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30 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 2025 年 4 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综合 PMI 产出指数。其中,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 49.0%,比上月下降 1.5 个百分点,回落至收缩区间。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 50.4%,比上月下降 0.4 个百分点;综合 PMI 产出指数为 50.2%,比上月下降 1.2 个百分点,均高于临界点。
4 月 PMI 录得数据为 49.0%,显示经济受外部冲击影响加大,扩内需紧迫性加强。笔者认为,美国发动的全球新一轮关税战使我国外需承压,且内部有效需求仍显不足,下阶段需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存量政策的发行使用,同时及时推出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等增量储备政策,更大力度支持扩大内需、稳定外贸。
首先,从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指标体系的 13 个分类指数来看,制造业供需两端均回落,外需大幅走弱,价格低位运行。具体来看:
1. 供需两端回落:生产端,4 月 PMI 生产指数为 49.8%,比上月下降 2.8 个百分点;需求端,4 月 PMI 新订单指数为 49.2%,比上月下降 2.6 个百分点,均跌入收缩区间;
2. 外需大幅走弱:PMI 新出口订单指数是出口的领先指标,4 月 PMI 新出口订单指数为 44.7%,较上月大幅回落 4.3 个百分点,且为近 12 个月新低,映射新一轮关税战带来的外部冲击影响开始显现;
3. 价格偏弱运行: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出厂价格指数与 PPI(上游生产者价格指数)环比方向基本同步,4 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 47.0%,比上月下降 2.8 个百分点;出厂价格指数为 44.8%,比上月下降 3.1 个百分点。经济整体 " 供强需弱 " 格局下,价格仍处低位运行。
其次,从企业层面来看,大中小企业均处于收缩区间,且中小企业压力更大。大、中、小型企业 PMI 分别为 49.2%、48.8% 和 48.7%,比上月下降 2.0、1.1 和 0.9 个百分点,均低于临界点。
中小企业中 90% 以上是民营企业,大量民营企业是外贸型企业或产业链终端产品主要面向外部需求,在外部冲击影响加大的环境下,民企投资与居民消费实现回暖则更有赖于扩大内需、推动内外贸一体化等政策的支持。
因当前经济主要矛盾仍为需求不足,且外部环境仍存在更大的不确定性,笔者建议,各地区各部门应将扩大内需作为下阶段首要工作任务。
财政政策方面,加快今年已安排的 4.4 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3 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发行使用,加力扩围落实 " 两重 " 建设与 " 两新 " 工作,为后续增量财政政策加码留出空间。货币政策方面,加快推出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及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重点支持扩大消费及稳定外贸。同时,以促进民企投资与居民消费为政策资源最终落脚点,从而激活市场自发创造需求动能。
(作者张奥平系新质未来研究院院长)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