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嶙 04-30
浙商银行存款破2万亿, 银行业转型的新范式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浙商银行,已率先完成经营哲学的颠覆性重构」

文 | 李安嶙

中国国银行业的发展,宛如璀璨闪亮的星空,多姿多彩,曼妙且深邃。百业之母,赋能各行各业,不论经济世界风云变幻、也不论地缘间碰撞所形成的花火四溅、更不论是实体行业的起此彼伏,在这些律动间,银行业无时无刻不在诠释「金融之美。」

在宏观经济增速换挡,与利率市场化冲击叠加的 2025 年,中国银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战略重构期。当多数同业在息差收窄、资产质量承压的泥潭中艰难跋涉时,浙商银行以一份极具含金量的一季财报,向市场展现了数字化深水区改革的战略定力——客户存款总额突破 2 万亿元大关,净利润同比逆势增长 0.61%,不良贷款率持续稳定在 1.38% 的行业优势水平。

这组看似寻常的数据背后,实则暗藏着中国银行业突围周期的创新之力:「一场以数字技术为引擎、以生态赋能为路径、以资产负债表重构为标志的战略革命正在颠覆传统金融逻辑。」

战略重构

规模至上到价值深挖的范式革命

当传统银行业仍困守「规模即安全」的思维定式时,浙商银行已率先完成经营哲学的颠覆性重构。

董事长陆建强在业绩说明会上的宣言掷地有声:「我们正从资产负债表管理者进化为生态价值创造者。」这种转变在资产配置层面体现得尤为明显:一季度高定价互联网平台合作贷款压降幅度超同业均值 30%,按揭贷款占比提升至战略资产池的 28%,金融「五篇大文章」相关资产增速达 15.7%。这种「壮士断腕」式的结构调整,恰是数字技术赋能的底气所在——通过大数据风控模型,该行将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控制在 1.02%,较行业均值低 37 个基点。

在负债端,存款突破 2 万亿的里程碑绝非简单数字堆砌。通过「数智大脑」对 2000 万客户画像的实时解析,该行活期存款占比提升至 42.3%,带动付息率再降 12 个基点至 1.98%。更值得关注的是「生态存款」的新范式:依托 3500 个数字供应链场景沉淀的对公存款占新增量的 67%,手机银行 6.0 版本带来的 C 端资金归集增速达 38%。

这种「场景获客 - 生态留客 - 数据活客」的闭环,正在重塑商业银行的负债管理逻辑。

技术裂变

工具升级到数字化升级的深度进化

浙商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早已超越「线上化」的初级阶段,进入生产力重构的深水区。

以创新之力打造的「185N」数字化体系,不是简单的技术堆砌,而是组织基因的重构——通过打破 68 个部门数据壁垒建立的敏捷中台,产品迭代周期从 3 个月压缩至 14 天;AI 审批模型将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处理时间从 72 小时降至 8 分钟;区块链技术的深度应用使供应链金融坏账率下降 52%。这种技术穿透力在财报中具象化为:非息收入占比突破 33% 创历史新高,数字供应链累计放款超 7000 亿元服务 7 万家企业,科技型企业贷款不良率仅 0.89%。

更具战略价值的是技术带来的生产关系变革。在正泰安能光伏产业链案例中,浙商银行通过物联网 + 区块链构建的「数字孪生」风控体系,将农户光伏贷审批流程从 21 天压缩至 8 天,不良率控制在 0.35% 的超低水平。这种「产业数字化 - 数字产业化 - 金融场景化」的螺旋上升,使得该行科技金融贷款余额突破 3600 亿元,服务 41 位院士级顶尖人才,在新能源、集成电路等战略新兴领域的市场份额提升至股份制银行前三。

浙商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成功,一方面在全面彰显在营收结构的优化上,另外一方面也体现在客户群体的升级和拓展层面。在过去一个财报季度,该行依托「数易贷」「数科贷」等数字化产品矩阵,打通银政数据壁垒,为 700 万个体工商户提供「随借随还」的信用融资服务,首期专项信贷资金 10 亿元,单户授信最高 500 万元,精准破解小微主体个体工商户短、频、急的融资痛点;2024 年服务科技型企业 30712 户,提供融资余额 3674 亿元;服务高层次人才 3925 户,其中服务国内外院士 41 位、国家级人才近 700 位、省部级人才超 1300   位。

生态赋能

金融服务商到产业共治者的角色升维

在 2025 年一季报中,最值得玩味的数据当属「善标」客户资源倾斜度提升至战略资产的 45%。这标志着浙商银行的战略重心已从单一金融服务,转向产业生态的价值共治。

通过「链长制 + 数字平台」的创新模式,该行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嵌入 23 个智慧节点,为上下游企业提供从订单融资到碳足迹管理的 18 项增值服务,带动产业链整体融资成本下降 1.2 个百分点。在浙江某智能装备产业园,银行角色已超越资金提供者,成为产能协同调度者——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对接 168 家企业的闲置设备,盘活资产价值超 50 亿元。

这种生态赋能的乘数效应在普惠金融领域尤为显著。「数易贷」产品矩阵通过打通 42 个政府数据平台,为 700 万个体工商户构建「信用画像 - 智能授信 - 风险预警」的全周期服务,使首贷户获取率提升 3.6 倍。更值得称道的是「善数贷」体系的战略纵深:将 ESG 指标纳入 3000 家小微企业授信模型,对绿色技术改造项目实行 50 个基点的利率优惠,这种「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重锚定,正是新金融范式的精髓。

未来之战

周期穿越者到规则制定者的进击之路

站在崭新的资产规模的起点,浙商银行的战略布局已显露更高维度的野心。其正在构建的「数字孪生银行」试验场,通过元宇宙技术实现客户经理与 AI 数字人的协同服务,在杭州亚运村试点中客户转化率提升 240%。在风控领域,基于量子计算的风险预警模型将不良贷款预测准确率提升至 97%,较传统模型提高 23 个百分点。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标准输出——该行主导制定的《供应链金融数据交互规范》已成为行业标准,在长三角地区覆盖 86% 的核心企业。

这场静默的革命正在重塑中国银行业的竞争格局。当多数机构还在数字化转型的表层徘徊时,浙商银行已通过「技术穿透 - 生态重构 - 价值共生』的三级跳,建立起难以复制的战略护城河。其 2025 年一季度存款市占率提升 0.38 个百分点、数字客户增速达 25% 的表现,不仅是财务数据的胜利,更是新金融文明崛起的先声。

△「唯有将数字基因融入战略骨髓,方能在银行业百年变局中勇立潮头。」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浙商银行的实践证明:唯有将数字基因融入战略骨髓,方能在银行业百年变局中勇立潮头。

浙商银行的 2025 年一季报,与其说是财务数据的披露,不如说是中国银行业转型的宣言书。当 2 万亿存款里程碑遇上 0.61% 的净利正增长,当 1.38% 的不良率碰撞 33% 的非息收入占比,这些看似矛盾的数值背后,实则是数字化深水区改革的能量释放。

在金融业集体焦虑的当下,这家总部位于杭州的股份制银行,用「技术 + 生态」的双轮驱动,为行业开辟出一条穿越周期迷雾的航道。其故事启示我们:银行业的未来,不属于规模最大的玩家,而属于最能将数字能量转化为生态价值的思想者与行动派。

MXC 极域:赋能上海,重塑「实用主义」

相互宝航空战 VS 水滴互助地面战,谁将胜出?

宜信财富:城墙之内,绿树成荫

好看的爱奇艺,亏着诠释轻奢侈主义

版权声明

▶本文由李安嶙频道原创,李安嶙是 2018 年年度自媒体,著名财经作家,以稀缺的观点与高层对话闻名,专注于金融、地产、科技等领域,文章转载与商务合作微信号 :lianlin8866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浙商银行 ai 资产负债表 小微企业 创造者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