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04-21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马飞教授:想当妈妈的乳腺癌患者中只有5%能如愿,应重视肿瘤治疗的生育力保护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今年 4 月 15 日至 21 日是第 31 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主题是 " 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 "。目前,随着癌症诊疗技术不断进步,让患者生活得更加 " 体面 ",比如年轻患者的生育需求,也是医学专家研究的方向。

" 我们有个统计数据,超过 50% 的年轻乳腺癌患者有生育需求,但最终真正生孩子的不到 5%,这中间有 10 倍大差距,我们可以理解成‘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主任医师马飞教授表示,从现状来看,肿瘤患者的生育力保护意识存在明显不足,希望通过规范化的诊疗质量控制,从早发现和防治乳腺癌开始;其次是呼吁患者通过早育来降低乳腺癌等疾病的风险,提高公众对肿瘤健康和生育健康的意识。

主办方供图

肿瘤患者的生育力保护意识存在明显不足

中国每年约有 1700 万名女性被诊断为恶性肿瘤,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统计,2022 年中国乳腺癌新发病例数为 35.72 万例,在女性癌症中仅次于肺癌,占癌症新发病例数的 15.6%。而且,近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逐渐年轻化。

在肿瘤领域,大部分医生对生育力保护的意识不强,他们往往把大量精力放在肿瘤治疗上,忽视了患者的生育需求。患者层面,有些是不知道可以生育,有些则对于是否能生育持怀疑态度,还有不少人对于治疗肿瘤和生育的选择有不确定性,当缓过来时很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保护期。

马飞表示,肿瘤患者的生育力保护意识存在明显不足。很多患者担心肿瘤会复发,也担心肿瘤会遗传给孩子,所以不敢生。还有些是客观条件上没办法生育,乳腺癌的化疗、内分泌治疗导致的卵巢早衰和损伤都会导致患者不孕不育。内分泌治疗至少 5 年,有些患者甚至需要 10 年、个别长达 15 年。如果是 25 岁开始接受 10 年治疗,结束时也已经 35 岁了。

" 主观层面的认知是主要原因。" 马飞说,首先要告诉大家不要恐惧,不要 " 不敢生 "。有些人担心遗传因素,但实际上肿瘤是多基因、多因素的综合性疾病,不属于单基因遗传病,真正的遗传性乳腺癌只占 5%~10%,即便是携带遗传基因的人,罹患肿瘤的概率在 40%~60%,传给子女的概率是 50%。

肿瘤患者的生育力保护有时间窗口期

女性的生育力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是一种自然趋势。21 岁 ~35 岁这一时间段被认为是女性生育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备孕,能够提高妊娠的几率。同时,卵子的质量、数量都更优,生的孩子也会更健康。

"35 岁以下的年轻患者大约在 10%~12%。"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生殖医学中心孙玲教授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35 岁以下冷冻胚胎的妊娠成功率可以达到 50%,与不孕不育的妊娠率相近。现在她所在的医院对所有适龄生育的患者都会进行生育需求方面的沟通,对于有需求的,再与肿瘤科等其他科室的医学团队一起评估卵巢功能、制定生育保护措施与肿瘤治疗计划实现一体化。

孙玲也提到,当前辅助生殖技术已进入临床成熟应用阶段。针对肿瘤患者的生育力保护,存在一个至关重要的时间窗口——即在肿瘤手术切除病灶后、尚未启动放化疗前的 1 到 2 周黄金期。在这一关键阶段实施生育力保存方案,患者可通过玻璃化冷冻技术实现胚胎、卵子、卵巢组织等的高效保存。

在马飞看来,实现肿瘤患者在肿瘤医学和生殖医学的双向转诊是生育力保护的关键。首先,在患者层面,要多向其开展教育,治愈肿瘤是前提,他们可以享受生育的基本权利,实现肿瘤生存和生育健康的 " 鱼和熊掌 " 兼得的诉求。从医学专业层面看,要促进肿瘤医学和生殖医学的高度融合,在不影响患者生存,也不影响治愈率的前提下,尽可能通过诊疗策略的改变减少对生育力的伤害。

每日经济新闻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乳腺癌 肺癌 癌症 国家癌症中心 广州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