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为指南者留学学员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C 同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汉语言文学
GPA:86.6 雅思:7
主要经历
课程设计
学年论文:《社交平台女性话语分析——以微博为例》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课程论文:《莫言对 " 魔幻现实主义 " 之接受》—接受学研究
科研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蒙养院国学幼儿园》
实习经历
某出版社编辑部编辑
绵阳市某文化交流工作室编辑部写手
录取学校
2024 年年末,正逢人生的至暗时刻,自 11 月初梦校港中文面试出现重大失误以来,我的心理防线就成了一条随时会崩断的弦,悬在头上的达摩斯之剑迟迟不落,一边怀着希冀期待奇迹发生,一边根本无法说服自己。
11 月 18 日收到了港中文拒信。几年的努力顷刻化为泡影,沉痛的打击之下,那时和朋友家人的聊天当中提及最多的两个字就是 " 迷茫 "。
现在再回头看,当时的申请进度也不过刚刚过半。最终,我顺利拿下了新国立、港科、港理工、爱丁堡的 offer。感谢那个在逆境中从未放弃过努力的自己,在这里我也想把我的申请经验分享给大家。
"
从迷茫到觉醒,我选择留学
"
刚进大学时,我对未来充满了迷茫。高考失利的阴影一直笼罩着我,没有目标没有想法,上课学习都比较浑浑噩噩。甚至在大一下学期,因为期末考试成绩惨不忍睹,一度被辅导员约谈。这件事犹如当头一棒,终于让我醒悟过来,再这样下去是不行的,是时候想清楚未来的道路怎样走了。
在选择未来发展道路的规划上,家人一直无条件支持着我的所有决定,也为我搜集了非常多的相关准备材料,最终在客观衡量了课内成绩和个人优势之后,在保研、考研和出国的三条路当中,我毅然选择了出国,因为我的英语基础还算不错,同时也想体验一下不一样的学习环境,出国留学就成为了我的首选。
确定了目标之后,我就在小红书上了解留学的基本内容,这才意识到对于英联邦国家(地区)的申请来说,GPA 是最重要的录取标准,然而大一结束时,我的 GPA 不足 85 分,距离心仪的港三新二有很大差距。因此提升 GPA 就成为了我当时最主要的任务。
进入大二之后,因为心中有了明确的目标,我的状态整体比大一要认真积极很多。在大二一年的时间里尽力提升了专业课分数,同时加选了很多选修课来刷绩点,考试前通宵达旦对我来说基本上是家常便饭,终于在大二结束时,GPA 超过了 86 分。
小 tips:有时 GPA 差 1 分,申请的学校就相差了一个档次,指南君整理了各分数段录取合集,快看看你的成绩能申请什么样的学校吧。
▼▼▼
我的港新联申请策略
经过慎重的考虑,我们还是觉得选择中介申请比较保险。但是现在市场上的留学中介鱼龙混杂,因此在前期考察时做了很多筛选,我在大一的暑假就去拜访了几家,其中一家就是我最后选择签约的指南者留学。
最初是在小红书上了解到了指南者,作为最早做港新申请的几家留学机构之一,指南者对于香港和新加坡的申请已经有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体制。顾问顾姗老师对于定校的评估是非常准确精到的,既没有过分的夸大,也没有刻意地降低我的期待值,从一开始的交流就让我感受到了真诚和亲切。
同时,指南者对于文书老师资质要求和负责的学生有较高的质量要求和严格的数量把控,能感受到指南者在这个环节当中真诚地为每一位学生考虑。相信每一位留学申请的学生都深知好的文书老师在申请当中举足轻重的意义。顾姗老师为我安排了经验十分丰富同时和思路非常契合的王佳雯老师作为我的文书老师,这一点成为了我选择指南者的决定性因素。
签约之后,首先定下了我大致的定校范围。我所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最适合申请中国香港和新加坡,英国学校则因专业上不够垂直,可以作为备选。根据老师多年的经验,港大和新国立对于我来说都是稍微需要够一些的 " 冲刺 " 类院校,出于不浪费志愿的原则,我最后只选择了新国立一所冲刺院校进行申请。
而港校这边,考虑到留位费费用高昂,申请的顺序就变得格外重要。我所申请的三所港校(港中文、港科、港理工)都是 9 月份开放申请系统,经过前期的评估和之前几届学姐的经验,我大胆地选择推迟港科和港理工的递交时间,决定等港中文的结果尘埃落定之后再进行申请。做出这个决定,一方面是因为港中文是我自从决定留学以来从未动摇过的首选,另一方面也是不想因为留位费影响自己的选择,造成纠结。
雅思 7.0,我这样自学
在确定了选校方案后,我的大三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日程,就是完成雅思出分。
早在大二暑假,我曾试探性地考过一次雅思,参加了一次雅思机考练手,出分 6.5,对于文科类申请来说,这个分数实在不能作为最终递交的语言成绩,因此到了大三我开始为第二次考试做准备。
因为四六级成绩都还可以,我选择了自学听力和阅读的部分。听力在 b 站上找到了一位博主(b 站:charlie 有好好学习)掌握了方法之后取得了重大突破,一下打破了 7.5 分的瓶颈,稳定在了 8 分以上。
而我的阅读水平不算稳定,单选类题型和 heading 题是一直以来的短板,难句拆分的方法和套路似乎对我来说不怎么奏效,总是成绩平平。后来,因为这两类题型迟迟无法突破,就找一对一又上了两节课,没想到一下子就打通了任督二脉,阅读成绩在第三次考试当中出分 8.5。
写作是我觉得最难的部分,尤其是我的语法特别差,所以从一开始我就找了写作的一对一指导,这样可以对大小作文题型有比较宏观的把控,还有老师可以批改。第二次雅思考试当中,我还是选择了机考,而小作文折线特别复杂,一时找不到规律,只敲了个开头就匆匆交卷,拉低了整体的分数。第三次考试果断转了纸笔,终于没有意外失误正常发挥顺利出分了。
对于口语,大胆开口说肯定是最重要的一环。因此口语我也买了一些陪练陪改的课程,准备在考前集中突击一下,同时关注了一些分享雅思口语话题的博主(小红书:Victoria 金尘),事实证明多说真的非常有益,第二次的口语分数出分 6.5,也是我三次考试当中口语成绩最高的一次。
面试失误,无缘港中文
9 月,港中文的申请系统正式开放,15 日,最后对照了一遍材料,我完成了港中文的申请递交。
我递交的两个项目,汉语语言学及语言获得和中国研究,都需要面试,其中前者还需要准备笔试,所以递交后,我就在小红书上找到在港中文就读的学生购买了往年题目和部分答案,同时结合了指南者给的真题资料和参考书目,开始准备笔试。
10 月 28 日,我参加了港中文的笔试,过程还算顺利,几天之后就接到了本轮次第一批面试的通知。于是我对照小红书上分享的面经以及指南者提供的面试资料,准备了详细的面试逐字稿并参加了面试辅导,根据指导老师的提示,除了常规的面试问题和语言学基本概念之外,还准备了一些与所申专业课程设置相关的问题。
但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面试的问题完全脱离了我的掌控。在顺利地完成了自我介绍之后,教授对我提及的一个音系学课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出让我结合过往的实习经历,具体举出几个例子来证明这一课题。但在当时紧张的环境之下,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只能支支吾吾地搜寻出一些例子。这个问题之后,我明显感觉到教授的不满意,甚至没有再继续延伸任何的专业问题,直接询问了我有什么疑问想要问她,我的心里咯噔一下,知道自己和这个专业大概率是没有缘分了。事后我翻阅了港中文官网才发现,这位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就是音系学,我的回答无疑不能够令她满意。
面试结束之后,就是漫长的等待,12 天的时间虽然不算长,但于我而言每一天都是煎熬,11 月 18 日,我收到了 "on the waiting list" 的申请结果。当下的心情自然是崩溃的,和妈妈通电话的时候忍不住落泪——一直以来,这个专业都是我的首选,如果能够顺利录取,我甚至不打算继续完成后面的申请。出于强烈的喜爱,我还是想做一下最后的尝试,写了一封 love letter,拜托老师帮我修改后,发了一封邮件给招生组,但之后这封邮件就石沉大海了,时至今日也没有收到回复。
与此同时,今年申请香港的人数达到一个新高,很多背景更强劲的社科类同学选择了中国研究这个专业作为保底,因此这个项目的申请难度事实上是更高了,港中文就这样和我擦肩而过。
背水一战,0 offer 的策略调整
无论我如何失落,都只能重振旗鼓,毕竟当时的申请季还没有到一半,我不能沉湎于悲伤,因小失大。
十一月中下旬和十二月初,我完成了港科大中国文化和对外汉语教学的申请,又在 12 月底分别完成了爱丁堡比较文学和港理工中国语言文学的申请。至此,我完成了所有签约项目的申请,于是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申请期间,港科大中国文化分别在十二月初和下旬发布了两轮 offer,然而我都没有收到。这个时候,我已经有些焦虑了。
申请之初,之所以大胆推迟了这几所院校的申请,主要就是基于自己的自信,可是到了 2024 年底,却仍然在港校申请当中一无所获,社交媒体上铺天盖地晒出来的 offer 和与我院校背景差不多的同学都已经拿到 offer 的讯息一刻不停地钻入我的脑海当中,此时,我虽然尚且能够安慰自己是申请的比较晚,但也逐渐开始不安,怀疑自己是否过度自信了,对情况的估计太过于乐观了,可能在申请季当中没办法取得自己满意的结果了。
1 月 10 日,11 月中旬以前递交港科大中国文化申请的 offer 也开始发放了,可是我的邮箱仍然没有一点消息。这件事情无疑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我焦虑地浏览着其他人晒出 offer 的小红书,忍不住一个一个私信背景,想知道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可是无法得出结论,也让我的心理防线直接崩溃。
在经历了一个下午的悲伤之后,我不得不逼迫自己理清思绪,想一想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我还是希望可以申到 QS 前 50 的学校,因此英国就成为了我唯一的出路。目前我递交的雅思成绩是不合格的,需要刷分,而一个项目也不够保险,我又联系了顾问老师,加了跨文化研究的申请项目。那天晚上,我下定决心,准备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背水一战,毅然报名了春节后的雅思考试,争取将分数刷到 7.5 以上。
惊险拿下新国立 offer
自 11 月份以来,身边发生了太多的变故,我实在难以集中精力投入考试,就和朋友一起去了上海散心。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很快就传来了出乎我意料的好消息。1 月 16 日下午两点二十分,我突然接到了妈妈打来的电话,电话里妈妈哽咽的声音刚开始吓了我一大跳,以为家里出了事情,得知是收到了新国立的录取后,我也难以控制自己激动的心情,泪流不止。三年的准备和坚持,一路走来心态上的起起伏伏,个中酸甜滋味,此刻都觉得值得。
说实在话,新国立的录取,实在在我的意料之外,结合往年案例,只有数量很少的同背景学生如愿录取,我不敢期待这样的 " 大奖 " 砸在我的头上,最初也是抱着一种可能会失败的心理去申请的,没想到反而收获了最好的结局。
今天,当我回望整段申请历程,却觉得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人生就是由一段一段的生命体验组成的,在这一段历程当中,我磨练了自己的心性,在失败和迷茫当中,蹒跚向前。
我允许事情悬而未决,也接受了事与愿违,但即便是在空虚迷茫的时候,我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努力,不断在找寻新的方向,尽可能地把握住每一次能把握的机会,坚持到了最后。
后来,我分别在 2 月下旬收到了港科大两个项目的 offer 以及港理工的 offer,又在 4 月初收到了爱丁堡的 con offer,我的申请季终于圆满落下了帷幕。
回头看,1 月份的申请情况,其实远远没有我想象的那样可怕,对于整个申请进程来说,也才刚刚过半,仍然有无限的可能。只是当时身在其中的我,无法做到冷静理智地旁观,如果重来一遍,我希望自己可以在等待的过程当中,平稳一些,坦然一些,强大一些。
最后的最后,我想对正要开始申请季的同学说,不必畏惧前行路上的辛劳与煎熬,相信自己终究能抵达想要的彼岸。
END
▼
需要一对一留学规划指导
扫码填写表单,获取专属顾问咨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