的东风本田只是为一个承诺
之前我们就说过,二十五万级到三十万级的价格区间,已经对得起 S7 这款车的综合产品力水平了。随着 19.99 万起的一口价政策落地,东风本田反倒给人 " 整不会 " 了。因为自价格战开打以来,合资车企似乎只有被动降价的份儿,在纯电市场似乎还没有这样主动出击过。东风本田成为了第一家吃螃蟹的车企,同时它也让我们看到了什么叫做真正的用户思维。
说一个比较客观的问题,在 S7 新车上市阶段,我们作为对汽车了解更为深入的媒体从业人员,结合纵横向市场环境,认为 S7 的定价没有问题。但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大家依据自己的经验和所听所闻,会觉得东风本田对 S7 的定价过高。
至此,在网络上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有一群人不断发掘 S7 背后 " 好、贵 " 的底层逻辑,也有另一群人发出 " 好车不贵 " 的呼吁。
如果是在十几年前,合资车企大概率是不会听到这两种声音的。但在如今,互联网时代让信息传递更公开透明,也让车企和消费者彼此的距离更近。由此,造就了更加听劝的东风本田。
基于新的用户关系,东风本田为 S7 落地了一口价政策。单从价格与产品质量的角度来说,东风本田 S7 这一次几乎完全没有了短板。至此,我们不得不佩服东风本田对市场的洞察能力。
那么在调整车辆价格政策的背后,东风本田也传递出了一个新的信号,那就是合资车企更加重视消费者的意见,愿意为了消费者进行改变。从某种角度来说,东风本田与用户的关系,不再是单纯的 " 出卖方 " 和 " 买受方 " 之间的交易关系,消费者真正进入到了东风本田的发展环节,并且可以推动东风本田的健康发展。
结语:
之前有同行跟我们说,合资车企很多都是 " 笨小孩 ",它们不善利用噱头、不会用流量造神,只懂得遵循行业底线和规则,踏踏实实地去造车、去开发新车。我想,一个月之前的东风本田确实如此,它不会为自己说话。但随着 S7 一口价政策的落地,这家合资车企似乎也在逐渐觉醒。谁说踏实的车企,就不能用上 " 手段 "?如果说 "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 这句话成为了神话,那么为人抱薪者,也有权利让自己离火堆更近。
▼ ▼ ▼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法律顾问: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姜磊律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