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04-20
电商“先用后付”服务暗藏信用风险,央视网提醒消费者谨慎使用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IT 之家 4 月 20 日消息,近年来,不少电商平台推出了 " 先用后付 " 商品购买服务,但相应服务在为消费者提供试用体验、减少资金占用等利好的同时,也存在诸多潜在的消费风险。

央视网今天发文,对这一 " 先用后付 " 商品购买服务背后存在的信用评估风险进行提醒,建议消费者根据自身情况审慎使用相应服务。

央视网表示," 先用后付 " 不是免费购物。" 先用后付 " 是电商平台引入第三方金融机构对消费者进行信用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为消费者赋予一定的信用额度。消费者在购物时,先使用信用额度进行虚拟付款,无需预先占用资金,即商家宣称的 "0 元下单 ",但后续仍需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实际付款。

由于 " 先用后付 " 商品购买服务可实现 "0 元下单 " 无需预先占用资金,可能导致用户不顾及自身预算,下单大量商品,产生一系列冲动消费情况,如果消费者未能及时偿还,容易造成信用违约情况。

参考部分电商平台 " 先用后付 " 协议,违约方逾期付款的,除需支付违约金外,还需承担律师费、诉讼费、保全费、保全保险费、交通费等守约方为维权支出的费用。违约方并非只需支付商品价款即可,消费者常常忽视逾期付款违约行为带来的法律后果

事实上,相应 " 先用后付 " 商品购买服务完全与消费者个人信用评估结果挂钩,如果消费者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付款或退货处理,可能会受到诸如降低信用分数、限制账号功能等信用惩戒,或将对个人征信造成影响。但消费者往往忽视违约行为可能导致的信用负面评价,尤其在小额、零散、日常购物的 " 先用后付 " 当中,待事后信用受损才追悔莫及。

央视网提醒,消费者基于自愿选择开通 " 先用后付 " 时,务必仔细阅读电商平台提供的 " 先用后付 " 相关协议内容,重点关注与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条款,包括但不限于:退货规则、扣款规则、逾期付款责任、授权采集使用个人信息、同步开通第三方信用服务等。如果消费者对协议内容存在疑虑或异议,可以联系平台要求进行解释和说明。如果平台未针对格式条款向消费者尽到提示和说明的义务,格式条款应认定为无效,消费者不受到格式条款的约束和限制。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央视网 维权 金融机构 个人信息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