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 AI Agent(人工智能智能体)是 AI 的下一个风口?
4 月 18 日,在 2025 年度生成式 AI 商业高峰论坛上,非凡资本合伙人吴畏在谈及 AI 产业趋势与战略路径时说,当模型成为基础设施,当产品走向 PMF(产品市场匹配度),当用户愿意为真实解决方案买单,AI 真正的 "Agent 时代 " 才刚刚开始。
在 AI 应用研究领域,吴畏创办的非凡产研已成为国内领先的行业智库。论坛期间,吴畏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说:" 我们认为,技术向应用转化的临界点已经到来。"
他进一步表示,在中国,C 端 AI 工具倾向于采用免费、加速交付体验、垂直场景应用的策略,B 端 AI 服务的重点是覆盖政企、教育、内容平台型客户,走定制化、项目制路线。得益于市场大、用户基数广、产品多样性高,中国 AI 的商业路径虽走得慢但红利更稳。
AI 正从技术突破走向应用落地
据麦肯锡预测,最快到 2030 年,生成式 AI 每年可贡献 6.1 万亿至 7.9 万亿美元的全球 GDP 增长。在中国,2024 年 AI 核心企业数量已突破 4500 家,用户规模达 2.49 亿人,表明从 2025 年开始的五年里,将是 AI 驱动万亿级经济新引擎的关键窗口。
如今,DeepSeek 等国产开源模型性能刷新行业认知,模型已成为工具而非终端商品。在吴畏看来,现在就是一个最好的创业时代,AI 开发者门槛降低,Manus、Genspark 开启了一个人人皆可利用 AI 智能代理实现任务自动化的新时代。
吴畏告诉记者,目前,Agent 在语音和视频实时交互场景中不仅面临成本高的问题,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也尚待提升,但在文字客服等场景中已展现出该有的应用能力。
具体而言,AI 应用在企业端主要集中在增收、合规、省钱和提效四个方面,在个人消费领域则主要集中在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消磨时间两大方向。而提供心理健康陪伴类应用等深度体验,需要基于长上下文理解和强大的记忆系统,吴畏称,有些企业正在往这个方向做持续的技术突破。
此外,金融、医疗等垂直领域对 AI 应用的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吴畏表示,由于金融业务都是牌照业务,处理数据及信息时需要注意合规问题,AI 生成的评价与建议必须基于真实、准确、实时的数据,避免幻觉与误差,增加了技术难度;在金融领域,AI 解决方案需要更加精细化与专业化,不能仅仅依赖大模型技术,还要结合 Agent 等其他技术并接入合规性数据才能满足实际需求。
" 在中国,从事 AI 应用的企业需进行备案,但目前阶段,考虑更多的还不是去限制它,而是关注如何提高 AI 生成内容的精确度和准确度,确保与人类需求对齐。" 吴畏进一步表示。
Agent 商业化的原点已现
当技术红利趋平,商业模式才是决胜未来的分水岭。
Agent 不再仅做人类辅助工作,而是取代整个工作内容,吴畏预测,AI 将进入 " 代码不重要,产品闭环重要 " 的阶段。
从行业竞争来看,多模态 PMF 图像、声音、视频等生成赛道已跑通,国内 Fotor、SeaArt 等企业尽管流量已超过海外同类企业,但 ARR(年度经常性收入)的差距达到 10 倍以上,估值差距更大。
为何国内外顶尖模型在推理、数理等维度差距显著缩小的背景下,商业路径仍存在较大差异?对此,吴畏认为,这背后是经济模型与用户心智的差异,只有当大模型、Agent 到生态的三层架构成型,AI 应用才开始跑马圈地。
吴畏对于一家企业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的判断标准分为两个阶段,早期看团队背景,商业化阶段则关注年化收入规模。他认为,在 PMF 验证后的垂类场景中,AI 会对传统行业形成真实改造,AI 不再是会说话的 SaaS,而是能行动的虚拟员工,以像人一样完成任务为核心。
那么未来 AI 会催生哪些新的岗位?吴畏回答道,比如算法工程师负责做大模型训练微调,数据标注员需要对处理模型生成的数据进行打分和标注,AI 产品经理则可以结合产品知识与 AI 技术进行创新。当然,AI 还会取代部分人力外包业务,如游戏原画师、呼叫中心接线员、售前支持人员等。
"Agent、Coding 和多模态是 AI 创业的三大黄金赛道。" 吴畏强调,目前 AI Coding 进入了全自动化阶段,从 IDE(集成开发环境)辅助到可生成网站,未来 Coding 将不只是工具,而是产品孵化的自动引擎,用 AI 构建公司," 现在的 AI 公司已经不以公司有多少人作为标准,而是以谁的人效高决定好坏 "。
在多模态发展下,中国 AI 产品走上了超级 App 路径,如豆包、夸克等应用将搜索、聊天、文件、视频、绘图一体化。吴畏分析认为,不同于海外产品专注垂直场景,中国用户偏向一个 App 解决所有问题,中国产品可以先卷功能闭环,再出海复制多模态体验。
不过,出海时需要明确,美国 SaaS 订阅制背后的基础是高 ARPU 值用户(每个活跃用户的平均收入水平高),OpenAI 2024 年仅 ChatGPT PLUS 用户就超 2000 万,年化收入超 16 亿美元。中国用户则更倾向于工具价值大于知识价值,一次性买断大于长期订阅,因此 AI 产品需强化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如文档处理,批量生成等。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