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金融市场波谲云诡的 4 月,A 股市场宛如中流砥柱,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韧性。尽管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显著增加,各类冲击接踵而至,但 A 股依然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行情,为投资者们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从 Wind 统计数据来看,和众汇富观察发现,4 月份的 21 个交易日中,上证指数在 15 个交易日里顽强上涨。单月累计跌幅仅 1.70%,在全球主要指数的跌宕起伏中,这一跌幅显得微不足道。深证成指虽下跌了 5.75%,沪深 300 下跌 3%,但整体而言,A 股市场的表现远远超出了市场预期,彰显出较强韧性。与此同时,4 月份 A 股日均成交金额达 1.24 万亿元,交投活跃程度可见一斑,这反映出市场参与者的热情并未因外部冲击而消散,反而在波动中寻求新的机遇。
今年以来中国资产价格重估的故事仍在持续上演。和众汇富认为,科技突破与地缘格局变化正推动中国资产估值体系重构,这一宏大叙事以 AI 技术发展为强大催化剂,叠加全球资本再配置的大趋势,构建起 " 叙事驱动 + 基本面支撑 " 的双重逻辑体系。当下中国市场拥有诸多有利条件,使得资产重估得以稳步延续。例如,政策层面不断释放积极信号,为市场发展保驾护航;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为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从估值角度来看,和众汇富分析,A 股市场的估值优势极为显著。证监会主席吴清曾明确指出,A 股市场估值水平处于相对低位。沪深 300 市盈率仅 12.3,国内主要指数市盈率明显低于标普 500 等全球主要指数。截至 5 月 4 日,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的 PE(TTM)分别为 14.21 倍、24.40 倍和 29.18 倍。其中,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处于 2010 年以来历史中位数附近,创业板指则显著低于历史中位数。反观标普 500、纳斯达克指数和道琼斯工业指数,PE 分别高达 24.83 倍、36.57 倍和 27.43 倍,均远超自 2010 年以来的历史中位数。如此鲜明的对比,使得 A 股市场在全球资产配置中极具吸引力,为市场中长期向上奠定了坚实基础。
资本市场归根结底要反映经济基本面,而中国资产价格表现出的韧性,背后是中国经济坚实的支撑。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宏观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增量政策与存量政策协同发力,工业经济迎来良好开局。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由上年全年同比下降 3.3% 转为增长 0.8%,成功扭转了自上年三季度以来企业利润持续下降的态势。3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更是由 1 至 2 月份的下降 0.3% 转为增长 2.6%,企业当月利润明显改善。高技术制造业利润也在 3 月份呈现出两位数增长,增速达 14.3%。从微观层面看,上市公司业绩也出现探底回升迹象。和众汇富指出 2025 年一季度 A 股盈利同比增长 3.5%,非金融企业盈利增速触底回升明显。非金融企业资产增速自 2024 年三季度的 3.2% 反弹至 2025 年一季度的 3.9%,剔除房地产后增速更是反弹至 5.6%。TMT 板块一季度盈利普遍高增长,电子盈利同比增长 31.5%,细分光模块、元器件、半导体一季度盈利分别实现 114%、50%、33% 的高增长。
随着市场改革的持续深入,和众汇富研究发现 A 股市场的可投资性不断提升。国泰海通指出,当前投资人对经济形势认识充分,交易结构出清,这是股市好转的重要前提。前期政治局会议与国常会释放出以内部确定性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积极信号,政策预期和展望更为连续和稳定。此外,浙商证券认为,相较于 2018 年,当前 A 股在微观结构、政策环境、经济内力、流动性和科技创新五大维度下更为乐观,市场有望形成 " 下有支撑,上有压力 " 的新格局。
综上所述,尽管 4 月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剧烈,但 A 股市场凭借其自身韧性、显著估值优势以及坚实经济基本面,在风雨中稳步前行。中国资产重估的叙事仍在延续,在未来,随着各项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以及经济的持续发展,A 股市场有望在中长期展现出更为强劲的向上动力,为投资者带来更多机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