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 2025 年 4 月 22 日晚上 6 时许," 光韵重塑:中法当代设计院校交流展 " 在巴黎的法国国家宝石学院顺利开幕。展览由中国中央美术学院指导、上海金伯利钻石集团赞助支持,由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主办,联合欧洲 AD 艺术高校联盟、法国艺术文化管理学院 ( EAC ) 、法国国家高等宝石学院、法国高等香水及化妆品学院(ESPC),呈现了来自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的 12 位在校生与 4 位活跃于国内国际新锐设计师作品,涵盖首饰与穿戴设计、气味装置、数字艺术等跨界领域,展览不仅是跨文化的传播,更是中国当代设计前沿探索与世界设计理念的对话。
(展览现场)
(法国国家宝石学院巴黎校区校长迪奥 · 博代(Théo BAUDET)(左一)、卡蒂亚 · 雷蒙多(Katia Raymondaud))
开幕仪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启,由法国国家宝石学院巴黎校区校长迪奥 · 博代(Théo BAUDET)主持:他表示 " 此次展览以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课程为背景,呈现了兼具实验性艺术表达、哲学思考深度与创新设计语言的创作,展现中国设计教育的探索精神。这次展览对话使双方基于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下进行友好交流。特别感谢王成良老师和中央美院团队于紧迫筹备期内的卓越贡献,并高度评价学生作品的艺术性、哲学性与当代性,在此次的展览中也充分体现了这些卓越的品质。
(廖布莉(Brigitte LIORET)(左一)、迪奥 · 博代(Théo BAUDET))
欧洲 AD 艺术高校联盟国际关系处主任廖布莉(Brigitte LIORET)回顾了中法高校合作历程,并表示非常高兴借此次中法设计院校交流展开启双方的第一次合作。她在发言中提到," 两年前我曾拜访中央美术学院,当我参观美院校园时,学生们的卓越专业素养和艺术创造力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廖布莉女士还强调:" 中法建交 60 周年之际,此次展览无疑是嵌入在法国和中国之间的长期关系中的。我想我们的心情是一样的,精神是一样的,价值观也是一样的。"
(廖布莉(Brigitte LIORET)、杨贝贝(左二)、迪奥 · 博代(Théo BAUDET))
巴黎中国文化中心运营总监杨贝贝女士作为邀请嘉宾发言,特别表达了对中央美术学院(CAFA)师生赴巴黎参展的欢迎,并高度评价学生作品:" 作品充满惊喜,既展现了个体独立的艺术精神,又饱含深刻的设计思考,彰显了中国年轻一代的创造力。" 并寄语学生:" 以此次展览为起点,持续突破创作边界,将艺术视野拓展至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为行业未来注入多元能量。"
(联合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王成良(左一))
中央美术学院王成良副教授作为本次展览联合策展人,进行了生动简短的发言:" 很高兴这次的交流展览活动在巴黎国立高等宝石学院成功举办。感谢廖布莉,迪奥 · 博代先生和卡蒂亚 · 雷蒙多(Katia Raymondaud)女士,希望这不仅仅只是一次展览和交流,而是持续性的在 CAFA 和 AD 教育联盟之间架起文化的桥梁 "。
(展览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刘骁(右一))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首饰设计方向负责人、展览联合策展人刘骁在开幕中谈到:" 本次展览缘起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本学年的一次综合设计课题。我们以天然钻石为文化观察的起点展开的跨媒介的探索实验。在这些作品中,钻石成为一种流动的文化载体,折射出人类对于物质性、价值与感知的新想象。" 刘骁还表示," 要特别感谢所有参与创作的同学们,你们以极高的创造力和协作精神,以这个空间里的一架钢琴为灵感,启发大家的布展思路,在如此紧凑的时间里呈现出如此鲜活和有趣的面貌,也衷心感谢金伯利钻石集团对活动的大力支持。"
(展览现场互动)
" 光韵重塑:中法当代设计院校交流展 " 作为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信息镶嵌——光泽的观念与形塑》课题的延伸实践,以钻石为人类文明的切片,通过艺术实验解构其文化基因探索其多重内涵与表现形式。在法国高等宝石学院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场域中,钻石不仅仅是光的物理折射体,而成为承载本雅明笔下 " 灵韵(Aura)" 的时空容器:每一道切面既映照碳结晶的地质史诗,亦折射着中法设计新生力量对可持续性、情感符号与艺术本体的哲思,让当代设计成为照鉴未来的探针。
展览现场作品图(部分):
(爱克达 · 阿里甫 《YOU ARE...》纸、925 银、锆石,340*230*70mm)
(白泽葳《恒之于瞬》925 银、试香纸、锆石,15•15•15mm)
(曹馨月 《Bring Bright》 风化老樟木、树脂胶、电子配件,125mm · 130mm、78mm · 92mm)
参展设计师(按首字母排序):爱克达 · 阿里甫、白泽葳、曹馨月、常知晓、江思澄、刘依诺、刘雅文、凌波儿、闵婕、孙婧瑶、史欣冉、杨潇璐
特邀参展设计师:曾志翾、佟安荻、许晨茜、杨钧夫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