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一年的筹备,4 月 25 日,由拼多多支持,中国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联合建设的 " 数商兴农科技小院 " 在云南大理古生村正式揭牌。这是全国首个聚焦 " 数字商业 + 新农人培养 " 的科技小院,也是拼多多近期推出的 " 千亿扶持 " 计划在支持科技小院发展方面收获的首个成果。
▲ 4 月 25 日,数商兴农科技小院揭牌仪式在云南大理古生村举行。刘长白|摄
通过搭建 " 党政产学研用 " 六位一体的实践育人平台,数商兴农科技小院在农业生产服务中发现问题、在交流研讨协作中解决问题,旨在以 " 学研商 " 协同创新模式培养高质量兴农人。截至目前,该科技小院已落地 1 个养分智慧管控平台项目、支持了 7 个农业高质量科研课题、协助 20 多个科技小院的优质农产品 " 触网 ",是 " 全国科技小院协作网 " 的活动基地和大本营。
" 作为支持科技小院发展的社会商业力量,拼多多助力科技小院的工作重心正从农业生产端延伸至销售端,希望推动小院的优质农产品从‘销售无门’到‘抢购一空’。" 揭牌活动现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指出," 数商兴农科技小院是全国科技小院里独一份的存在,满足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培养的目标,能够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近期,从农产品起家的拼多多通过 " 千亿扶持 " 计划,落地了首批助商惠农举措,包括启动 "2025 多多好特产 " 专项行动,发挥平台数字化优势,立足 " 土 ",体现 " 特 ",做大 " 产 "。而在农业科研领域,为了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丰富农产品优质供给,拼多多 " 千亿扶持 " 计划将继续助力科技小院发展,支持农业科研创新与技术推广,培养更多既懂前端科研、技术推广,又能使用互联网等技术进行后端销售的 " 兴农人 "。
" 农业版 12306" 精准管控田间养分
大理白族自治州是云南省的农业大州,辖区内祥云脐橙、宾川柑橘、弥渡葡萄、剑川苹果、漾濞核桃等优势农产品众多。而在 "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 的导向下,当地农业生产始终要以保护洱海环境为基础。
科技小院师生在古生片区开展工作,通过实地调研发现,片区旱地区域主要种植鲜食玉米、莴笋和马铃薯等作物,生产以小农户种植为主,存在施肥量不合理、管理粗放、施肥时间和比例缺乏科学依据等问题,同时生产信息化和标准化程度极低。这些问题导致雨季旱地田块养分流失较大,对洱海水质保护带来较大风险。
为解决上述问题,数商兴农科技小院在拼多多的支持下,联合当地政府、企业和农户,设计并构建了集 " 实名制购肥、定点配送、精准施肥、监控监管 " 为一体的养分智慧管控体系,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帮助农户科学施肥、改善区域环境。目前,该套体系已在古生片区南庄开展试点工作,试点面积 100 亩,含 40 余个田块,涉及 20 余名农户。
揭牌活动上,科技小院学生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养分智慧管控体系的运行模式。系统可以清晰显示下单农户的地块位置、种植作物、施肥时间、年施肥量、土地营养吸收情况等信息,收到订单立刻就近安排储肥站送肥上门。
▲科技小院学生向与会嘉宾演示养分智慧管控体系运行模式。刘长白|摄
李冲今年 50 岁,勇于尝鲜、敢于挑战。2023 年,古生村科技小院在南庄开展鲜食玉米种植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他最先向学生们敞开大门,听取学生们的建议,对家里几十亩地改用绿色有机肥。如今,他又成为 " 第一个吃螃蟹 " 的人,用上了养分智慧管控体系," 以前我们施肥都是凭经验,多了担心烧苗,少了担心产量不行。现在有了这个平台,下单很方便,30 分钟就能送货上门,非常省心。"
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古生村科技小院负责教师金可默介绍,该体系就像 " 农业版 12306",操作起来非常方便,还能精准管理农户地块作物需求和土壤养分状况,形成精准施肥方案并落地实现,合理调控施肥可以减少养分流失,预计使试点区域排入洱海的氮磷量减少 30% 以上,能有效遏制农业面源污染,减轻对洱海的环境压力。
" 学研商 " 创新培养兴农人
助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不仅要让农民 " 种得好 ",更要让农业 " 接上网 "、产品 " 卖得好 ",只有农民 " 赚得多 ",生态才能 " 保得住 "。而这离不开农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支持。
2024 年,中国农业大学就与拼多多宣布共同推出 " 科技小院强农兴农人才培养行动计划 ",以 " 数商兴农科技小院 " 为依托,打造农业高质量复合型人才培养的 " 黄埔军校 "。杨静就是其中代表。
在古生村科技小院学习工作三年,杨静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初到古生村科技小院,内向害羞的杨静就被安排入户做种植情况调研。她硬着头皮一家家上门走访,遭遇不理解、不配合又被赶出院门,终于在第四次吃闭门羹后忍不住哭了。当时的她想不明白,一件帮助农户增产增效的好事,为什么会遭到强烈抵触。
直到后来与农户们熟了杨静才知道,只有看到技术转化出好的收益,大家才会放心地配合。这也让她在心里埋下了一个信念:不仅要让农田增产,更要让农户增收,要帮大家把农产品卖出去。
毕业后的杨静,毅然放弃了云南一地级市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机会,而是选择回到古生村创业。她以数商兴农科技小院为阵地,积极推动科技小院农产品供应链的整合与升级。随着数商兴农科技小院被打造为各地科技小院学术交流组织 " 全国科技小院协作网 " 的活动主基地和大本营,杨静的工作进一步丰富了协作网的内涵和外延。
去年 9 月第七个丰收节来临之际,拼多多支持了一场特别直播节目。杨静严选了 9 个科技小院的 22 款产品登上直播间,其中,四川峨边笋用竹科技小院的冷笋上架后被迅速抢空,广西北海海岸带生态农业科技小院的虾干补货两次后依然售罄。" 科技小院的农产品质量都很好,以前苦于没有成熟的销路,现在有了拼多多支持,不仅打开了销路,更提升了品牌效益。" 她说。
▲杨静计划将优质的小院农产品卖到拼多多等线上平台,助农户增收。刘长白|摄
浅尝线上渠道,杨静就感受到了电商平台的订单爆发力,决心把拼多多店铺开起来。近日,她已经上线 100 余个 SKU,覆盖全国 20 余个科技小院的优质农产品,只等后续完善产品矩阵、优化物流合作,就可以正式销售了。
从学校到科技小院再到个人创业者,杨静的人生跨越了三个阶段," 我很喜欢现在的状态,思维眼界都在拓宽,看到农户产品卖出更好的价格、卖到更远的地方很高兴。"
自 2009 年成立以来,科技小院已在全国建成超 1800 个,足迹覆盖 31 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如果说每个科技小院是一枚星火,那么数商兴农科技小院将为这些星星之火添上燎原的东风。" 拼多多副总裁侯凯笛表示,包括优质的小院农产品在内,拼多多 " 千亿扶持 " 计划希望覆盖更多的好产品、好商家、好技术,让农户、用户、商户都能共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