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1号 04-25
当「地表最强女拳手」摘下拳套:张伟丽如何用演技挑战女性叙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1 号出海 · 第 76 篇

从擂台到电影银幕,中国首位 UFC 双冠王张伟丽颠覆性跨界。在完成四次金腰带卫冕、稳坐世界格斗巅峰后,这位「格斗女王」褪下拳套换上戏服,在文艺片《下一个台风》中出演背负创伤的岛屿女子阿汐。影片由名导李玉执导,姚晨、李心洁实力加盟,讲述风暴中人性救赎的细腻故事。面对全然陌生的领域,张伟丽打破冠军光环,在教练与导演的引导下挖掘出内心脆弱敏感的多重人格层次。从崇拜李小龙的动作影迷到诠释复杂女性角色,这位体坛顶流坦言:「电影是照见不同自我的镜子」。当商业光环与艺术邀约纷至沓来,她坚持只选择传递女性力量的剧本,以格斗场外的「温柔出拳」拓展人生边界。

这个从河北邯郸矿区走出的姑娘,两次摘下世界冠军金腰带,四次成功卫冕,成为亚洲首位登上 UFC 巅峰的女性——她就是 35 岁的张伟丽。如今,当她带着携着满身荣耀转身踏入光影世界时,不由让我们感叹:真正的强者,永远在突破边界。  

在导演李玉的文艺片《下一个台风》中,张伟丽褪去格斗的铠甲,化身背负伤痛的岛屿女子阿汐。这个需要展现脆弱与治愈力的角色,曾让习惯用拳头说话的她陷入迷茫。但正如当年在矿车轰鸣声中坚持训练,她开始了一场更隐秘的战役——与内心多重自我的对话。「擂台上我只释放力量,而演戏让我发现了自己温柔的另一面。」  

备战 UFC300 卫冕战时,她白天研究战术,夜晚与导演推敲角色动机。商业导演出身的教练蔡学军,成了她跨越格斗与表演的桥梁。当观众惊讶于她在银幕上自然流露的破碎感时,张伟丽却说:「每个女性心里都住着不同版本的自己,只是需要契机唤醒。」  

从崇拜李小龙的矿工女儿,到创造历史的格斗女王,再到大银幕上的治愈者,张伟丽始终在打破对女性力量的单一想象。面对蜂拥而至的商业邀约,她坚持直接传递正向价值的角色:「拳头能赢得比赛,但故事可以改变人心。」这个在风暴岛屿上演绎救赎的斗士,正用格斗场外的温柔突围,传递着属于中国女性的铿锵力量。

从《你好,李焕英》的「母亲神话」到《热辣滚烫》的「身体觉醒」,近年来银幕上的女性形象逐渐挣脱标签枷锁。「贾玲们」用拳击手套击碎的不仅是体重秤,更是「白幼瘦」的审美霸权——杜乐莹在擂台上鼻青脸肿却目光灼灼的模样,让千万观众看见女性力量的本真:不是迎合规训的「变美」,而是掌控身体的「变强」。这种以体育为载体的叙事创新,正在改写中国女性主义电影表达的逻辑。 

市场数据印证着变革,近几年春节档女性购票占比逐年升高,《好东西》等聚焦女性困境的影片斩获 7 亿票房,邵艺辉、贾玲等女性导演的崛起,让「她经济」升级为「她创作」。张伟丽跨界演艺圈则更具象征意义——当 UFC 冠军在镜头前展现脆弱一面,恰恰证明女性力量不必困于「战神」或「花瓶」的二元对立。这种从「符号化」到「主体性」的转身,让女性角色真正成为复杂多面的「人」。 

但电影出海之路仍显艰难。《热辣滚烫》虽被索尼买下全球发行权,海外票房却不足国内零头。文化折扣如同隐形高墙:西方观众难以共情中国「30 岁单身女性」的生存焦虑。然而,体育题材正是破局密钥,正如《泳者之心》借横渡海峡的女性故事引发全球共鸣——身体叙事无需翻译,拳击台上的汗水、马拉松终点的泪水,都是跨越国界的语言。 

在创作与市场的撕扯中,中国女性电影正摸索独特路径。当张伟丽脱下战袍演绎治愈者,当贾玲用增重 40 斤的躯体诠释自我觉醒,这些「破界」瞬间揭示着更深层的可能:女性主义不必总是愤怒的宣言,也可以是温柔的重构。正如杜乐莹输掉比赛却赢回自己的结局——中国女性电影需要的,或许正是这种「败中求胜」的智慧。

译者|小塞

编辑|分味

文章来源|Hollywood Reporter

原文作者   |   Mathew Scott

原文发布日|2025.04.23/ 周三

《主编浅度》视频号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女王 李玉 张伟丽 导演 台风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