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前天
多维博弈下,美伊核谈判会走向何方?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潮新闻客户端 特约作者 麦春萍 编辑 肖暖暖

当地时间 4 月 12 日下午,伊朗与美国在阿曼首都马斯喀特正式就核问题展开间接谈判。

图源:央视新闻

自 2018 年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以来,双方的对峙与博弈不断升级,如今,这场旷日持久的较量迎来新的转机。然而,看似重启的对话背后,实则交织着地缘政治、经济利益、国内政治、国际格局等多重复杂因素的激烈碰撞,深刻影响中东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地缘政治博弈:中东棋局的核心较量

中东地区素有 " 三洲五海之地 " 之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石油资源,使其成为大国角逐的战略要冲。美国自二战后就深度介入中东事务,将维护自身在该地区的主导权、掌控全球能源命脉和遏制潜在竞争对手作为核心战略目标。伊朗地处中东心脏地带,不仅拥有全球第四大石油储量,更扼守霍尔木兹海峡这一全球石油运输的 " 咽喉要道 "。据统计,全球约 30% 的海运石油出口需经由霍尔木兹海峡,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从美国的战略布局来看,扶持以色列、沙特等盟友构建亲美阵营,是其维持中东霸权的重要手段。2020 年,美国推动 " 亚伯拉罕协议 ",促成阿联酋、巴林等国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背后的深层逻辑正是通过强化亲美联盟来遏制伊朗。一旦伊朗突破核门槛,不仅以色列的安全优势将受到根本性威胁,还可能引发沙特等逊尼派国家寻求核技术,从而导致中东地区陷入失控的核军备竞赛。

伊朗则将核技术发展视为维护国家安全、提升国际地位的核心筹码。自 1979 年伊斯兰革命后,伊朗长期面临来自美国及其盟友的军事威胁和外交孤立。2012 年,美国推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 2231 号决议,对伊朗实施全面武器禁运。

图源:央视新闻

在这样的压力下,2019 年 5 月,伊朗按照此前颁布的《反制裁战略法》相关内容,开启了 20% 丰度的铀浓缩计划。同年,伊朗时任总统鲁哈尼宣布启动铀浓缩的离心机,重新开始相应的核计划。

尽管伊朗坚称核技术仅用于民用能源,但国际社会普遍对其军事意图存在疑虑。伊朗通过支持黎巴嫩真主党、也门胡塞武装等什叶派力量,构建起 " 什叶派之弧 ",与美国及其盟友形成对抗态势。

经济利益驱动:制裁与反制裁的生死较量

经济因素是美伊核谈判背后最关键的驱动力,双方围绕制裁与反制裁展开了长达数十年的激烈博弈。美国对伊朗实施的制裁体系堪称当代最严厉的经济封锁。

2018 年,特朗普政府重启 " 次级制裁 ",要求全球企业停止与伊朗央行、能源、金融等关键领域合作,否则将面临被排除出美国金融体系的风险。这一举措犹如一记重锤,使伊朗石油出口量从 2018 年初的 250 万桶 / 日暴跌至年底的不足 50 万桶 / 日,国家财政收入锐减 6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2019 年伊朗通货膨胀率飙升至 40%,里亚尔兑美元汇率贬值超 80%,失业率突破 15%,大量中小企业倒闭,民众生活陷入困境。

美国总统特朗普。图源:央视新闻

伊朗通过一系列策略积极应对制裁压力:一是大力发展非石油经济,2020 年其矿业出口额同比增长 30%,铜、铁矿石等资源成为新的经济支柱;二是开展易货贸易,与俄罗斯建立 " 石油换商品 " 机制,每年用 500 万吨石油换取俄罗斯的粮食和工业产品;三是拓展与亚洲国家的合作,有效规避了美元限制。

对伊朗而言,解除制裁是参与核谈判的首要目标。制裁严重制约了伊朗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伊朗迫切希望通过谈判换取美国解除制裁,恢复石油出口,吸引外资,重振国内经济。

2015 年伊核协议签署后,伊朗 GDP 在两年内增长 12%,汽车产量翻倍,充分证明制裁解除对经济的强大拉动效应。但随着美国 2018 年单方面退出协议,伊朗经济再次陷入衰退,这使得重启谈判、解除制裁成为伊朗政府的当务之急。

国内政治考量:民意与利益的艰难平衡

美伊核谈判在两国国内都面临着复杂的政治生态,国内政治因素深刻影响着双方的谈判立场和策略。

在美国,特朗普政府推动与伊朗谈判既有外交战略考量,也受国内政治周期的影响。特朗普自 2016 年上台便高举 " 美国优先 " 大旗,承诺减少海外军事干预,将资源投入国内建设。与伊朗达成核协议,既能展示其 " 交易艺术 " 的外交能力,又能减少每年在中东地区约 800 亿美元的军事开支,为其政治生涯积累政绩。然而,美国国内存在强大的反伊政治势力。军工复合体通过游说国会反对解除制裁,以维持中东军事订单;犹太利益集团担心伊朗威胁以色列安全,持续向政府施压。2021 年拜登政府上台后,虽表示愿重返伊核协议,但因共和党阻挠,谈判进程陷入僵局。这充分表明,美国国内政治的分裂和利益集团的博弈,使得美伊核谈判充满变数。

在伊朗,政府的谈判立场受到国内民意和政治势力的双重影响。伊朗政府在谈判中必须兼顾民众对经济改善的迫切需求,同时维护国家主权尊严。伊朗国内政治派别在对美政策上存在明显分歧。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图源:央视新闻

保守派以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为代表,强调 " 美国不可信 ",主张通过发展核技术提升威慑力;改革派则希望通过外交手段打破孤立,推动伊朗融入国际社会。2013 年,鲁哈尼政府推动伊核协议谈判时,曾因被指责 " 对美妥协 " 引发保守派大规模抗议,迫使政府在铀浓缩问题上坚持底线。

国内政治的复杂性,要求伊朗政府在谈判中谨慎权衡各方利益,寻求最佳解决方案。

国际格局演变:多极化浪潮下的外交新态势

美伊核谈判的背景是国际格局的深刻演变。随着多极化趋势的加速发展,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面临挑战,新兴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显著提升。在伊朗核问题上,俄罗斯和中国的态度对谈判进程产生关键影响。俄罗斯与伊朗保持着深度的能源和军事合作。据媒体报道,2015 年俄罗斯向伊朗交付 S300 防空系统,伊朗于 2024 年 4 月正式接收了更先进的 S400 防空系统,并同时获得苏 -35S 战斗机,增强了伊朗的防御能力;双方还计划共建里海天然气管道,这一举措挑战了美国对中东能源的垄断。中伊在 " 一带一路 " 倡议下开展务实合作,2021 年中伊签署 25 年全面合作计划,涉及 4000 亿美元投资,涵盖能源、基建、数字经济等领域。

美国在处理伊朗核问题时,不得不考虑大国博弈的复杂局面。若过度施压伊朗,可能会导致俄罗斯和中国在其他国际议题上采取反制措施。2020 年,美国试图延长对伊朗武器禁运时,中俄在联合国安理会联合投下反对票,挫败了美国的企图。这种国际压力迫使美国在谈判中寻求妥协空间。而伊朗则通过强化与中俄的合作,提升自身在国际舞台的话语权。2023 年,伊朗加入上合组织,标志着其外交战略从 " 对抗美国 " 转向 " 多元平衡 ",这为伊朗在核谈判中增加了重要的筹码。

未来走向:极限施压与现实妥协

美伊核谈判的未来走向充满了不确定性。从双方立场来看,美国要求伊朗彻底放弃核计划,包括停止铀浓缩活动、拆除阿拉克重水反应堆,并限制其导弹技术发展;伊朗则坚持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要求美国解除所有制裁并提供经济补偿。这种根本性分歧使得谈判难以在短期内取得突破。

图源:央视新闻

2025 年的美伊核谈判,本质上是美国 " 离岸平衡 " 战略在中东的集中体现——既试图通过 " 协议 2.0" 固化对伊优势,又受制于全球化时代的相互依存;既想重塑中东安全秩序,又不得不面对盟友离心与对手韧性。当谈判桌外的 B-2 轰炸机与加密货币钱包同时发力,当国会山的政治极化与波斯湾的油轮航线形成镜像,这场持续 12 小时的间接对话,最终定格为 " 没有成果的接触 ":双方同意建立 " 核设施意外事件通报热线 "。这看似微小的进展,实则是两大对手在 " 不战不和 " 僵局中,为避免 " 双输结局 " 留下的战略缓冲带。

历史将证明,美国的真实意图从来不是 " 达成协议 ",而是 " 维持博弈 " ——在选举周期、地缘利益与战略现实的三角关系中,寻找既能安抚国内选民又不彻底激怒对手的 " 平衡点 "。而伊朗的应对之道,则完美诠释了 " 弱者的智慧 ":用有限让步换取制裁喘息,以地缘联动对冲单一压力,在与巨人间的长期角力中,始终紧握 " 核技术 " 与 " 抵抗 " 这两张底牌。这场没有终点的战略博弈,正书写着 21 世纪 " 不对称对抗 " 的全新范式。

(作者麦春萍,北方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区域国别研究院研究员)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伊朗 美国 伊核谈判 中东地区 以色列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