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为指南者留学学员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W 同学
中央民族大学 历史学
GPA:86.5 雅思:6.5(6)
主要经历
一段北京市级大创 一段校级大创
四川博物院典藏部实习生
四川省 xx 中学历史老师兼实习班主任
北京网易学习内容与课程事业部 xxx 教研岗
录取学校
最近整理相册时,翻到了去年备考雅思的日常点滴,咖啡、电脑、耳机、各种各样的资料,密密麻麻的照片夹杂着那段时间的情绪碎片,将我拉回那个被焦虑和憧憬反复炙烤的秋天。
如今手握梦校 offer 回望,才发现那些辗转反侧的夜晚、推成小山的资料、不同软件的选校搜索记录、在文书里拼命证明自己的执念,最终都沉淀为穿透时光的生命启示。
这场持续一年半的自我对话,远比最终的 offer 更值得被讲述。
为了保研,勇闯 " 冷门天坑 " 专业
历史学专业,在很多人就是 " 天坑 " 专业,它不像理工科那样有明确的就业方向,也不像金融经济那样有客观的经济回报。
大家都觉得,学历史似乎只能在学术圈 " 孤芳自赏 "。晦涩难懂的古籍、无聊的专业课、读不完的书、背不完的资料等等,毕业后的工作机会更是少之又少:进不了大厂,历史老师需要硕士文凭,就连考公的岗位里历史学可以报考的都屈指可数。
因此,选择历史专业的决定,往往被大家称为 " 清醒的冒险 "。
但我选择历史学的初衷并非如此,在保研率普遍不足百分之二十的背景下,我们学院连续几年维持着 50% 左右的推荐比例。
这串数字如同悬在眼前的胡萝卜,意味着我在本科阶段足够努力,就有机会直接进入研究生阶段,这让高考后就想好要读研深造的我甘愿踏入 " 天坑 "。
然而,现实总是不如理想那般美好。在大三成绩公布后,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绩点正徘徊在保研的边缘线上。每一分都像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稍有不慎就会让我与保研资格失之交臂。
与此同时,各类学科竞赛也如火如荼地展开,周围的同学都在为了竞赛奖项拼尽全力,而我却发现自己无论如何努力,都难以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那种无力感和挫败感如影随形,让我一度陷入迷茫和焦虑之中。
转机出现在和朋友一次偶然的聊天,我们吃着饭讨论着未来规划,都面临着保研或者工作的困境,突然有一个朋友说 " 哎,不如考虑一下留学呢?" 一开始只是随口的建议,但在我们一番分析中发现了它的可行性。
在饭局结束后,我便一头扎进了海量的留学信息中,经过一番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我发现留学确实是一条极具潜力的道路。它不仅能让我在现有的学术基础上接触到更前沿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还能让我有机会进入世界顶尖的学府深造。
更重要的是,留学可以让我暂时跳出国内激烈的保研竞争环境,从一个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的学术方向和职业规划。
于是,我决定将这个想法和父母认真地谈一谈。起初,父母对我的想法感到意外,毕竟留学意味着更多的经济投入和未知的风险。但当我向他们详细地介绍了自己的规划,包括目标院校、专业方向以及未来的职业前景时,他们逐渐被打动了。我们一家人经过多次深入的讨论,权衡了各种利弊,最终一致决定支持我走出国门,去追寻更高的学术梦想。
在选择留学目的地时,我将目光聚集在了香港和新加坡这两个地区。
港新的高校尤其是港三新二,在亚洲乃至全球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其学术资源丰富,教学方法先进,国际化程度极高。且这几所学校的 QS 排名都很不错,学历认可度高,毕业后无论是选择留在当地还是回国发展,都有很好的职业前景。
此外,作为一个恋家的人,港新的地理位置和生活环境会更加适合我。综合考虑了多方面因素后,我决定将香港和新加坡作为我的留学目标地。我相信,在这两个充满活力和机遇的地方,我能够开启一段全新的学术旅程,为自己的未来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
不卷保研,我要去留学
最初,我和父母打算在所在省会寻找留学机构,趁着国庆放假回家的机会,与不少机构约了线下面谈。
但沟通过好几个后,我发现很多机构太过热情,对服务的描述也较为浮夸,甚至会承诺 " 一定会录取 " 之类的话,身边的朋友也反应会有签约前后态度大变的情况,让我在选择留学机构的过程中非常焦虑。在偶然情况下,我在我们学校的公众号上看到一篇上一届学姐的留学分享。
文章里详细记录了她的申请过程,从选校到文书,再到面试,每一个环节都写得清晰明了。她在文中提到了自己选择的留学中介——指南者,并且给出了很高的评价。她的成功案例让我对指南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在找到了她的微信,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加了她。学姐很快就通过了我的好友申请。我们简单寒暄了几句后,我就向她咨询了关于指南者的情况。学姐非常热情,不仅详细介绍了指南者的服务内容,还主动告诉了我咨询老师的联系方式。
拨通电话后,咨询老师张笑琳并没有让我等待太久,而是直接询问了我的基本情况。
在简单了解了我的背景后,老师直接提议开一个腾讯会议,以便更详细地为我进行选校规划。她首先让我详细介绍了自己目前的学术背景、成绩、兴趣方向以及未来的留学目标,随后老师开始根据我提供的信息进行选校规划。
她打开了一份详细的数据库,里面记录了历年学员的申请数据、各个学校的专业信息、语言要求、录取案例等。她一边查阅数据,一边结合我的情况,分析了不同学校和专业的匹配度。她不仅告诉我哪些学校和专业适合我,还详细解释了为什么这些选择是合理的。
比如,她提到新国立的历史专业在国际上排名靠前,且与我的研究兴趣高度契合;港中文虽然排名稍逊,但其课程设置更注重实践,适合我未来的职业规划。
整个咨询过程持续了大概一个小时,老师的专业和高效让我和父母都印象深刻。她不仅对留学的各种信息了如指掌,还能根据我的实际情况给出精准的建议。
对比其他机构的咨询方式,指南者这种直接、高效、数据驱动的服务模式让我们感到非常踏实。咨询结束后,我和父母认真讨论了这次咨询的感受,最终一致决定选择指南者作为我的留学申请中介。
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是正确的。在后续的服务中,指南者继续展现了他们的专业和高效。我的专属顾问不仅在申请过程中给予了我细致的指导,还在实习和规划上给了我很多实质性的帮助。
比如,规划导师包玉蓉老师会帮助我在大三的选课中选择更符合我未来申请规划的课程。
在选择实习岗位时,申请导师蔡诗静老师跟我电话沟通,帮我分析可以寻找什么样的实习以及哪一份会对申请有帮助。
在文书撰写过程中,她也提供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文书老师一起修改我的简历等,帮助我更好地展示自己的优势。
6 天上岸 UCL,却被 NUS" 养鱼 "5 个月
留学申请季,对我而言,就像一场充满未知和惊喜的冒险,既有顺风顺水的惊喜,也有让人焦虑不安的波折。
我的整个申请季大概持续了一年半,签约指南者后,按照申请老师的规划,从 23 年下半年开始准备雅思考试,同时继续刷绩点。在寒暑假寻找各种实习机会,丰富自己的软背景。到 2024 年 5 月初完成了选校,由于历史学的专业不多,在老师的建议下,在港新外增加了伦敦大学学院的两个项目和其他的文科专业,并开始准备推荐信、简历、个人陈述等文书材料,于 6 月完成除语言外的一切申请准备工作。
在 2024 年 10 月考出语言成绩后,老师迅速帮我提交了已开放的申请,如港大、港中文、伦敦大学学院的专业,在 11 月 1 日新加坡国立大学开放申请后,老师第一时间帮我递交申请、完成网推。至此,我选择的所有专业都申请完毕。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2024 年 10 月 18 日提交完 UCL 的申请,我的心里既期待又忐忑,毕竟这是我第一个提交的申请,UCL 也是我申请中的冲刺选项,竞争异常激烈。
然而令我意外的是,仅仅 6 天后,我就收到了 UCL 的 offer。这个意外的惊喜瞬间让我悬着的心落了地,仿佛手里多了一张 " 保底牌 "。有了 UCL 这个保底校,我的心态变得格外平和,后续即使收到一些学校的拒信,我也不再慌乱,因为我知道,我至少还有一个不错的去处。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我陆续经历了港大的面试、接到了港中文的 offer,但我的梦校新国立仍没有任何消息传来。
从 2024 年 11 月 1 日到 2025 年的 4 月,在等待 NUS 消息的五个月里,我几乎陷入了焦虑的深渊。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查看邮箱,看到仍是 "Submitted" 的状态,心里就像被一块大石头压着,透不过气。
我开始胡思乱想,是不是我的申请不够出色?是不是我错过了某个关键环节?这种不确定感让我坐立不安,每一天的等待都像是在煎熬,让我几乎快要失去信心。最终,在这种焦虑心态下,我卡在 UCL 留位费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交了留位费,给自己留有选择的余地。
但生活就是充满戏剧性的。在提交完 UCL 留位费的 7 天后,我收到了来自 NUS 的消息。邮件上的 "successful" 忽地映入眼帘,仿佛命运女神在时间轴上精心设计的恶作剧。
相比终年潮湿的伦敦,新加坡的阳光和大海更让我心动,语言环境和生活习惯也对我更加友好,加之担心 UCL 考古学认证后本硕不一致的问题,在内心的天平无数次摇摆之后,我还是决定听从内心的指引,选择放弃 UCL3300 英镑的留位费,接受来自梦校的令人心动的 offer。
作下决定后,心中悬停了将近半年的石头无声落地,鼠标摁下 " 确认接受 offer" 的刹那,我恍惚看见那些曾沉没在支付凭证里的焦虑,此刻正化作飞向赤道的季风,带着槟榔屿咸涩的海腥气扑面而来。
申请是玄学,心态是关键
作为一名过来人,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申请季的感悟。
申请真的是一门玄学!无论你准备得多么充分,结果总是充满了不确定性。但请记住,保持好的心态至关重要。无论最终的结果如何,都要相信你拥有的就是最好的。每一个选择都有它的意义,每一次经历都是成长的一部分。
在备考雅思的过程中,我算是一个 " 非典型性 " 中国考生。我的写作和口语表现尚可,但听力却总是拖后腿。为了提升听力成绩,我尝试了各种方法。刷题是必不可少的,我几乎把剑桥雅思系列的真题都做了一遍,通过反复练习来熟悉题型和节奏。
同时,我还利用 B 站上的雅思听力网课,学习了一些实用的技巧,比如如何捕捉关键信息、如何利用笔记快速定位答案。这些方法虽然不能一蹴而就,但坚持下去,听力成绩确实有了明显的提升。所以,如果你也在为听力发愁,不妨试试这些方法,持之以恒,总会有所收获。
最后,我想分享一下我在港大面试中的小失误。当时由于过于紧张,我回答问题时不够全面,准备好的内容也没有说完整。事后回想,面试时保持冷静是最重要的一点。
给学弟学妹们的建议是,面试前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熟悉自己的申请材料和常见问题。面试时,深呼吸,放慢语速,不要急于回答问题,给自己一点时间思考,确保回答完整且有条理。面试不仅是展示自己的机会,更是与招生官交流的时刻,所以要放松心态,自然地展现自己。
留学之路虽然充满挑战,但只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勇敢地面对每一个选择,你们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祝同在申请路上的你们申请顺利!
END
▼
需要一对一留学规划指导
扫码获取专属顾问咨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