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 2025 年的整个科技行业来说," 机器人 " 或者说 " 具身智能 " 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了极为重要的一个关键词。就算平时不太关注这个领域的朋友,如今可能也会翘首以盼家务机器人何时能够普及,或是对于类人型机器人可能会带来的变化产生思考。
当然,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大家目前看到的绝大多数人形机器人,其实距离真正能够 " 代替人 " 从事各行各业的工作,或者说距离融入日常生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当各种具身智能设备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新闻报道和各大展会上时,不知道大家是否想过,它们背后的 " 推动力 " 又是来自何方呢?
2025 年 5 月初,随着今年的 Tech World 正式拉开帷幕,联想这个被无数人熟知,但实际上可能很少有人真正 " 看懂 " 的中国科技品牌,秀出了他们如今在机器人产业中所扮演的独特地位。
从工厂巡视到南极科考,联想的机器人已投入实用
可能很多朋友想不到的一点是,联想不仅很早就有自研的机器人产品,而且他们的机器人与大家通常看到的那种,会跳舞、会跑步的人形机体不同,而是选择了更偏向实际工业用途的六足 " 机器狗 " 形态。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联想的六足机器人早已越过了在发布会、在公共场合 " 表演 " 的阶段,当其他厂商还在努力证明机器人的 " 趣味性 " 时,联想的 Bot GS 和 Bot IS 早已进入工厂、科考队,承担起了实际的工作任务。
比如,联想专门开发了用于变电站巡检的机器人方案。这些机器人身负多组相机、红外传感器、声纹传感器等,能够每天在变电站执行四小时以上的巡检任务,检查几千到一万个以上的巡视点位。以往这些工作只能由人工进行,不仅极度枯燥,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今以机器人替代人工不仅大大缓解了人工的压力,还显著提高了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
又比如在智能制造领域,联想在路特斯的汽车工厂、济南卷烟厂、大陆集团 5G 超级工厂都成功部署了 AI 质检或厂区巡检机器人。通过用机器人结合 AI 技术进行视觉质检,这些工厂成功避免了传统人工质检重复性高、劳动强度大,而且还很难保证质检效果长期一致性的问题。
甚至联想的六足机器人还已经在去年 12 月跟随科考队前往了南极,并在南极帮助科考队员进行重物背负和冰裂缝检测,完成了科考任务。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此次 Tech World 期间,联想方面透露,其已经为六足机器人完成了防滑、电池抗冻等专项的改造工作,接下来的打算是准备让它 " 上月球 "。没错,或许就在不久之后,我们就将能够在我国的探月工程中看到联想自研的六足机器人的身影。
首发 L4 自动驾驶平台,领跑下一代智驾算力
可能有的朋友会觉得,工业机器人距离普通消费者的生活还是太遥远,但实际上在大家日常最常接触到的某种 " 机器人 " 领域,联想如今也有着不容小觑的行业影响力。
是的,这便是智能汽车领域。尽管智能汽车从外观形态上来说与人形相去甚远,但从智能架构、算法层面来说,却也毫无疑问可以视为某种 " 机器人 " 形态。特别是对于如今的汽车市场来说,几乎所有的新锐车型都在宣称自己已经接入了大模型,几乎所有的车企也都在追求 L3、甚至 L4 级的辅助驾驶功能落地。在这样的情况下," 智能性 "、或者说算力和算法的快速迭代,实际上已经成为了衡量车企技术水平的一条新赛道。
那么联想在如今的智能汽车产业里,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首先,他们能够提供当前最强大的车载智能计算平台。此前有看过我们三易生活在今年上海车展相关报道的朋友可能还记得,无论是联发科的最新款智能座舱方案,还是英伟达的下一代车载智驾算力模块,联想均是首发厂商。
基于英伟达的 Drive Thor 方案,联想开发出了从 300TOPs 到 2000TOPs 的多种车载智驾平台,能够满足从高快领航到 L4 级别智驾所需的各种不同车型的需求。而基于联发科刚刚发布的 CX1 智能座舱芯片,联想也研发出了业内首款将其与 Drive Thor 集成的 " 舱驾一体 " 模块,可仅用一套车载计算系统就同时胜任次世代智能座舱娱乐系统和城区 NOA 智能辅助驾驶的算力所需。
要知道,目前行业里已上市的智驾方案里,最强的双 Orin X 平台总算力也才不过 500TOPs 出头。相比之下,2000TOPs 的联想下一代智驾平台,自然就颇受众多高端车型和品牌的看重。至少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想要实现真正的 L4 级别智驾,它可能是车企们的唯一选择。
不过联想也并不仅仅 " 满足于 " 做业内最强的车规算力方案,他们也将一系列的车载智能交互、车载环境感知技术成果 " 逆向输出 " 到了泛机器人领域,并推出泛机器人平台 RH1。根据联想方面透露的信息,RH1 既有强大的算力、也有车规级别的安全性能,同时还集成了源自车载平台的交互设计经验和能力,能够帮助更多开发者快速、低成本地设计出更智能,也更安全的多种形态机器人。
投资超 50 家机器人企业,联想要当具身智能 " 链主 "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已经发现,不同于大多数的机器人企业,联想在如今的机器人行业里是既有自研、实际生产的机器人产品,但同时他们也担当着机器人算力供应商、核心 " 方案商 " 的角色,帮助其他厂商加快机器人的研发进度。
但这还不够,因为除了自产机器人以及为行业提供算力核心之外,联想自 2011 年开始也一直在业内进行 AI、机器智能相关的企业创投工作。迄今为止,他们已经投资了超过 50 家和机器智能相关的企业,其中既有直接生产机械臂、人形机器人的企业,也有从事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低空经济相关的企业。
纵观联想在机器人相关产业的投资方向不难发现,他们确实称得上是 " 独具慧眼 "。因为许多被联想投资的机器人相关企业,如今都在各自领域做出了领先性的技术成果。
比如星动纪元的 STAR1 人形机器人能在真实场景下稳定跑到 3.6m/s,已经非常接近人类跑步的配速;逐际的双足机器人能在复杂山野地形上实现快速移动和高难度平衡," 技巧 " 甚至高于大多数人类;而戴盟机器人如今更是已经成功研发了全球首款多维高分辨率视触觉传感器,为动作 " 灵巧 " 的、能够进行精细工作的仿生机械手打下了关键的技术基础。
那么为什么联想方面会对机器人、或者说对于具身智能行业如此 " 热心 ",进行这么大规模的全方位投入呢?联想自己给出的回答,是因为联想是全球智能终端的领军企业,而具身智能本质上是智能终端的终极形态,所以希望能够成为生态链的 " 链主 ",承担起生态协同和融合的职责。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