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育奇珍,粗粮成妙品。观其形也,若银鱼戏水,似春蚓出泥;察其色也,如琥珀流光,类秋荞铺野。三百年薪火相传,终列非遗之册;十五味调和鼎鼐,自成饕餮之珍。
溯其源流,始于明清之际;考其地域,盛于榆绥之间。豌豆小麦,相融而和;泽蒙韭黄,共济为美。抿床一架,铸铁为骨,梨木为肌;巧手三推,化面为缕,变团为丝。此乃粗粮细作之典范,实为庖厨智慧之结晶。
忆昔荒年救饥,一碗抿节活命;而今盛世飨客,九味套餐怡情。老翁灶前,犹记当年滋味;游子梦里,长忆灯下慈颜。台胞七碗,难解乡愁郁结;侨客三叹,易惹离绪缠绵。一碗之微,可载千秋乡思;三寸之短,能系万里归心。
至若延安城里,商贾云集;闹市闾巷,食客如织。" 无限续面 ",十六文可饱;" 九味套餐 ",千百人争尝。然则机械轧面,虽匀而失其韧;精瓷盛馔,虽美而丧其真。泽蒙离土,难葆清芬本色;抿节易器,岂存地道原香?传统渐远,谁续农家手艺;古法式微,孰传祖辈心诀?
呜呼!抿床斑斑,独对窑洞斜阳;鲐背寂寂,空忆荒年救赎。童稚争趋洋食之味,谁解杂粮真谛?儿孙不识祖传之器,孰承粗粝遗风?所谓 " 穷时救命,富时养心 " 者,岂独抿节之道耶?实乃华夏饮食薪火相传之精义也!
吉鸟诗云:
黄土育珍馐,粗粮见巧思。
一碗抿节味,百年游子痴。
非遗虽入册,真趣几人知?
愿继先人志,莫忘饥馑时。
图文 / 周鹏
编辑 / 周芝屹
【作者简介】
周鹏,男,记者,祖籍陕西商洛。喜欢散文、诗歌,尤爱文言文和古体诗词。半个世纪的人间烟火,已将翩翩少年熏烤成油腻大叔,但善良的心一直都在。因为心宽,所以体胖。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