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05-08
一季度车险市场观察:超六成机构车均保费低于2000元,新能源车险保费定价逐步进入稳定区间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财险业流传着一句老话,叫 " 得车险者得天下 "。虽然车险市场历经多次 " 费改 ",财险机构也逐步调整业务尝试进行差异化发展,但从整体来看,车险依旧是大多数财险机构的必争之地。

随着非上市险企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的出炉,各保险公司一季度车险相关数据开始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截至 5 月 8 日,已有 65 家险企发布了一季度车均保费数据。

数据显示,各机构的车均保费中,最高为 5600 元(现代财险),最低的仅为 608.17 元(鑫安汽车保险),有 42 家险企一季度车均保费低于 2000 元;从同比数据来看,近六成险企的车均保费较去年同期有所上涨。

不过从数据分布来看,保险机构车均保费呈现出往集中方向发展的趋势,各家保费差距越来越小,最高值和最低值之间的差距也在逐步缩小,这是否意味着新能源车险的保费已经进入稳定区间?就此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到了相关业内人士。

42 家机构车均保费低于 2000 元

车险作为财险领域第一大业务,一直是 " 兵家必争之地 "。由于车险与民生息息相关,所以监管对车险的态度是 " 降价、增保、提质 "。

自 2015 年开始,车险领域就进行了一系列的费用改革,一步步放开车险自主系数,让财险公司有更大的自主定价权,也让车险保费实现差异化、个性化。从近年公布的车均保费数据来看,也确实体现出 " 降价、增保、提质 " 这个主旋律。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一季度有 42 家机构的车均保费低于 2000 元,占比超过六成。其中,车均保费低于 1000 元的险企有 6 家,在 1000 至 2000 元区间的险企达 36 家。其余机构的车均保费大体上也处于 2000~3000 元的区域。

鑫安汽车保险一季度车险车均保费情况

具体来看,一季度车均保费不到 1000 元的共有 6 家,分别是都邦财险、安盟保险、华农保险、中煤财险、鑫安汽车保险、众安保险,车均保费分别为 890 元、900 元、987.52 元、900 元、608.17 元、923.03 元。

车均保费超过 3000 元的共有 7 家,分别是中银保险、日本财险、京东安联财险、现代财险、国泰财险、众诚保险、比亚迪财险,车均保费分别为 3276.31 元、4556.09 元、4125 元、5600 元、4244 元、3070.87 元、4300 元。

现代财险一季度车险车均保费情况

对比去年同期数据,今年一季度的车均保费与去年同期相差不大。以 " 老三家 " 为例,今年一季度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的车均保费分别为 2463.26 元、2817 元、2721 元,对比去年的数据,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其上涨和下调的幅度都不大。

机构车均保费呈现集中化态势

从数据分布来看,财险机构的车均保费数据逐步往 1000 元 ~3000 元集中,共 52 家机构的车均保费在 1000~3000 元的区间,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在车均保费较低和较高的几家机构中,数据也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上涨或回调。

例如,去年一季度车均保费为 9252.75 元的日本财险,今年一季度的车均保费为 4556.09 元;去年一季度车均保费为 640.73 元的富邦财险,今年一季度的车均保费为 1000 元。

从车均保费的数据来看,主要由传统车险保费和新能源车险保费组成,新能源车险是近年来影响车均保费走向的重要变量因素,而车均保费往集中化方向发展,是否意味着新能源车险的保费已经进入到较为稳定的发展区间?

" 车险保费的集中化趋势反映了新能源政策引导、市场机制优化和数据积累的阶段性成果,如自主定价系数调整进一步稳定了保费区间。" 律商联讯风险信息(以下简称律商风险)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戴海燕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新能源车险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从 0.65~1.35 扩大至 0.5~1.5,允许保险公司根据风险精准定价。但新能源车险整体尚未完全脱离 " 高频赔付、高维修成本 " 的困境。

戴海燕认为,未来,随着维修生态完善、技术标准化推进以及车企与险企的深度合作,新能源车险保费的稳定性有望进一步增强,而车型风险分级制度的引入等,将成为重要因素。

今年初,为进一步提升新能源车险保障能力和水平,金融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合理降低新能源汽车维修使用成本,包括推动降低维修成本、引导消费者培养良好用车习惯、推进数据跨行业共享、探索建立保险车型风险分级制度等内容。

"《指导意见》的出台以及‘车险好投保’平台的推出,从保险公司和新能源车主两个角度都解决了新能源车险领域的一些关键问题,有助于推动新能源车险市场的健康发展。" 戴海燕表示,《指导意见》提出,通过低速碰撞试验评估车型维修成本并划分风险等级,使保费与风险更匹配,但短期内仍需关注赔付率和成本变化的动态平衡。

头部机构新能源车险综合成本率已出现转折苗头

聚焦到机构领域,《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行业头部机构新能源车险的综合成本率已经出现了转折的苗头,这也意味着,新能源车险的费用率和赔付率进入到可控区间内。

据了解,2024 年,人保财险新能源家用车实现承保盈利,新能源车整体商业险综合成本率较 2023 年下降 5 个百分点,新能源车险整体盈利水平明显优于市场平均水平;2024 年,太保产险新能源车险综合成本率同比下降 4 个百分点;中国太平新能源车险承保车辆出险率逐年下降,2024 年出险率同比下降 8.2 个百分点。

" 当前保险机构在新能源车险的数据积累和风险模型搭建上已迈出关键步伐,但受制于技术迭代快、数据壁垒高、维修生态不完善等因素,模型仍需持续优化。" 律商风险中国区销售总监侯维强表示,头部险企通过行业协同和技术创新逐步实现控费转折,但中小公司因数据积累不足仍面临较大挑战。未来需依赖政策支持、跨行业协作和技术突破,才能实现风险模型的全面成熟。

据悉,截至 2024 年底,我国新能源车保有量已突破 3140 万辆,占汽车总量的 8.9%。2024 年新能源车险保费收入达 1409 亿元,同比增长显著。这一庞大的市场体量为保险机构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样本,覆盖车型、车龄、地域、使用场景等多维度,为风险建模提供了基础。

但这并不意味着新能源车险已进入盈利阶段。在侯维强看来,新能源车险的长期盈利仍面临不确定性。例如,当前新能源车中的高风险车型占比高,部分新能源车因设计缺陷或使用场景特殊(如网约车),导致赔付率居高不下;车企与保险机构之间的数据壁垒仍存在,影响风险评估的精准度。

业内:新能源车险市场规模有望在 2030 年突破 5000 亿元

即便当前新能源车险的盈利问题仍面临不确定性,可是积极发展和探索新能源车险却早已成为行业的共识。

从 2024 年数据看,保险行业承保新能源汽车 3105 万辆,保费收入 1409 亿元,且 2021~2024 年新能源车险保费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47.3%,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与此同时,新能源车险保费的占比也在逐步提升,2024 年我国新能源车险保费在总车险保费中的占比达到 13%,较 2015 年上升 12.4 个百分点。

进入 2025 年,新能源车险保费收入依旧保持了高速增长。同业交流数据显示,一季度新能源商业车险签单保费超 314 亿元,同比增长 44%,远高于全行业车险签单保费 3.17% 的增速。

" 预计 2025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险市场规模可达约 1900 亿元,增速保持在 30% 以上,占车险总保费比例 20% 左右,新能源车险在车险市场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 律商风险中国区产品总监高伟表示,保险行业也在积极推动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和服务。

例如," 车险好投保 " 平台上线,解决新能源汽车 " 投保难 " 问题;保险公司推出基于里程、驾驶行为的新能源车险产品,实现差异化定价;" 新能源车无忧服务包 "" 保险 + 充电 + 停车 " 的一站式服务平台等提升了客户体验,创造出新的盈利增长点。

" 新能源车险市场面临赔付率高、维修成本高、部分车型保险风险与价格不匹配、少数车辆投保不畅等问题。但同时,随着技术进步、政策支持以及市场逐步成熟,这些问题有望逐步解决,为行业发展带来机遇。" 高伟表示,新能源车险市场在高速增长中面临 " 量增利减 " 的矛盾,但长期来看,随着政策完善、技术成熟及产业链协同深化,市场规模有望在 2030 年突破 5000 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车险 新能源 京东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