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哥说车 04-27
轻舟智航闷声放大招,一颗芯片凭啥让智能驾驶比老司机还懂规矩?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点击上方 "道哥说车" 关注

· 这是第 4850 原创首发文章 2k+  

撰稿:李雅萱

    出品:道哥说车

点击↑↑↑最新投诉案例登陆财圈社「汽车质量」小程序,30 秒完成投诉全流程,你的每一条反馈都将直通车企、监管部门和千万车主圈。或者关注《道哥说车》《财圈社》公众号,点击下方导航条 " 汽车质量 ",进行投诉,我们将帮助你维护正当权益。

【文 / 财圈社 & 道哥说车 李雅萱】当智能驾驶的浪潮裹挟着各种技术概念奔涌而来,行业仿佛置身于迷雾笼罩的赛道——有人沉迷于算力竞赛的狂飙,有人困于安全与体验的两难选择,更有人在 L2 到 L3 的门槛前徘徊。

端到端模型如何突破不可解释性争议?安全体验与成本控制能否兼得?从 L2 迈向 L3 的关键鸿沟该如何跨越?

作为首个用单颗征程 6M 芯片跑通端到端城市 NOA 的玩家,轻舟智航如同一位经验老道的舵手,用务实的回答拨开迷雾,展现出在技术落地与产业进化中的独特节奏。

端到端不是黑匣子,是会说话的智能大脑

提起端到端技术,总有人担心它是个黑匣子,做出让人摸不着头脑的驾驶决策——比如在路口突然变道,让乘客惊出冷汗。轻舟智航却给这个大脑装上了语音系统:它不仅能输出最终的驾驶动作,还会解释为什么这样做。

CTO 李栋打了个比方 " 就像老司机开车时会嘟囔‘前面路口右转道太堵,提前变道更顺’,我们的模型能把类似的决策逻辑拆解出来,告诉你当前车道的通行效率、变道时机的安全窗口。"

这种可解释性背后,是轻舟独创的 " 时空联合规划 " 架构在发力——它打破了传统端到端模型 " 闷头输出 " 的毛病,把决策过程拆分成多个透明环节,比如先算清楚接下来 500 米各车道的风险系数,再规划什么时候变道最安全。

更关键的是,他们建立了一套实时挑刺机制:当测试司机发现系统做出不太像老司机的操作,比如没必要的急刹,只需一键标记,这个场景就会带着 " 环境数据 + 系统决策 + 人工修正 " 的体检报告上传到云端,成为模型迭代的营养剂。

李栋笑称:" 现在每天都有上万条挑刺数据涌入,系统就像个正在快速成长的新手司机,越开越懂规矩。"

安全不是紧箍咒,是体验的隐形翅膀

在智能驾驶的江湖里,安全与体验常被看作对立的两面:追求安全就得保守驾驶,像个谨小慎微的新手;追求体验就得激进超车,难免带着几分危险。但轻舟智航却认为,真正的好体验,应该是稳稳的安全感——就像坐飞机时,平稳落地比刺激的俯冲更让人舒心。

他们的秘诀是安全优先的体验公式:先给系统划好安全红线,比如绝不允许在路口实线变道、绝不跟车过近,这些百万级真实事故场景打磨出的安全字典,是所有驾驶决策的前提。在这个安全结界内,系统再去优化细节:比如遇到加塞车辆,不是生硬地急刹,而是像老司机那样带一脚油门再轻刹,让乘客几乎感受不到顿挫;在拥堵路段跟车时,保持恰到好处的车距,既不让旁车轻易插队,又避免频繁启停的晕车感。

说到成本,轻舟更像个精明的技术管家。当同行还在比拼堆算力时,他们用单颗征程 6M 芯片实现了城市 NOA ——算力只有竞品的三分之一,却通过模型轻量化设计,把每一份算力都用在刀刃上。

" 我们不做炫技式研发,比如专门攻克城中村窄路会车这种极端场景,而是聚焦 95% 用户每天都会遇到的城市主干道、快速路,让常用场景足够好用,这才是用户真正需要的性价比。"CEO 于骞的话,道出了轻舟对体验的本质理解:不是征服极限,而是把日常开好。

迈向 L3?先铺好三块 " 铺路石 "

从 L2 到 L3,看似只有一个数字的跨越,实则是一场全产业链的成人礼。轻舟智航清楚,这需要三块关键的 " 铺路石 "。

第一块是责任界定石。L3 的核心是人机责任切换,比如系统在高速上可以自主驾驶,但遇到暴雨就得交给司机。但现实中," 什么时候该交回 "" 出了事算谁的 " 这些问题,需要清晰的规则。轻舟正在参与国家标准制定,试图把 ODD(设计运行域)细化到暴雨天、能见度低于 50 米这样的具体场景,让责任边界像车道线一样清晰。

第二块是数据规模石。L3 需要千万公里级的数据积累,才能覆盖足够多的长尾场景——比如高速公路上突然出现的散落物、乡村道路突然窜出的家禽。

轻舟定下了 2025 年量产 100 万辆的目标," 只有让系统走进千家万户,在真实路况中‘摸爬滚打’,才能发现实验室里遇不到的难题。" 总裁侯聪打了个比方," 这就像小孩学走路,摔过足够多的跤,才能走得稳。"

第三块是冗余保护石。L3 要求系统在硬件故障时仍能安全运行,比如摄像头坏了,雷达得顶上;算力平台出问题,备用系统得立刻接管。

轻舟的解决方案是软硬件双重保险。软件上采用分层设计,感知层、规划层、控制层独立运行又相互校验;硬件上预留算力扩展接口,就像给系统装了备用电池,确保关键时刻不掉链子。

轻舟智航没有追逐算力竞赛的喧嚣,也没有沉迷于全场景覆盖的噱头,而是选择在端到端技术的 " 可解释性 " 上磨细节,在安全与体验的平衡中找节奏,在 L3 的门槛前踏实铺路。

这种稳舵前行的姿态,或许正是当下智能驾驶行业最需要的清醒——技术的价值,从来不是征服极限,而是让日常出行更美好。

当行业潮水退去,留下的一定是那些真正扎根用户需求、尊重技术规律的前行者。轻舟智航的故事,正在证明:在智能驾驶这场漫长的马拉松里,稳健,才是最快的加速。

扫描上方二维码登陆财圈社「汽车质量」小程序,30 秒完成投诉全流程,你的每一条反馈都将直通车企、监管部门和千万车主圈。或者关注《道哥说车》《财圈社》公众号,点击下方导航条 " 汽车质量 ",进行投诉,我们将帮助你维护正当权益。

END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 图片 | 来自网络 」

往期报道回顾

内卷之下,这家车企以 " 差异色 " 破局

长安汽车李鸿彪:具身智能非跟风,没核心技术的车企很难活下去

难怪要骂奔驰纯电 CLA... 但内饰真的好惊喜|上海车展

中国人祛魅合资新能源,换来中国配方 |林示有话说

历史上第一款纯电 A6,他还会是中登的最爱吗?|上海车展

充电 15 分钟跑 500+km!极狐新阿尔法 S5 专治续航焦虑|上海车展

商务合作

微信 :fx666m

邮箱 :2836974739@qq.com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道哥说车所有

转载注明来源及作者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智能驾驶 老司机 芯片 迷雾 竞赛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