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科技 04-29
搜索引擎颤抖?大模型秒变带货王,AI正在蚕食搜索蛋糕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最终,AI 大模型没能逃脱植入广告的命运。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多家广告集团和技术初创公司正在开发新工具,帮助品牌在 AI 大模型的回复中植入广告,并透露 Profound 和 Brandtech 的工具可以监控品牌被 AI 提及的频率,通过向聊天机器人提供文本提示内容的方法,分析 AI 生成内容的情感导向。

广告一直是搜索引擎公司营收的主要来源,以行业巨头谷歌为例,刚披露的财报数据显示,2025 年第一季度营收为 902.3 亿美元,其中搜索业务营收为 507.02 亿美元,占比超过一半,广告业务总营收则达到了惊人的 668.85 亿美元。

一个规模庞大市场摆在面前,相关企业考虑在 AI 大模型的回复中加入广告也是顺水推舟。继 SEO/SEM(搜索引擎优化 / 营销)、ASO(应用市场优化)后,市面上也将兴起类似 AIO(AI 优化)等营销产业。

搜索引擎竞价排名众所周知,无论是国内头部厂商,还是谷歌这种海外巨头,都无法免俗。对于搜索引擎公司而言,竞价排名是最简单有效的赚钱方案,而对于投放广告的企业而言,则可以提高曝光率和产品销量。

最关键的是,与开屏广告、App 植入广告不同,搜索引擎竞价排名只有在检测到关键字时才会推送,针对有需求的用户,而且无需下载特定 App,具有成本低、易传播、易维护的优势,得到了企业的高度重视。

然而 AI 大模型的广泛应用,已经对传统搜索模式造成了冲击。企业需要增加新的广告投放渠道,以便于提高品牌和旗下产品的曝光度,逐渐崛起的 AI 领域无疑是这些企业最好的方向。

(图源:豆包截图)

Profound 联合创始人 James Cadwallader 表示,AI 广告植入的到来,就像 CD 到流媒体的转变。的确,搜索引擎广告植入主要是在用户搜索某些物品时,将产品链接或网站网址摆在前列,能够提高点击率,却无法让用户直观了解到他们的优势和特点。

AI 大模型则不同,不但会推荐具体的产品和网址,还会对其进行总结,方便用户快速、直观地查看该产品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和预期。在小雷的实际体验中,如果问两款产品哪个更好,AI 大模型有时还会列出表格,以便于用户进行对比,体验比搜索引擎更胜一筹,只是硬件配置常有错漏。一些多模态大模型,除了文字总结外,也会给出产品图片,贴心程度远高于搜索引擎。

在 AI 大模型的回复中植入广告,或将对企业提高曝光度、增加产品销量起到重要效果。尤其是在 AI 冲击到搜索引擎的情况下,企业更需要 AI 作为新的广告投放窗口。对于 AI 企业而言,也应当考虑在 AI 大模型中植入广告,包括但不限于 AI 应用生成的内容。

国内 AI 大模型众多,文心一言、豆包、通义千问、混元、Kimi、DeepSeek 等均有大量用户群体,在文心一言免费向用户提供服务后,这几款大模型已经没有一家收费了。

营收模式方面,国内 AI 大模型普遍面向 B 端,比如与软硬件厂商合作,定制相应的大模型,并发力垂直领域,寻求在金融、医疗等方面取得突破。其次则是利用 AIGC 帮助企业提高工作效率,以百度为例,基于文心一言大模型,百度通过 AIGC 实现了从营销方案、图片、文字生成,到智能体、直播、转化增强等经营方式,再到精准投放一条龙服务。

(图源:百度截图)

AI 大模型行业仍在发展期,企业正在全力建设数据中心,提高算力规模,用于大模型的训练和推理任务,这些布局投入甚巨,现有的营收模式不足以抹平亏损。尽管互联网巨头们财力雄厚,也需要尽快提升 AI 业务的盈利能力,而广告植入,或许是他们扭亏为盈的最好方案。

「互联网的尽头是广告和放贷」这句话一度在网上十分流行,的确,搜索引擎、App、网站的广告植入无孔不入,各类贷款 App 的广告更是不断骚扰着我们。小雷并非要为互联网企业开脱,只是任何企业都不可能「用爱发电」,哪怕现阶段国内 AI 企业还不敢在 AI 大模型的回复中植入广告,但在小雷看来广告的加入几乎已成必然。

至于 AI 企业会以何种形式在 AI 回复中加入广告,则值得我们深度探究。从 Profound 和 Brandtech 开发的工具中可以看出,他们正在通过定向提示词,检索 AI 大模型生成内容的偏好。

当我们向 AI 大模型提问即时性问题,AI 大模型会通过在线搜索功能查询大量互联网内容,并抓取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进而生成回复,以提高准确性。Profound 和 Brandtech针对 AI 大模型抓取内容的偏好,在网上发布大量图文内容,提高自家产品被抓取的可能性,从而对 AI 大模型生成的内容造成影响。

这点其实不难做到,例如此前 AWE 2025 大会召开时,雷科技报道团产出了大量报道,因而向 DeepSeek 提问 AWE 报道最强的媒体,DeepSeek 给出的回答中雷科技位列第一。只要文章数量足够多,自然会被 AI 注意到。

(图源:DeepSeek 截图)

不过对于 AI 企业而言,这种行为却似乎有点不够意思,AI 大模型企业拿不到利益。察觉到利益受损的 AI 企业,可能会限制 AI 大模型输出某些品牌的内容。投放广告的企业与 AI 企业合作,联合为 AI 大模型植入广告,类似当前搜索引擎竞价排名的形式,可能会是双方最终的合作模式。

该模式下,AI 企业可以提高广告投放企业相关内容在 AI 大模型回复中的优先级,并依靠大语言模型的总结能力和投放企业的准确数据,对产品优势和特点进行归纳整理,帮助其提高获客效率。AI 企业则有望通过广告业务快速增加营收,让 AI 业务不再是赔本的生意。

行业的起落兴衰,总是伴随着企业的崛起与衰败,仅在互联网行业,曾经盛极一时的天涯社区、聚美优品、人人网等,如今都已少被提及。在 AI 大模型的回复中加入广告,或许会导致 AI 大模型被用户唾骂,但生存才是这些 AI 企业的第一要务。

今天 AI 企业未必没有在 AI 大模型的回复中加入广告,只是行业竞争激烈,文心一言都选择了以免费吸引用户的方案,这种大环境下没有企业敢于顶着网友们的骂声为产品加入广告。或许在行业更加成熟,且有一家企业起到带头作用,率先加入广告后,其他企业才会跟进。

为了生存在 AI 回复中植入广告无可厚非,甚至已经习惯了广告的小雷,也不是不能接受。但与许多反对的网友相同,小雷担心的是植入广告后的 AI,生成的内容还值得信任吗?

若是广告在 AI 回复中渗透率太高,用户可能会无法得知产品的真实情况,以至于 AI 大模型在日常使用中的可信度大打折扣,沦为纯粹的 AIGC 工具。相较于这种情况,小雷更愿意接受类似 App 的广告植入模式,在各类信息中插入广告的链接,哪怕误触后会跳转到广告网页,也比 AIGC 生成的内容不可信要强。

(图源:豆包生成)

在小雷看来,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较低,准确性是 AI 大模型的立身之本,减少 AI 幻觉是所有 AI 大模型开发机构都在做的事。况且如果 AI 大模型的问题回答准确性不高,用户还不如用搜索引擎查询答案,大不了多花点时间在茫茫多的网址中寻找有用信息。

除了内容准确性问题,网友担心的另一件事则是破窗效应。一旦开始有企业在 AI 回复中加入广告后,其他企业可能会更加肆无忌惮地在各个地方加入广告,例如弹窗广告、横幅广告等,大幅降低用户的体验。

AI 企业在 AI 大模型的回复中植入广告,小雷可以理解,但小雷不希望看到 AI 大模型未来充满广告,影响到用户的正常使用。互联网的尽头可以有广告,但绝不能只有广告。

AI 大模型把握好广告与容质量之间的平衡性,要比搜索引擎竞价排名困难许多,对于任何 AI 企业都不容易,但在众多企业的竞争下,小雷相信最终会有 AI 企业能够完美平衡体验、内容质量、广告收入,并取得用户的认可。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搜索引擎 谷歌 聊天机器人 创始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