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云南昆明,参加 " 中国航天日 " 科普活动,现场听火星车、月球车的设计者讲述登月和登陆火星的故事,非常感动。
航天科技集团的贾阳老师不但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还是一位能够深入浅出娓娓道来的 " 科普作家 ",听他讲 " 浪漫的祝融号 ",真是一种享受。
从仿生学、技术创新、到为了适应火星环境而昨的工程设计,再到登陆火星的文化内涵……讲得生动又透彻,有理工科基础的人听了,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就算是没有基础的人,也能由浅入深渐入佳境,现场前来听科普讲座的孩子们,一个个眼里都放着光,让年轻一代向往科学、接触工程技术、胸怀星辰大海,这才是 " 科普 " 最大的意义。
贾老师更让我确认了一件事,那就是科学家、工程师从来不是影视剧中那些不近人情不苟言笑的形象,那都是没文化的人创作的刻板印象,实际上,最顶级的理工人才,往往也有着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人家文武双全,既懂航天,也懂艺术,甚至还会写诗,从他的诗句中,就能看出他们这代航天人的抱负和理想。
听他们讲科学,会让孩子们感受到科学是美的,听他们讲航天,会让孩子们感受到航天是一个无比壮丽、神奇、光芒万丈的事业。
" 海上生明月,九天揽星河 ",活动由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科普教育基金支持。
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也能够引导孩子们探索宇宙、追寻真理、努力学习理工科知识,科学、工程的种子一代一代播下,未来我们收获的是更年轻、更强大的航天力量。
人类终将走向宇宙,华夏民族是 " 星汉之子 ",我们的文明,也将会是一个跨越星海的文明。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