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的今天,语言的交流变得前所未有的频繁。然而,当我们深入探讨各种语言的本质时,会发现并非所有语言都具备同样的深度和内涵。
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拥有独特的优势和魅力。相 比之下,其他许多语言,尤其是拼音文字,在信息表达和文化承载方面显得相对浅薄。
换句话说,只有汉字才配被称为 " 文字 ",而其他语言只能称为 " 符号 "!
一、汉字的独特优势
1. 信息熵最高:二维文字的先进性
汉字作为二维文字,其信息承载能力远超其他语言。信息熵值是衡量文字信息密度的重要指标,汉字的信息熵值无疑是最高的。
这就好比二维码与条形码的区别:二维码能够在同等空间内存储更多信息,因为它利用了二维空间,而条形码只能在一维空间内存储有限信息。
汉字的二维特性使其在表达复杂概念时更加高效和精准。
2. 调动人脑图像系统:速度与效率的完美结合
人脑的图像系统比声音系统运转速度更快,而汉字主要调动的是图像系统。汉字的象形特征使其在视觉上具有强烈的辨识度和记忆点。
例如,当我们看到 " 山 " 这个汉字时,大脑会迅速联想到山的形象和意义,而看到 "mountain" 这个英文单词时,大脑需要先将其转换为语音,再联想到山的形象。这一过程的差异使得汉字在阅读效率上具有显著优势。
3、组合优势与信息承载能力:260 进制 VS 26 进制
汉字具有极强的组合能力和信息承载能力。掌握了 260 个常用汉字,就可以毫无困难地阅读任何中文书籍、理解任何没学过的中文词组。
因此,可以认为汉字是 260 进制的语言,虽然门槛稍高,但一旦入门,260 进制的巨大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可以通过组合可以生成大量词汇,而不需要创造新的字。例如," 火 " 和 " 车 " 组合成 " 火车 ",直接表达了 " 由火驱动的车 " 这一概念。
反观英语,作为 26 进制语言,随着信息量的增加,单词长度和数量也不断增长,学习者需要记忆的词汇量呈指数级增长,学习负担日益沉重。
例如英语的单词 " 尘肺病 ",长这个样子:pneumoconiosis ,该单词包含了多个与疾病、矿物、以及器官相关的词根和前缀,如 "pneumo-"(希腊语:与肺相关)、"-conio-"(希腊语:粉尘)、以及 "-osis"(表示疾病状态的后缀)。但问题是," 肺 " 的现代英语是 lung," 粉尘 " 的现代英语是 dust,疾病的现代英语是 disease。你说说看,一个现代英语的学习者,怎么记忆和理解 pneumoconiosis?难道还要翻遍 " 故纸堆 "," 言必称希腊、罗马 "?
好吧,你觉得还可以接受?那请接受一万点暴击:
英语的单词 " 脊柱关节病 ",长这个样子:Spondyloarthropathy ,拆解起来是这样的:"Spondylo-"(希腊语:脊柱)、"-conio-"(希腊语:关节)、以及 "-pathy"(表示疾病的后缀)。同样的问题是," 脊柱 " 的现代英语是 spine," 关节 " 的现代英语是 joint。在汉语里," 脊柱 + 关节 + 病 ",非常直观、通俗的讲述了这种疾病的主要特征。而英语呢?要记住这个单词,请先从希腊语开始学!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英语是从很多种语言 " 演变?堆叠?" 而来,导致英语的词根、词缀,来源也非常多,而且跟现代英语中表达相同含义的单词,毫无关联!不可辨认!
而且,刚才举的例子还是有词根、词缀,然后组合来表达,算是实现了代码复用,不算太浪费、太费解。英语最麻烦的地方在于," 碰到新情况,新造一个词 "。
《牛津英语词典》(OED) 每年收录约 4,000-5,000 个新词或新义项。自 1900 年以来,OED 已经收录了数十万个新词。
全球英语监测机构(如 Global Language Monitor)估计,英语每年新增约 1,000-2,000 个新词。
综合来看,从 1900 年至今,英语可能新增了 50 万到 100 万 个新单词(包括专业术语、俚语、外来词等)。
最逆天的是,连 " 表情包 " 这种意思,都要新造一个词 "Emoji",铺张浪费、低效至此、可笑至极!
关于 " 尘肺病 ",还有一个趣事:
在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国家字谜协会(National Puzzlers' League)为了展示英语中复杂单词是如何构造出来的,特别造了一个新词:Pneumonoultramicroscopicsilicovolcanoconiosis 。该单词包含了多个与疾病、矿物、以及微观世界相关的词根和前缀,如 "pneumono-"(与肺相关)、"ultra-"(极其)、"microscopic-"(微观的)、"silico-"(含硅的)、"volcano-"(火山)以及 "-osis"(表示疾病状态的后缀)。
这个被收录在《牛津英语词典》等权威词典中的单词,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英语的构词逻辑!
二、语言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
1. 汉语:历经 5000 年锤炼的最优解
汉语历经 5000 年的演变,已经将语言流传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都解决掉了。如今存留的汉语,是避开或填平了所有这些 " 坑 " 的最优解。汉语的演变过程是一个不断优化和精炼的过程,使其在表达复杂思想和文化内涵时游刃有余。
2. 拼音文字:语言发展的初级阶段
拼音文字,如英语、法语、德语,从语言发展规律上看,还处于初级阶段,甚至可以说一直在 " 坑 " 里打滚,难以自拔。拼音文字的局限性在于其过于依赖语音系统,导致其在信息传递和表达上存在诸多不足。例如,英语中大量的同音异义词常常导致歧义和误解。
3、汉字在多个方面对拼音文字形成了降维打击。
首先是单音节对多音节的打击。汉字大多为单音节,而拼音文字往往需要多个音节来表达一个概念。
其次是多音调对单音调的打击。汉字通过不同的声调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而拼音文字则缺乏这种灵活性。
三、汉字的文化内涵与传承
1. 象形文字:文化的活化石
汉字是象形文字,每一个字都像一幅画,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故事。
例如," 家 " 字由 " 宀 " 和 " 豕 " 组成,象征着屋檐下的猪,寓意着古代家庭生活的场景。这种象形特征使得汉字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承的纽带。
2. 自由组合:历史的见证者
汉语的自由组合能力使其能够从构词上判断出某个词汇的来源和历史背景。
例如,带有 " 胡 " 字的词汇,如 " 胡萝卜 "、" 胡椒 "、" 胡桃 ",多与西汉丝绸之路的交流有关;
带有 " 番 " 字的词汇,如 " 番薯 "、" 番茄 "、" 番石榴 ",多与明朝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活动有关;
带有 " 洋 " 字的词汇,如 " 洋葱 "、" 洋参 "、" 洋白菜 ",则多与鸦片战争后的西方文化传入有关。
四、西方文字的符号特性与应用
拼音文字本质上是一种符号,特别适合 " 符号学 " 的研究和应用。它们在数学和公式表达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因为符号的简单和抽象特性使得它们在逻辑推理和计算中更加便捷。
然而,这种符号特性也限制了拼音文字在文化传承和情感表达方面的能力。
五、汉语与英语的对比:文化自信的体现
1. 中国人学英语的痛苦:文化冲突的缩影
中国人学习英语的过程,往往伴随着巨大的痛苦和挑战。
这种痛苦不仅是语言学习上的困难,更是文化冲突的体现。当中国在科技、思想和文化上逐渐超越西方时,相信汉语的优势将更加明显,中国人抛弃英语的趋势也将不可避免。
举个例子吧。
最近宇树科技的四足机器人震惊世界,其创始人王兴兴(同时也是公司的技术总负责人)不是来自清华北大,而是名不见经传的浙江理工大学。
在高考中,尽管王兴兴在数理化学科的成绩非常优异,但由于英语成绩比较低,导致总分不高。
高考失利后,王兴兴并未因此放弃对技术的追求。他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但充满激情的道路:自学和创业。他专注于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尤其是四足机器人领域。凭借对技术的执着和不断的学习,他逐渐在这一领域崭露头角。
2016 年,他创立了宇树科技(Unitree Robotics),专注于研发高性能、低成本的四足机器人。经过多年的努力,宇树科技迅速成长为全球领先的四足机器人公司,其产品在科研、教育、娱乐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王兴兴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奋斗的成功案例,也引发了对教育体系的反思。
在中国,英语作为高考的核心科目之一,占据了许多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和精力。然而,对于像王兴兴这样在特定领域有天赋和热情的学生来说,过度强调英语成绩可能会限制他们的发展潜力。许多优秀的人才为了应付英语考试,不得不将大量时间投入到英语学习中。
2. 英语专业术语的困境:符号学的局限性
英语在化学、生物学、医学等领域的专业术语,常常让人感到困惑和无奈。
这些术语如同 " 屎山代码 ",复杂且难以理解,暴露了英语作为符号语言的局限性。相比之下,汉语在表达科学概念时更加直观和简洁,例如 " 化学 " 一词本身就蕴含着 " 变化的学问 " 的含义。
六、深度中文启蒙的理念:
基于以上认识,古古识字团队提出了 " 深度中文启蒙 " ,并将其作为产品设计的核心理念。该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核心观点:
古古识字不仅教孩子识字,还教他们 " 智慧 ",甚至还教他们区分 " 智 " 和 " 慧 "。
1. 全面发展:
音形义一体: 教孩子认识汉字的读音、形状和意义。
拼音识字一起学: 将拼音的学习和识字有机融合,而非简单拼凑,更不是分布在 2 个 App。
古诗、成语、传统文化: 通过学习古诗、成语和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让孩子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提升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
字源识字法:通过追溯汉字的起源和演变,帮助孩子理解汉字的意义和用法。例如,通过甲骨文动画,让孩子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从而加深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
互动式学习:古古识字注重与孩子的互动,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成语故事中,随着剧情的推进,会要求孩子代入到主人公的角度,做出选择,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和背后的智慧。
2. 相信孩子的潜力:
古古识字团队相信,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通过提供深度、有内涵的学习内容,孩子不仅能够理解和吸收这些知识,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古古识字团队坚信,通过 " 深度中文启蒙 ",孩子们不仅能很好地掌握母语,更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汲取中华文化的智慧,成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 " 中国立场、全球视野 " 的新一代。
3. 实践与成果:
古古识字团队不仅提出了 " 深度中文启蒙 " 的理念,还通过精心设计和开发产品,将这一理念付诸实践。古古识字在一款 App 中,涵盖了 2700 个汉字、拼音、古诗、成语、历史故事等内容,并通过互动式学习、字源识字法等方法,帮助孩子全面提升语言能力、文化素养和认知能力。
" 深度中文启蒙 " 理念的提出,为家长和教育从业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方法。
许多家长欣喜地反馈,孩子不仅能够掌握汉字的读写,还能够理解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甚至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能够将古古识字中的成语故事和讲解文案脱口而出,并准确用于恰当的生活场景。
" 根扎得越深,树长得越高!"
【古古识字:华为设计大奖,深度中文启蒙。
我们不仅教孩子识字,还教他们 " 智慧 ",甚至还教他们区分 " 智 " 和 " 慧 "。
帮助孩子在幼年时期就构筑起健全、深刻的人格。
我们相信,根扎得越深,树长得越高。】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