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资讯网 04-27
警惕!57岁阿姨险失明,永春爱尔眼科提醒:近视不会 “免疫” 老花和白内障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57 岁的陈阿姨(化名)因听信 " 近视不会老花、不会得白内障 " 的谣言,险些失明的案例,为所有人敲响了眼健康的警钟!近视与老花、白内障毫无 " 互斥性 ",相反,高度近视还可能成为眼部疾病的 " 催化剂 "。以下结合陈阿姨的经历,解析谣言危害及科学护眼要点。

一、陈阿姨的病情为何被延误?

1. 谣言误区:" 近视 = 眼部‘保险箱’ "

错误认知:身边人认为 " 近视能预防老花和白内障 ",导致陈阿姨忽视视物模糊的异常信号。

真相

老花是年龄增长导致的晶状体调节功能衰退,与近视无关(详见前文解析)。

白内障是晶状体老化浑浊的结果,高度近视、糖尿病、紫外线暴露等均是高危因素。陈阿姨的 2000 度近视已属于 " 超高度近视 ",眼轴延长(双眼眼轴 30cm+,正常眼轴约 23-24mm)会显著增加视网膜病变、白内障等风险

2. 病情恶化:从 " 视物模糊 " 到 " 并发性白内障 "

陈阿姨长期依赖眼镜矫正近视,但未意识到:

近视度数稳定 ≠ 眼部健康:超高度近视可能伴随玻璃体混浊、视网膜变薄等眼底问题。

白内障会掩盖近视症状:晶状体浑浊导致屈光状态改变,可能让近视度数 " 假性降低 ",但实际视力已因白内障下降。

延误后果:若白内障未及时治疗,可能引发青光眼、加大手术难度,甚至引发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失明。

二、高度近视人群需警惕的三大眼部风险

三、高度近视人群的护眼 " 黄金法则 "

1. 定期眼底检查:每年至少 1 次

必查项目

眼底检查:排查视网膜裂孔、变性等隐患(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风险是常人的 7-8 倍)。

眼压测量:早期发现青光眼(高度近视是青光眼高危人群)。

晶状体及眼轴监测:如陈阿姨的眼轴数据,需密切关注白内障进展。

2. 避免剧烈运动和外力撞击

超高度近视者眼轴拉长,视网膜更脆弱,应避免:

蹦极、跳水、拳击等可能冲击眼球的运动。

提重物、用力咳嗽等增加腹压的行为(可能诱发视网膜脱离)。

3. 科学矫正视力,重视白内障手术时机

配镜原则:超高度近视者配镜度数需合理,避免过度矫正导致视疲劳。

白内障手术:若出现视力下降影响生活(如陈阿姨佩戴眼镜仍看不清),应尽早手术。游向东院长提示:" 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手术需更精准评估眼底情况,选择合适的人工晶状体,术后也需定期复查眼底。"

四、陈阿姨的经历给我们的警示

破除谣言迷信,科学认知眼健康

近视、老花、白内障是独立问题,不存在 " 互斥 " 关系,反而可能 " 叠加危害 "。

视力变受损信号,切勿拖延

出现视物模糊、变形、闪光感等症状时,立即就医,避免 " 等一等 " 酿成大祸。

高度近视 ≠" 绝症 ",早干预可控制风险

陈阿姨术后重获清晰视力,印证了 " 早发现、早治疗 " 的重要性。

永春爱尔眼科医院专家提醒

游向东院长强调:" 高度近视是眼部的‘定时炸弹’,其危害远不止‘戴厚眼镜’。建议近视度数 ≥600 度者,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眼底检查,尤其是 40 岁后需同时关注老花和白内障的发生。保护视力没有‘捷径’,唯有科学护眼、定期监测,才能远离失明风险。"

远离谣言,重视眼健康,从定期检查开始!

通讯员:邱晓芳

文字编辑:邱慧缨

审稿:游向东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白内障 失明 青光眼 催化剂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