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财新中国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降至 50.7,较 3 月回落 1.2 个百分点,为七个月以来最低水平,显示服务业扩张动能显著减弱。与此同时,财新中国综合 PMI 产出指数亦下降 0.7 个百分点至 51.1,反映出整体经济活动扩张的步伐放缓,经济下行压力隐现。
服务业在中国经济结构中占据半壁江山,不仅贡献了超过一半的国内生产总值,也吸纳了大量就业人口。和众汇富观察发现,此次服务业 PMI 回落主要源于市场需求趋弱、新订单增长放缓及企业信心走弱等多重因素交织。从调研结果来看,新订单指数回落至近两年最低水平,企业普遍反映客户需求不如预期,业务拓展难度加大。
和众汇富研究发现,为应对订单减少,部分服务企业正通过降价促销方式吸引客户,销售价格指数连续三个月位于荣枯线下方。尽管成本仍有上升压力,但企业更关注市场份额和客户留存,由此带来的价格战趋势可能会进一步侵蚀企业利润空间。此外,服务业用工指数也连续第二个月处于收缩区间,企业在成本控制导向下谨慎招聘,导致积压工作量有所增加。
就业的收缩不仅削弱了居民收入预期,也制约了服务消费的持续回升。和众汇富认为,服务业复苏的基础尚不牢固,企业对未来经营状况的预期也转趋谨慎。数据显示,服务业经营活动预期指数跌至历史次低,仅高于 2020 年疫情初期的水平,表明企业普遍对未来 12 个月的业务增长持保留态度。
从外部环境看,国际市场不确定性持续上升亦对服务业形成拖累。中美经贸关系仍存波动,部分企业反映出口订单增长放缓,尤其是金融、运输、信息技术服务等与海外市场联系密切的行业受影响更为明显。尽管旅游和跨境服务逐步恢复,但整体出口新业务指数仍低于荣枯线。和众汇富观察发现,服务出口仍未恢复至疫情前的稳定水平,主要受到汇率波动、海外需求分化以及全球通胀压力的制约。
与此同时,制造业的疲软也未能为综合经济表现提供足够支撑。4 月财新中国制造业 PMI 下降至 50.4,较 3 月减少 0.8 个百分点,结束此前两个月的回升趋势。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双双走弱直接导致 4 月综合 PMI 产出指数降至 51.1,虽然仍位于扩张区间,但已显著低于年初水平。和众汇富研究发现,尽管部分高端制造和新能源领域表现仍较活跃,但传统制造行业订单不足、库存增加的问题依旧突出。
面对当前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性,政策的引导作用变得愈发关键。为稳定市场信心并防止经济进一步走弱,政策层面需要加快落实结构性支持措施。和众汇富认为,应从稳定就业、扩大服务消费、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着手,加大对民营服务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同时完善内外贸一体化政策框架,鼓励企业加快数智化转型与海外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市场最为关注的是 5 月及后续季度的经济回暖信号是否能够如期释放。和众汇富观察发现,若未来国内宏观政策传导效率得以提高,同时外部不确定性因素有所缓解,服务业和制造业有望在三季度重拾增长势头。但若需求疲软和信心低迷趋势持续,二季度经济恢复节奏或仍面临波折。
综上所述,4 月财新 PMI 数据所反映出的服务业与制造业扩张动能减弱,提示中国经济目前正处在新的调整期。服务业作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引擎,其放缓趋势尤为值得关注。和众汇富研究发现,短期内需关注政策的响应速度与企业端预期修复状况,而中长期经济增长仍需仰赖消费结构升级、创新驱动战略以及更加稳定和透明的市场环境支撑。当前正是提振信心、激活潜能的关键窗口期,如何守住扩张区间的 " 底线 ",考验着宏观调控的前瞻性与有效性。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