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报道 05-08
质检资讯|浙江省温州市消保委开展婴幼儿爬行垫比较试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近期,浙江省温州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联合下属龙湾区、洞头区、乐清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对 30 款婴幼儿爬行垫样品开展了比较试验。温州市消保委发布的本次比较试验分析报告显示,9 款样品的小零件、甲酰胺与相关标准要求存在差异,涉及天利、曼龙、澳乐、墨斗鱼等品牌。

据介绍,本次比较试验委托温州市质量技术检测科学研究院开展检测,样品均由检测机构工作人员以普通消费者身份通过实体店及网店购买,价格从 13 元 / 件到 354.3 元 / 件不等。本次比较试验依据的产品标准包括 GB6675 — 2014《玩具完全》系列标准、GB41003 — 2021《塑料泡沫垫通用技术条件》系列标准、T/CTJPA005 — 2018《婴幼儿爬行垫安全要求》等,检测项目主要涉及物理强度、理化性能和安全要求,其中,选取小零件、特定元素的迁移、增塑剂和甲酰胺含量等作为安全项目。

部分检测项目与标准有差异的 9 款样品

部分儿童爬行地垫本身含有可拆卸的小零件及容易脱落的拼接齿,易被儿童吞食,有造成窒息的风险。比较试验结果显示,30 款样品中,墨斗鱼等 6 款样品的小零件项目与标准要求存在差异,不符合标准率为 20%,且均为拼接类地垫;整片类地垫样品的小零件项目均符合标准要求。

婴幼儿爬行垫生产制造过程中涉及多种材料和添加剂,其所含的有毒有害重金属可通过皮肤、眼睛等器官接触或者因幼儿吞食带来安全隐患。比较试验结果显示,30 款样品的特定元素的迁移项目均符合标准要求,且所有样品的所有元素含量均小于仪器的检出限值,安全风险小。

塑料玩具主要原料为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聚丙烯(PP),这类材料中往往会添加增塑剂。婴幼儿长时间接触塑化剂超标玩具,可能会影响其体内的荷尔蒙分泌,引起激素失调,导致性早熟,对生殖系统造成影响。比较试验结果显示,30 款样品的增塑剂项目均符合标准要求,而且大部分产品均未检出 6 种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安全风险小。

当下市场上售卖的婴幼儿爬行垫大部分为发泡型地垫,疑似发泡剂为偶氮二甲酰胺,在加工过程中高温分解产物甲酰胺,容易残留在爬行垫中,对婴幼儿的皮肤黏膜和眼睛具有刺激作用,引起过敏,严重者会损害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比较试验结果显示,30 款样品中,天利、曼龙等 8 款样品的甲酰胺含量与标准要求存在差异,不符合标准率为 26.7%,其中明示材料为 PE 的地垫的甲酰胺含量均不符合标准要求,拼接类地垫样品的甲酰胺含量不符合标准率高于整片类地垫样品," 三无 " 样品的甲酰胺含量不符合标准率高于标称样品。

消费提示:

根据本次比较试验结果,温州市消保委提醒消费者,应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产品,索要并保留发票或购买凭证,注意查看企业名称、产品名称、规格型号、适用年龄、安全警示、出厂合格证、执行标准等产品信息是否齐全。婴幼儿爬行垫已被列为国家强制性认证产品,消费者应选择具有国家强制性认证 "CCC" 标志的产品。

消费者应尽量选择厚实的、整片类婴幼儿爬行垫。整片类地垫通常较为厚实,拉伸强度较大,不容易被儿童扯破或拉断;拼接类地垫的拼接齿往往容易被拉扯脱落而产生小零件,带来窒息危险。

在选购婴幼儿爬行垫产品时,应注意所购产品的主要材质。优先选择新型环保材料制成的婴幼儿爬行垫,如 XPE(交联聚乙烯发泡材料)、EPP(发泡聚丙烯)和 EPE(聚乙烯发泡棉)等,传统的 PE、EVA 等材料制成的婴幼儿爬行垫可能含有较高的挥发性有害物质如甲酰胺等。

选购时可闻一闻所购产品是否有刺激性气味,如打开外包装后就能闻到刺鼻味道,说明其含有较高的挥发性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带来损害,而婴幼儿和儿童所受影响尤为明显。同时,可以用白色的纸巾在爬行垫上摩擦,观察是否掉色,颜色过于鲜艳的婴幼儿爬行垫使用的颜料(染料)、油墨往往较多,颜色模糊、界限不清的婴幼儿爬行垫,通常使用的是劣质颜料(染料)、油墨,此类产品的油墨或染料不仅会沾染衣物和皮肤,更是会迁移进入人体,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性早熟 增塑剂 消费者权益 荷尔蒙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