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好像一夜之间就多了很多,但每个公司的设计都有所不同。打开小鹏公司的机器人官网,你会发现,他们的口号是 " 最拟人的人形人 "。从体验上来看,把机器人做成和真人一样的模样,显然会拉进和人之间的距离。
我们有幸近距离看到了小鹏 AI 机器人 IRON 工程版,当然这个不是最终的版本,它的身高 178 厘米,体重 70 公斤,拥有 62 个主动自由度。小鹏的机器人团队还在夜以继日地不断优化和迭代,所以最终的产品和形态会和现在看到的有所不同。
从脚的细节上来看,没有脚趾部分,但是有做出了足弓的设计,然后脚型很拟真。可以看到脚踝部分有关节,后部的跟腱部分则有电机负责拉伸。这样的关节设计,可以让机器人走路的时候更像真人,当然步伐的快慢如何提升还需要后续的迭代。
这是大腿和小腿之间的后关节部分,因为是工程版,你可以忽略那些毛刺。这个部分可以帮助机器人完成弯腿,蹲下等人类的动作,也是很重要的发力点,可以看到关节的合金部分很结实。
这个位置是小鹏 AI 机器人 IRON 工程版的腰部关节,可以看到最重要的力量部位。通常腰部力量也是人类的核心力量所在,这个部分的金属关节也投射出厚重感。
另外仔细看的话,会看到腰部中间的位置,有一组摄像头和感应器,这应该是用来感知外界环境的视觉模组。
从腰部部分往两边看,可以看到手臂的设计,那里有个旋转类型的电机,可以把手臂进行左右旋转,类似人类的手臂活动。
逼近细节观察,会发现很多螺丝连接,当然这个是非消费版本,面向行业的产品,一些关节和转轴的暴露可以让我们更清晰地感受到机器人的结构。如果是消费者版本的话,这些元器件最好做一个遮盖。
再来看下胸部的设计,看过去也很拟人化。材质看过去也是非常舒服的,容易清洁,比较细腻。上臂的尺寸够结实,感觉是个肌肉型的,曲臂的中间关节能看清。
当然,机器人最重要的来自于灵巧手。小鹏公司表示其双手按照 1:1 人类双手尺寸设计,具备 15 个自由度。其支持触觉反馈,能够进行精细的操作和交互。你如果仔细看它的手指,可以感觉它的手型比普通人大。这对于一些物品的抓握,或者说是抓取一些更大的部件有帮助。现场的小鹏机器人工程师表示,他们还在不断研究和迭代手部的技术,团队正在尝试将自动驾驶的技术模型框架移植至机器人领域。
小鹏公司表示采用了新一代直线执行器和微型手指关节,扭矩密度相比上一代提升了 20%。这个概念要结合他们在汽车制造上的表现来理解,机器人已经在小鹏的广州工程上投入实训,透露出来的视频画面也可以看到他们可以用手指抓取螺丝,拧紧螺丝。灵巧手不仅要解决抓大的物件抓的牢,拿小的物件也要拿的巧的双重挑战。
现场小鹏的工程师告诉我们,他们的团队正在研发具备皮肤感知系统的人形机器人,有温感、有压感,甚至痛感反馈。如果实现的话,就会看到更加细腻的一个真人感知的产品出现。
再来看头部和颈部的设计。颈部看过去可以看到明显的线缆,这是主要的数据传输和电力线。
另外可以看到脸部设计,是一个玻璃覆盖,里面有声音部件可以和人进行对话。当然,里面应该也是有视觉和一些传感器的,可以观察周遭环境。
IRON 定位是 " 工业场景 L3 级智能助手 ",旨在通过高精度、高灵活性和智能化技术,赋能智能制造与服务业升级。目前,小鹏 IRON 已在小鹏广州工厂投入实训,未来将应用于工厂自动化生产线和门店服务等领域,提升生产效率与服务质量。从实际的一些动态演示上,包括在上海车展上,IRON 以及做了一些行走,走的步态很接近真人,无论是前行还是退行,整体姿态很拟人了。
接下去的挑战来自于软件方面,就是让这个看起来很硬核的人变得更加 " 聪明 " 一点。IRON 会用小鹏最新自研的 3000T 算力图灵 AI 芯片,配合已经在车辆上验证过的鹰眼视觉系统,可实现 720 ° 无死角视野。另外,会用天玑 AIOS 系统,具备自然语言推理与逻辑决策能力,能接收语音、手势及视觉指令。这样一来,这就是个有感情、有智慧的机器人了。
机器人的数据智能化,硬件架构,实际应用等,比起汽车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当然,未来我们也希望看到 IRON 面向个人或者是家庭设计的版本,现在只是走出了第一步。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