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 躺姐
当你开始以一个有着真实需求的用户身份,去全面考察电视这个 " 古老 " 的家电产品时,你大概率会和我们有一样的感慨:
现在买个家电,套路真的多,水也太深了。
如果不去线下,可能你就不知道电视线下线上的主打款不同;不同款也就罢了,就算是同一个品牌旗下中高端的对标产品,在营销上线上线下之间都有着很强的竞争意识;最后,少不了的是比价环节,从我们对冰箱、洗衣机、蒸烤箱、燃气灶油烟烟机等家用大家电的实际购买价格看,线下的价格竞争力比线上要高。
是的,在大家传统认知里线上打破 " 品牌 - 各级经销商 - 消费者 " 这个体系带来低价的逻辑,目前看已经不太奏效了。价格越高的产品,线上线下的价差越明显。美的 COLMO 的烟机灶台、净水设备和蒸烤箱,海尔卡萨帝的冰箱以及洗烘套装等等,我们最终选择在线下购买,是因为能在国补后提供低于线上同款 25% 到 30% 的折扣。
而对于像电视这样的 " 门面级 " 家电来说,线下和线上的价差就没有其他白电这么夸张。线下的价格优势不是那么明显,但也存在,所以其实现在考虑购买家电和 3C 类产品的话,千万不要再无脑选择京东等线上渠道了。
这和我们在资本市场看到的情况相当一致,白电品牌基本都有着相当不错的净利润率,但黑电可以说哀鸿遍野。以 2024 年的数字,海信视像的净利润率是 4%,TCL 电子则是 2%;作为对比,白电头部企业海尔智家的净利润率是 7%,海信旗下主要靠白电的海信家电,即便不是一线品牌,净利润率都有 6%。
一边是 5% 以下,一边是 5% 以上,这个差距还是存在的;更匪夷所思的是,全球引领所谓 " 下一代面板技术 " 的韩国企业,盈利能力还不如国产品牌。三星电子 2024 年整体的营业利润率超过 10%,包括电视部分的 VD/DA 业务营业利润率只有 2%;LG 这边更是离了大谱,2024 年 Q4 出现了营业亏损,到今年 Q1 营业利润率只有可怜的 0.4%。
如果仅从净利润的角度看,那电视行业投资的价值并不凸显,因此,目前阶段 TCL 电子的估值相对处在合理状态,修复的空间不大;但如果用更长远的角度去思考,你会发现电视品牌之间的竞争格局,在今年已经看出端倪,TCL 电子想要实现对三星等韩系品牌的彻底超越,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01 面板之争不重要
说起来电视,很多人会煞有介事地介绍,韩国厂商和日本厂商之间的上一次技术路线大战,液晶显示技术是怎么淘汰等离子技术的;然后把这套叙事搬到当下,说中韩企业之间的技术路线战争,最终会演变到什么样的竞争格局,等等吧,基本是怎么悬乎怎么来,全都是宏大叙事和大产业博弈。
但很遗憾,我们并不打算这么讲电视的故事,原因也很简单:
当技术发展到今日,真正限制显示技术进步的,是人眼。换句话说,人眼能够捕捉到的精彩画面,是日益突飞猛进的显示技术不可逾越的 " 天花板 "。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发生在市场更加广阔、竞争也丝毫不弱的手机上。自从 2020 年前后,我们看到由安卓旗舰率先发起的刷新率竞争,把手机显示的刷新率从普遍 60Hz 提升到 120Hz 之后,有多长时间旗舰和次旗舰手机没再去卷显示效果了?
就从刷新率这一个指标看,决定了你滑动手机时是否流畅,虽然 60Hz 已经很流畅,可当 120Hz 出现之后,依然有明显的感觉手机更加丝滑;144Hz、240Hz,更高的刷新率想让手机屏幕厂商做也并不难,在一些追求极致的电竞显示器上已经有了,但肉眼感受到的差距微乎其微,消费者不愿意把钱花在自己感受不到的效果上。
到了电视这同样如此。以 Miniled 显示为例,其根源显示技术是液晶 LCD,核心痛点之一就是背光控制,如何实现更高的对比度、响应速度和色彩,于是,将 LED 分区控制就成为了最主流的解决方案。
现如今,一款 1000 分区的 Miniled 电视机,和一款 6000 分区的 Miniled 比较,显示差距是天壤之别;可一款 6000 分区的 Miniled 和 10000 分区的比,只有非常仔细地甄别,才能发现二者之间细微的差距。而过去几年,无论海信还是 TCL,在屏幕参数上都有快速的提升,包括韩系厂商在内,现在的竞争已经来到了新的阶段:
要让用户感知到,电视全方位超过手机的娱乐体验。
自从手机出现,电视被剥夺了信息获取的属性,成为纯粹的 " 享乐工具 ",客观上说,已经不再是每个家庭的刚需电器了;因此,它必须为消费者提供远超手机的娱乐体验。而这个功能就是电视的天然优势:大。越大越有沉浸感,越大越有空间做更音质更强的音响,越大才能大幅度拉开和手机平板之间的体验差距。
在我们考察的几家品牌电视门店,基本都会有这样的反馈:65 吋以下的电视产品,销量大不如前,甚至根本卖不出去了。2025Q1,TCL 电子的出货情况也是如此,采用自家高端 Miniled 面板的大屏幕电视增速最猛,全球出货量约 55 万台,同比增幅高达 232.9%;65 吋及以上 TCL TV 全球出货量,同比增长 33.0%,且面板越大、增速越快。
这个就是决定 TCL 电子能赢过三星的根本原因:在 Miniled 都由 TCL 华星(TCL 集团控股,三星持股的面板公司)都由提供的情况下,TCL 电子的大屏 Miniled 产品具备显著的性价比优势;而如果把对比放到跟三星自家的期间 OLED 产品上,目前 OLED 在国内最大只有 83 吋,价格比 98 吋的 Miniled 电视还高近一倍。
想要获得更大的屏幕,Miniled 是现如今的最优解;即便 OLED 在短时间内做出来 85 吋以上的产品,能不能在价格上有竞争力更是猴年马月。
02 残酷竞争的真相
作为一家企业,想要改变自身利润率过低的现状,那就只有一条路可走:
彻底剿灭和自己不在一条技术路线的对手。
这其实是上个显示技术竞争时代,韩国企业对日本企业做过的旧事。简而言之,所有电视企业都会在低利润的状态下持续几年,比得就是谁先熬不住;失败的企业彻底退出竞争,留下的企业吃掉所有的市场份额,恢复利润休养生息,并等待下一轮的竞争出现。
CRT 电视到等离子电视、液晶显示电视,再到未来的 OLED、micro LED 电视,所有竞争都是这么走过来的,但正如前面所强调的那样,人眼的承受能力,是所有技术路线竞争的天花板,距离这个天花板越近,竞争的烈度越高;相应地,也越是接近决出最终的胜者。
理论上说,如果我们把战场框定在电视这个显示产品上,Miniled 对 OLED 的基本优势已经建立,只要 TCL 和海信能够趁着三星、LG 把 OLED 大尺寸电视做出来之前,积极抢占对方的市场,那要不了多久,中国厂商就能够完成对韩国厂商的实质性领先,甚至有可能把三星在电视行业十几年的全球优势扳倒。
从销量来看,三星是全球电视行业的绝对王者,对 TCL 和海信有着断崖式的领先。
根据奥维睿沃的统计,2025 年一季度,三星以 870 万台的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一,同比增长 2.9%,在中、日以外的所有区域市场均保持领先;TCL 凭借产业链一体化与体育营销策略,以 670 万台出货量排名第二,增速达到 14.4%,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另外,三星的高端 OLED 在这个季度实现爆发,出货量同比增长超过 56%,在超高端的市场上仍然占据统治地位。但尽管如此,资本市场仍然对 TCL 寄予厚望,自 1 月 13 日低点至今,其股价涨幅接近 80%,涨幅不仅领先同处于电视赛道的科技硬件公司小米集团,更是与三星、LG 等拉开差距。
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公司此前估值过低,存在不小的修复空间;另一方面,在增速上对韩系品牌实现大幅超越,正印证了前述关于技术路线竞争的规律。在全球范围内,三星和 LG 在超过 5000 美元(国内 35000+)档的超高端大屏上具有统治地位,但在 5000 美元以下的价位段,产品已经没有竞争力了。
在这个价位段里,TCL 电子自家的 Miniled 技术可以做得更大,85 吋、98 吋甚至更大的产品,是 OLED 电视在这个价位目前做不到的;同时,显示效果通过肉眼已经很难明确分辨,Miniled 在亮度、寿命上还有显著优势等等,花 OLED 一半的价格,买到比 OLED 更大、显示效果接近、使用寿命更长的设备,这就是最强的竞争优势。
当然,在一些观看体验上的调教能力,国外品牌还是有着领先优势,但这个优势很难构成消费者购买设备的决定性因素。还是那个逻辑,围绕 " 大 " 这个因素的竞争,是影响电视消费者决策的关键,技术路线本身,目前的影响并不大。
03 结语
相信你也注意到,TCL 也好、海信也罢,主要的增量来自海外。并不是因为海外市场的人之前没用过电视,而是海外的内容质量、视频清晰度等指标比国内更好。
因此,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决定电视行业市场规模的企业,在海外是奈飞、是 Youtube;在国内,是爱奇艺、优酷和腾讯视频。
去年中旬,影视飓风在 B 站发布的一则视频,揭开了网络流媒体码率黑幕的一角。简而言之,码率就是单位时间内视频所含的数据量,国内主流视频平台的码率相对较低,和海外视频平台之间有着本质差距。这种码率决定了,消费者就算购买了两三万的电视,在家里看流媒体和几千块钱的电视区别也不大。
这不是一个好现象,总不能逼着每个消费者都去找盗版的高清片源;另外,这也是对电视行业的利空因素,如果电视端提供不了高码率、更好质量的视频,用户就会对电视消费产生质疑,如果电视提供不了远超平板电脑和手机的显示效果,花钱就等于冤种。
这是 TCL、海信等厂商现阶段难以解决的困境,也是我们认为在国内时长,国产品牌难以短期对进口品牌产生大幅逆转的关键因素。国产品牌的主要增量来自海外,这是一个不太健康的市场状况,需要全行业共同去改变。
声明:本文仅用于学习和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欢迎点赞、在看、转发,您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加星标关注躺平指数,不错过每一次硬核推送。
关联阅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