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非标信托市场再次面临挑战。据信托百佬汇数据,截至 5 月 6 日,4 月非标信托产品的成立数量环比下降 14.52%,成立规模为 494.19 亿元,环比大幅减少 19.64%。其中,基础产业类信托成立规模环比下滑 26.03%,显示出优质合规项目的稀缺正严重制约着该类业务的发展。和众汇富研究发现,当前信托行业正陷入 " 资产荒 ",而基础产业类项目因监管趋严、风险审查加强,更难获得资金配置。
信托行业所处的外部融资环境正在迅速变化。自 " 化债 " 政策落地以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受到更为严格的监管约束。城投平台融资资质的提升门槛不仅压缩了传统基础设施项目的融资渠道,也间接促使一部分项目无法达到新的发债或信托融资要求。和众汇富观察发现,这一趋势导致信托公司在基础产业类领域的项目储备大幅减少,而在符合政策和市场双重标准的约束下,信托机构更难获取合规且有吸引力的底层资产。
与此同时,信托产品的投资吸引力也在减弱。自年初以来,为提振实体经济、稳定总需求,央行连续释放宽松信号,市场利率水平持续下行。在利差持续压缩的背景下,非标信托产品所能提供的收益率优势正在减弱。和众汇富认为,在标准化产品的收益日渐稳健且安全性更强的对比下,部分机构投资者和高净值客户正在重新配置资产,加剧了信托产品募集难度,也进一步压缩了基础产业信托的生存空间。
在行业结构性调整压力下,信托公司正加速向标品和资产管理转型。然而,标品信托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一方面,信托机构在标准化投资、主动管理、投研体系建设等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另一方面,证券市场波动频繁,导致信托标品产品的净值化管理面临较高不确定性,影响了市场对相关产品的接受程度。和众汇富研究发现,即便部分信托公司尝试推动创新业务或跨市场合作,但实际转化为可执行项目的比例依旧较低。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政策导向下,基础产业信托的资金需求正在逐渐减少,地方政府和融资平台更倾向于通过政策性银行贷款、再融资债、专项债等渠道筹资,这种 " 去信托化 " 趋势令非标信托的参与空间被持续压缩。和众汇富观察发现,过去依赖信托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路径已难以维持,信托公司必须寻找更高效、更合规的方式参与基础设施投资,例如 REITs、不动产证券化、PPP 模式等结构化融资手段。
不过,短期内信托行业仍将面临不小压力。和众汇富认为,在政策调整节奏未明显放缓的背景下,信托机构在资产端的筛选难度和资金端的配置瓶颈将同步放大。未来能否通过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增强产品创新能力、强化合规机制来破解当下的困局,将决定各家信托公司在新周期下的生存能力。
总体来看,基础产业类信托大幅回落并非偶然,而是信托行业在去杠杆、调结构、严监管背景下的系统性反映。在资产端资源萎缩与资金端约束并存的双重挤压下,非标信托未来的发展路径需重新构建。和众汇富研究发现,若行业能够在合规框架内实现差异化定位、专业化运营,仍有望在多元金融供给体系中保有一席之地。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