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2025 年 5 月 9 日佳禾智能(300793)发布公告称公司于 2025 年 5 月 9 日召开业绩说明会,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何海怡、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张威震、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有限公司李之婧、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魏征宇、财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黄梦龙、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顾一格、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郑燕萍、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宋康泰、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张弛、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陈天然 张庭坚、东方财富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吕林、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曲海峰、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李元晨、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梁瑞、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胡迪、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胡爱军、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王亮、华安财保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李亚鑫、中意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臧怡、西藏信托有限公司邓迪飞、昆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周志鹏、广东正圆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亓辰、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石磊、深圳中天汇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慕陶 古道和、玄卜投资 ( 上海 ) 有限公司韦琦、广东仙津实业投资有限公司陈添乐、海南智联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李怡欣、仁重投资基金管理 ( 深圳 ) 有限公司赵东玉、乾锦豪 ( 深圳 ) 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曹棋、上海朴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朱冰兵、珠海尚石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贾鹏飞、上海循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吴云英、海南宽行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赵汝坚、金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吴海峰、上海展向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袁绍、紫时私募基金管理 ( 三亚 ) 有限公司丁帅、誉辉资本管理 ( 北京 ) 有限责任公司郝彪、鸿运私募基金管理 ( 海南 ) 有限公司张弼臣、百川财富 ( 北京 ) 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唐琪、赢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陈佛华、KoneTas CapitalRichard L Hargrave、上海九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李云丰、中证鹏元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刘惠琼、上海嘉世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李其东、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王佳晨、广东天贝合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黄少波、广东钜洲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王中胜、深圳市恒健远志投资合伙企业 ( 有限合伙 ) 周洁、汇丰银行 ( 中国 ) 有限公司陈露舒 刘玎嘉、深圳明辉投资陈镇炎、深圳前海华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申玉婷、深圳市红石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何英、横琴心灵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葛盛、上海度势投资有限公司顾宝成、上海探颐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朱宏达、西部利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吴畏、上海老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杨兆熠、上海坎盈资产管理中心 ( 有限合伙 ) 刘志鹏、北京泾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蒋海、上海汇正财经顾问有限公司刘勇、宁波量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徐辉、宁波梅山保税港区信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韩林和、博时资本管理有限公司邓伟、深圳市国盈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皇甫红军、荷荷 ( 北京 ) 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唐巍、宁波聚正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巫清登、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李晓康 李明明、福建豪山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蔡再行、浙江君弘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陈魏中、上海合远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顾杵、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唐梦涵、国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章旷怡 钟琳参与。
具体内容如下:
问:基于当前行业发展态势,公司未来 2-3 年的核心战略定位 如何规划?在平衡短期业绩与长期战略目标时,如何量化关键指 标并保障战略的有效落地?
答:2024 年 ODM 厂商市场价格竞争愈发激烈,同质化现象逐 渐显现,这使得价格成为客户选择代工合作伙伴时的重要考量因 素。但从长远看,单纯的价格竞争并非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更注 重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基础上,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升生产效率、加强供应链管理等方式合理控制成本,从而在价格竞争中保持优 势,同时不断强化技术服务能力,为品牌商提供更具附加值的产品 整体解决方案,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来 看,通过对外投资的方式扩充公司后续增长动力将是切实可行的方 案之一。若发现与公司战略高度契合、能有效提升核心竞争力、实 现协同发展的优质标的,公司会积极推进投资事宜,以快速进入新 的业务领域,完善产业链布局,提升市场份额与行业影响力。
问:面对当下复杂的市场环境,公司基于成本结构、产品定价 及市场份额等方面,将采取何种精细化策略以确保营收和净利润 的稳健增长?
答:在目前不稳定的全球贸易环境下,大家面对的外部环境和 挑战是相同的。在成本结构方面,公司通过优化原材料采购、加强 库存管理、优化生产流程、合理规划研发投入等方式,控制公司的 非必要开支。针对产品定价问题,公司会将生产成本、市场需求、 竞争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细化定价策略。例如,针对不同产 品类型及不同需求的客户,采取差异化价格策略,在满足客户需求 的基础上实现合作共赢。关于市场发展方向的问题,以欧美地区为 代表的海外市场依然是消费电子的重要支撑,公司将兼顾国内国外 市场同步发展,不会因为短期不稳定因素放弃参与全球市场的机 会。
问:公司在 AI 眼镜领域的前瞻性布局和技术储备如何?搭载 AI 大模型产品的主要客户群体涵盖哪些行业和领域?今年在客户 结构优化和新客户拓展方面有哪些具体计划和目标?
答:自去年下半年起,国内 AI 眼镜市场呈现出 " 百镜大战 " 的 火热局面,众多企业纷纷基于此开展自家产品的开发工作。公司一 直积极投身于 AI/AR 技术的研发工作,凭借持续不断的投入,目 前已经储备了一系列先进技术,并申请相关专利 33 项。公司已经 完成多种组合配置的眼镜产品开发工作,能够给市场提供软硬件结 合的整体解决方案。在业务拓展方面,公司与国内众多客户展开了 积极且深入的洽谈,并已成功达成多项合作意向。鉴于商业保密原 则,关于具体合作细节以及产品的详细信息,暂无法对外透露。
问:AR 这块,公司与品牌商的合作是否涉及光学模组自研?如何看待 2024 年 AR 设备代工市场的价格竞争?
答:在 AR 领域,公司的策略重点在于打通光机、波导、摄像 头等组件的供应链,与各环节优质供应商建立更紧密、稳固的合作 关系;目前公司已经与部分知名零部件供应商达成相关合作协议。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能保障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与及时性,避免 因供应链波动影响生产进度;另一方面,借助与供应商的深度协同, 在产品设计、成本控制、质量把控等方面形成合力,推出更具竞争 力的产品。
问:近期部分国家关税政策有所调整,这对公司原材料进口和 产品出口造成了哪些直接和间接影响?公司针对关税问题制定了 怎样的应对策略,以维持产品的成本竞争力和市场份额?现有北 美客户是否承诺分担关税成本?
答:在原材料方面,公司的绝大部分生产材料供应商均是国内 企业,不受进出口关税的影响。在产品出口方面,正如大家目前所 看到的全球贸易情况,部分国家关税政策调整确实对涉及出口的企 业带来了不确定性。面对尚不明朗的关税问题,公司在和涉及北美 业务的客户保持紧密沟通,共同协商关税成本的应对方案。同时, 公司将积极响应国家的国际国内双循环政策,同时重视国内客户和 国际大客户,分散对单一地区及单一客户依赖的风险。
问:公司提出的在声学和智能相关的战略,在 TWS 耳机增速 趋缓背景下,如何通过 AR/VR 业务实现差异化?核心技术复用能 力如何量化?
答:TWS 耳机在经历了需求高速增长期后,市场渗透率已经 达到较高水平。公司通过发展 AR/AI 眼镜业务,从技术协同、丰富 应用场景、提高用户体验等维度作为切入点,实现差异化竞争。公 司会探索将 TWS 耳机中成熟的音频技术进一步拓展到 AR/AI 眼镜 领域,为用户提供更加沉浸式的音频体验;利用 TWS 耳机中的传 感器技术,实现与 AR/AI 眼镜内容的交互。例如,通过头部的转 动、点头、摇头等动作来控制菜单选择、触发特定指令等,为产品 赋予更加自然、便捷的交互方式。在技术复用量化方面,公司将对 相关技术重叠度、研发成本节约比例、开发周期缩短时间等方面综合评估。估算 TWS 耳机和 AR 业务中相同或类似技术的数量占比, 充分考虑由于技术复用而节省的研发成本,达到缩短 AR/AI 眼镜 产品开发上市时间的目的。
问:公司在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方面有何计划?是否考虑通过 并购等方式拓展业务领域?在产业链整合过程中,公司将如何确 保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答:在产业链上下游整合方面,公司前期已经通过投资参股的 方式进行了相应的布局,后续还将深入挖掘现有业务与上下游环节 的协同潜力。例如,与核心材料供应商以产业联盟等深度合作的方 式构建更紧密的协作网络。通过外延并购的方式实现对上下游产业 链的整合,是公司实现业绩增长的有效途径之一。公司也在持续密 切关注行业动态与市场机会,审慎评估通过投资实现业务拓展与产 业链延伸的可行性,不排除通过对外投资等方式构建第二增长曲 线,实现业务领域的拓展。
问:江西基地产能利用率是否受消费电子周期影响?越南二期 工厂投产进度?
答:消费电子行业具有周期性特征,且容易受到国际不稳定政 治因素影响,公司作为处于消费电子行业中游的 ODM 厂商,同样 会面临行业共有的问题。公司会努力克服外部因素导致的不利影 响,通过深化与客户的合作关系、优化供应链及生产能力、坚持技 术创新等方式,确保公司业务能够稳步发展。越南生产基地于 20 年建成投产,公司会根据生产需求在现有厂房的基础上进行相应产 线的扩充和升级。
问:2024 年公司境外营收占比七成,2025 年境外收入这块会不 会受关税影响有所下滑,如果受到影响这块收入会不会转移到国 内?
答:2025 年全球关税政策呈现复杂多变的态势,出口导向的企 业可能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影响。从目前了解到的信息来看,消费 电子产品在加征关税的范围内,可能导致终端产品价格上升,进而 打击消费者的积极性。公司正与受关税影响的客户积极商讨应对措 施,充分利用公司境外生产基地的布局,降低关税的影响。同时加大力度拓展国内以及北美以外的海外市场,积极将包括 AR/AI 眼 镜在内的新品类推向市场,减少对单一市场和单一品类的依赖性。考虑到境外市场因关税等贸易壁垒导致对部分地区出口活动受限, 公司持续在推进与国内优质客户的相关合作,进一步发掘国内市场 潜力。
问:2024 年公司营收增长但净利润下降的原因是什么?未来 如何改善盈利能力?在提升盈利能力的过程中,公司将如何平衡 成本控制和业务拓展的关系?
答: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4.67 亿元,较上年度增长 3.76%。公司净利润下滑幅度明显的主要原因为受客户结构调整和 产品及技术迭代影响、管理费用增加、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导致财 务费用增加、资产减值损失增加。公司管理层发现并正视盈利能 力下滑问题,对内提出各项精细化管理举措、加深供应链管控;对 外聚焦高价值客户,拓展 AR/AI 硬件产品等高增长赛道,降低单 一风险。在阶段性资源分配问题上,短期公司将优先考虑成本,通 过精益化生产和规模采购进一步降低业务成本;长期发展来看,公 司会更加注重高毛利产业务的投入与开发,提高产品附加值。
问:公司的研发投入占比是多少?研发投入的产出情况如何? 未来是否会加大研发投入?在加大研发投入的过程中,公司将如 何确保研发项目的成功率和投资回报率?
答:公司 2024 年全年研发费用约为 1.29 亿元,较去年同期有 小幅增长,占全年营收的 5.22%。公司一如既往重视研发创新,希 望通过技术进步加深技术护城河,提升产品附加值。随着行业竞争 的加剧以及技术创新的加速,为了保持竞争力和满足市场不断变化 的需求,加大研发投入也是公司的必然选择。
问:从公司过往业绩来看,季度性波动受多种因素影响,公司 如何通过生产计划调整、库存管理优化、市场推广策略等手段,平 滑业绩波动并提升业绩的稳定性?
答:公司所在的消费电子行业受海内外传统节假日及促销活动 影响因素明显,故业绩层面会反映出明显周期性变化。公司通过与 客户深度沟通,提前获取市场需求预测,结合历史销售数据、行业趋势及宏观经济环境,灵活调整产能布局与排产节奏,旺季前提前 储备产能,确保生产与市场需求精准匹配。在库存管理方面,运用 更科学的管理系统对原材料和成品库存进行实时监控与预测;同时 与供应商建立紧密合作,实现快速补货,降低库存积压风险与缺货 损失。在市场推广策略上,丰富自身产品矩阵,挖掘产品多元化应 用场景,淡化季节性消费趋势。通过生产、库存、市场三位一体协 同发力,平滑业绩波动,提升业绩稳定性。
问:公司会在什么时候进行分红?后面是否有持续回报股东计 划?
答:公司将于 2025 年 5 月 20 日下午召开 2024 年股东会并 审议关于 2024 年度利润分配方案的议案,公司将在议案通过后尽 快实施分红,与股东共享公司发展红利。公司制定了三年股东回报 计划,保持利润分配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满足现金分红条件 且公司未来十二个月内无重大投资计划或重大资金支出发生的情 况时,公司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低于当年实现的可分配利 润的 10%,或任意连续三年公司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 于该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 30%。
问:公司 2025 年一季度的管理费用有所增加,请问是什么原 因造成的?
答:为保证公司在投资等方面的合理高效,公司会聘请专业审 计及评估机构进行评估,2025 年公司第一季度的管理费用增加主 要是因为聘请外部专业机构所产生的中介费用有所增加。
问:2024 年的毛利率下降幅度明显,主要原因是什么?未来毛 利率是否会延续这种下降的趋势?
答:国际客户因为产品定位、市场竞争环境等因素与境内客户 存在一定差异,海外客户毛利率通常高于境内客户,受客户结构调 整和产品及技术迭代影响,公司产品毛利率下降 3.33%。报告期内 公司和部分内销客户合作的几款耳机机型毛利率较低,对内销毛利 率水平有较为明显影响。公司直面毛利率下滑的问题,将积极采取 措施通过控费和增收两种方式,维持公司整体毛利率处于合理健康 水平。
问:公司 2024 年出现大额资产减值损失计提,2025 年是否还 会有持续的资产减值损失计提?
答:2024 年公司资产减值损失增加了 3,150.83 万元,主要是因 为下游大客户 ODM 供应商结构调整以及产品机型迭代,原材料 定制化程度较高,库龄增长,从而存货资产减值损失增加 2,271.00 万元;此外,公司对外参股公司业绩下滑,本期计提长期股权投资 减值准备 929.72 万元。公司将严格按照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确 保财务报表更加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佳禾智能(300793)主营业务:消费电子产品 , 主要从事电声产品和智能穿戴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佳禾智能 2025 年一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 4.87 亿元,同比上升 8.95%;归母净利润 1577.5 万元,同比上升 7.63%;扣非净利润 53.29 万元,同比下降 95.11%;负债率 27.51%,投资收益 292.69 万元,财务费用 3.6 万元,毛利率 13.37%。
该股最近 90 天内共有 3 家机构给出评级,增持评级 3 家。
以下是详细的盈利预测信息: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 AI 算法生成(网信算备 310104345710301240019 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