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展 04-23
告诉你一个秘密,这两年中国人更有钱了,你信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PART

01

问大家一个问题:

2024 年的普通中国人到底比 2014 年是更富了还是更穷了?

是更能挣钱了还是生活更艰难呢?

我猜,从体感来讲,你可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可是,当我告诉你一组数字,你又会觉得有点奇怪。

根据央行及国家统计局公开数据:

2014 年:全年居民存款新增约4.8 万亿元人民币(来源:2014 年央行《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

2024 年:全年居民存款新增约16.5 万亿元人民币(基于 2023 年居民存款新增 16.67 万亿元的增速推算,2024 年增速预计持平或略降)。

增量差距:2024 年居民存款新增量,比 2014 年多出约 11.7 万亿元

你可能纳闷了,为什么 2014 年(GDP 增速 7.5%),经济高速增长的年代,居民存款只有 4.8 万亿元;而在 2024 年,经济转型,增速放缓,存款却比当年增了两倍呢?

当然,2023 年与 2013 年的居民可支配收入是不一样的。

2013 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8,311 元;

2023 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9,218 元;

2023 年的居民可支配收入,是 2013 年的 2 倍有多,也就是增加了 1 倍多,存款增加是正常的;但是存款增加了 2.4 倍就不太正常了。

另一组数据显示:

2014 年中国居民储蓄率为 33.5%,2023 年储蓄率上升至 46.5%,2024 年预计保持在 45% 左右。(数据来源:世界银行及央行报告)

为什么居民赚钱能力下降后,存款意愿却上升?

我相信懂的人都懂。

2014 年很多人都在搞各种各样的投资,买股票、买房子、买 P2P 等等,投资意愿强。

但到了 2024 年,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加,老百性对风险和各种压力反馈更敏感,所以也就希望用稳健的有把握的方式来保住自己的财富,同时在消费上会更谨慎省着花的心理更占了上风。

说白了,就是不安全感更强了,隐忧增加了。

没有投资渠道,大家把钱存在银行里,希望更稳健地保住自己的钱袋子,但存钱真的能增加你的安全感吗?

显然不太可能。

首先,目前是低利率时代,1 年定期利率大概在 1.5% 左右;存款分分钟赶不上通胀;

第二,现在是百岁人生,低利率存钱,也抵消不了长寿的风险;

第三,青年人失业率高,低利率存钱,也覆盖不了子女啃老的成本。

所以,按现在这样的存钱效率,看起来你有一笔不少的银行存款,存比不存强,但存了也是一个坑,会越存越少,入不敷出。

PART

02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 2016 年日本 NHK 电视台拍摄的一部纪录片《老后破产》,这部片曾经让无数中国 80 后和 90 后瑟瑟发抖,仿佛看到了自己晚年的凄惨生活。

纪录片采访了十几位日本老人悲惨的退休生活。但最令人深思的是,这些老人在年轻时大多事业有成,有儿有女有存款,退休金也不算少。

其中一位的存款还高达 2000 万日元(按当时汇率,折合约120 万元人民币)。但是,他们还是在退休后迎来了老年破产危机。

这些老人大多出生于 1947 年至 1951 年间,学界把这个阶段称作团块时代。出生在这个时期的婴儿几乎占据了日本总人口的 10%,达到约 1000 万人。

他们长大后成为了推动日本发展的中坚力量。年轻时大都事业有成、生活富裕。然而步入老年时期后,日本的经济结构以及家庭结构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一,父辈长寿,他们不得不在父母身上支出大量的医药费护理费;

其二,下一代恰好遇到经济危机,大量失业,只能啃老;

其三,日本央行从 1999 年 2 月开始实施就实施零利率政策,直至 2024 年 3 月才结束,持续了约 25 年。

上有老下有小的窘境,团块时代的这批夹心层,就算有退休金,也没法承担三代人的开销,只能靠吃储蓄老本,但零利率的政策,货币贬值问题,也让他们最后坐吃山空,老来破产。

为什么我们总是拿日本的事情来说事儿呢?

因为我们两个国家,从社会心理基础到经济发展过程、面临的社会问题,都太相似了。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例也在提醒我们,如果继续这样低效率存钱,其结果可能很没有 " 安全感 "。

大家必须为规避生活中的不确定性而未雨绸缪。

PART

03

大家都知道,从 2024 年开始,中国的银行储蓄利率不断下调,未来还有下调可能。未来中国,必将会进入零利率,甚至负利率的时代。

而且据预测,时间不会太短。

一个经济体,越是经济低迷,越不敢加息,甚至一定要低利息运营,这是铁律。

在这种低利率政策下,我们该如何聪明地存钱呢?

我们看一个假设的个案:

一位 30 岁的 A 先生,在 2024 年 1 月 1 日把 1 万元奖金存起来,这里有4 种储蓄方式,你会选哪种:

01

随便找间银行,按照 1 年期定存 1.5% 的利息,这一年 1 万元会收到150 元的利息;

02

买 5 年期国债,年均利率是 2.8%,虽然年底还不能取出来,但换算收益,一年大概能拿到 10280 元,增值 280 元

03

到中国银行开一个美元户口,把 1 万元人民币换成美元,存个美元 1 年定期,按照 2023 年 5 月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调整境内美元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的通知》,2024 年美元利息上限是 " 不高于同期人民币存款利率加点 0.5%",也就是 2.0%。

在年初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 1 美元 = 7.0786 人民币(2024 年 1 月 1 日,来源:外汇管理局)。1 万人民币大概能兑 1412 美元,加上 2% 的利息收入,年底银行账户会有 1441 美元,到年底汇率:1 美元 = 7.2991 人民币(2024 年 12 月 31 日,来源: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再把美元换回人民币,1 万人民币变成了 10511 元,收益率达到 5.11%。

这是最聪明的做法了吗?显示还不够。

04

第四种选择,还是换成美元,但换间银行存定期,比如香港的 H 银行,美元 1 年定期利率为 4.5%,如果到年底把美元换成人民币,1 万人民币变成 10764 元,收益率是 7.64%。

仅仅是变化一下储蓄思路,存款收益率就可以达到 6% 的差距。这就是这几年,很多聪明的家庭,聪明储蓄的结果。

储蓄这个行为,看起来人人都会,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从无风险的银行定存,到购买跟存款一样有低风险稳健收益的国债,到换一种货币储蓄,再到换一个地方的银行去存钱……这些都属于储蓄行为。

聪明的储蓄需要有全球视野,看起来用美元来存款收益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如果你把这个方案发给任何一个人工智能平台,它的回答都是保守且安全的提醒:一定要注意汇率风险。

到底应该如何谨慎地规避汇率风险,又能够获得收益,不至于老来破产?

总体来说,储蓄是一种低风险理财方式,但是不是完全无风险了?

我们本周四(即明天晚上)晚上,直播间见,欢迎到直播间和我畅聊:

所谓低利率时代,如何聪明地存钱。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中国人 世界银行 失业率 日本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