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考虑充电接口问题,不用外带数据线,可以完美磁吸贴合随玩随充 …… 近年来,磁吸充电宝站上了充电圈的 "C 位 "。
为更好了解磁吸充电宝的使用评价,《消费者报道》发起了一项 244 人参与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有 38.11% 的受访者表示在家和工作单位以外的生活场景,会优先考虑 " 磁吸充电宝 " 这个充电方式。这一比例甚至超过了有线充电宝。
磁吸无线充电技术最早由苹果公司大规模推广并商业化。苹果在 2020 年 10 月 14 日随 iPhone 12 系列一同发布了 MagSafe 磁吸无线充电技术。从工作原理上讲,磁吸无线充电主要应用了 " 磁力吸附 " 和 " 电磁感应 " 两项技术。
无线充电速度能满足日常需要吗?带着疑问,《消费者报道》对 5 款热销磁吸充电宝进行了测评。
测评样品
测评项目
磁吸充电宝充电速度、可给手机充电的次数
磁吸充电宝充电功率不高
充电速度是评价充电宝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对比 5 款磁吸充电宝的无线充电速度,《消费者报道》分别用它们对同一台手机进行无线充电,并记录下 4 个时间监测点的手机电量情况。此次测试的充电手机选用 iPhone 14,测试时手机起始电量、手机运行环境等一致。
测试结果显示,5 款磁吸充电宝的无线充电速度相差不大,耗时 90 分钟都能将 iPhone 由电量 20% 充至 80% 以上。其中,在每个监测点都能保持电量领先的品牌是安克。
值得关注的是,苹果官网在今年 3 月 1 日发出《无线充电设备声明》,将多款支持 15W 无线充电 iPhone 机型(iPhone12 到 iPhone16 系列)的额定传输功率调整为 7.5W。这意味着中国的 iPhone 用户就算使用标称 15W 无线充电功率的充电宝,也只能在 iPhone 上实现 7.5W 的无线充电。
苹果官网关于无线充电设备声明
据了解,iPhone 的 MagSafe 和 Qi2 协议的使用频率(360kHz)不在移动、便携式无线充电设备的允许工作频率范围内,所以不能实现 15W 的额定传输功率。
《无线充电(电力传输)设备无线电管理暂行规定》相关内容
倍思方面回复《消费者报道》称:" 倍思 PPCXM10 的无线充电功率,对 iPhone 支持 7.5W;对安卓手机普遍支持 10W,其中对谷歌和 LG 系列手机支持 15W。" 绿联方面回复《消费者报道》称:" 绿联 PB561 的无线充电功率,对 iPhone 支持 7.5W;对三星、小米、华为支持 10W;对一加 9 以上手机支持 15W。
另外,磁吸充电宝在商品页的主标题一般标有 "30W 超快充 ""20W 快充 " 等与充电功率相关的字样。但需要注意的是,磁吸充电宝通常支持 " 磁吸无线充 " 和 " 有线充 " 两种充电方式。
主标题中的充电功率一般指有线充电功率,而无线充的功率会比这个值低。比如支持 20W、30W 快充的磁吸充电宝,其无线充的最大功率只有 15W。以某电商平台上的一款磁吸充电宝为例,产品主标题标注 20W 快充,指的是有线充电功率;产品详情处无线充电功率最大为 15W。
截图来源:电商平台
这意味着无线充电的功率远比有线充电的功率低。有从事电源电路设计的工程师向《消费者报道》透露:" 高功率的无线充电需要产生较强的磁场,可能会干扰设备本身或者其他设备的正常工作。而且高功率意味着产生更多的热量,对于体积普遍较小的磁吸充电宝来说,散热能力非常有限。散热不及导致的高温可能会影响充电效果,甚至引发安全隐患。"
套手机壳不会影响无线充电速度
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手机都会套上保护壳使用,即使进行无线充电,也不会刻意脱下手机保护壳。这就带来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普通的手机保护壳会不会影响无线充电效果?是否有必要专门买一个支持磁吸的手机保护壳?
为此,《消费者报道》用上述 5 款磁吸充电宝对同一手机分别进行了 " 裸机 " 和 " 套壳 " 状态下的无线充电测试。充电手机选用 iPhone 14,测试时手机起始电量、手机运行环境等一致。
测试结果显示,套上非磁吸手机壳不会影响充电宝给手机无线充电的速度,相同时间下,裸机和套壳的充电量是一致的。
不过,套上非磁吸手机壳后,磁吸充电宝对手机的吸力会有所下降。在意吸力且手机有套壳习惯的 iPhone 用户建议使用支持 MagSafe 的磁吸手机壳。
使用非磁吸手机壳会影响磁吸力度
另外,我们在测试中发现,5 款磁吸充电宝均可对支持无线充的安卓手机进行无线充电,但充电宝对安卓手机裸机几乎没有产生吸力,这是因为磁吸充电宝主要针对苹果 MagSafe 设计。在意充电时磁吸贴合效果的安卓用户可以选购支持 MagSafe 的磁吸手机壳。
1 款适用于小米 15 系列的 MagSafe 磁吸壳
《消费者报道》建议,使用无线充电时,手机壳内不要夹带其他物品,因为无线充电的有效距离通常在 8mm 以内,而且手机壳内夹带的金属异物可能影响充电效果。
" 额定容量 " 更有参考价值
《消费者报道》问卷调研显示,将近五成受访者不满磁吸充电宝电池容量不够,不能满足长续航需求。为此,本刊在测评中着重对 5 款磁吸充电宝的可充电次数进行了测试。我们将磁吸充电宝对 iPhone 14 从电量 20% 充至电量 100% 记录为一次完整充电。
测试结果显示,5 款磁吸充电宝都能完成两次完整充电(20% 至 100%)。其中,小米、绿联、罗马仕 3 款充电宝比较 " 耐用 ",第三次都能将手机充至 65% 以上。
虽然 5 款充电宝标称的电芯容量均为 10000mAh,但它们给同一手机充电时,可充入电量存在差异。这是因为电芯在充电时要经过内部电压转换、保护板线路阻抗等能量损耗。电芯容量不等同于能够输出的容量。
对于消费者来说,包装上标称的额定容量更有参考价值。理论上额定容量越高,能够输出的容量越高,能给手机充入更多的电。有续航焦虑的消费者尽量不要选择额定容量在 5000mAh 以下的充电宝。
充电宝产品包装上一般会标注额定容量
下一期测评内容,我们将会公布 5 款磁吸充电宝的发热情况,敬请期待。
【特别声明】:本报道中试验结果、提及品牌仅对测试样品负责,不代表其同一批次或其他型号产品的质量状况。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