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carweekly 13小时前
雷军归来,小米进退失据是有意为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文|东三环斟茶员

4 月 2 日乐道汽车总裁艾特成离任。5 月 1 日蔚来汽车公布销量,乐道品牌 4 月交付 4400 辆。

斟茶点评:

艾铁成的离职为何值得关注?有两个原因:

第一,当我们谈起乐道时,我们实际上在谈论蔚来,更进一步讲,在谈论蔚来有没有未来。

第二,作为宝洁系外企高管的代表人物,铁成的未成似乎有一层象征意义——在中国车市这个刺激战场,最需要甚至只需要中国市场逻辑,when in China,do as the Chinese do。

去年的广州车展上,艾铁成称乐道要在 2024 年 12 月交付破万,2025 年 1~2 月冲击 1.5 万辆、3 月交付量突破 2 万辆,做不到就 " 下课 "。2025 年 3 月,乐道交付了 4820 台车,2025 年 Q1 乐道一共交付 14781 台车,乐道品牌发布至今一共交付 35542 台车。

没做到,但成绩其实谈不上很糟糕。

在谈到下课这个问题时,艾铁成曾经说:" 一走了之其实是最容易的,如果说现在就去谈这个,那就相当于半途而废,我觉得自己格局小了。"

不过到了 4 月初,艾铁成还是宣布了离职。

是科班出身、行业老人更给力,还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在任何行业都有争论。艾铁成历任宝洁管理培训生、洲际酒店大中华区首席市场官、上海迪士尼市场副总裁。2012 年 1 月,艾铁成与秦力洪、李波的联名著作《品牌帝国:宝洁中国商战传奇》发行,他被视为典型的 " 宝洁系 " 出身,受过的培训具有国际经验,擅长与海外资本、运营团队沟通,能够跨行业管理。艾铁成和蔚来的结缘始于 2018 年,他作为蔚来 ES8 首批创始版车主参加了访谈节目《蔚来说》第 20 期。2021 年,他加盟蔚来,出任蔚来高级副总裁、乐道汽车总裁。

额外一提,和外资 " 宝洁系 " 相对应的,还有中资 " 华为系 " ——很多企业创始人对华为的跨行业管理经验也很推崇,十多年前,游戏公司搜狐畅游就引进华为高管搞 " 卓越运作体系 ",不过引起内部矛盾激化,企业剧变。抛开华为车 bu 的合作模式,车企里对 " 华为系 " 管理推崇的也不少,典型的比如零跑。

艾铁成走后的 4 月,乐道销量 4400,不如 3 月。一般来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无论用什么手段,都要冲一把业绩。这个结果可能是乐道的新任负责人很诚实,很务实,也许还在观察,还有个可能是跟吉利一样,要整合了。艾铁成离职时说,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未让乐道 L60" 达到与其产品力相匹配的销量 "。然而他没联系价格来谈,乐道 L60baas 后 14.99 万,性价比很能打,但非 baas 则是 20 万,对手很多也很强。

很多人都说品牌冲高很难,比亚迪,奇瑞,吉利,长安……所有的国产品牌都有一肚子话要说,然而现在看来,品牌 " 下沉 " 似乎也并不容易。比亚迪搞王朝网、海洋网,又搞腾势、仰望、方程豹,一直被诟病网点混乱,但是现在对比着看,竟似乎算是成功经验?

又要独立运营,又要等级严明,然而汽车毕竟不是快消品,baas 方案在非蔚来用户中接受度如何,也很值得检验一番。

乐道的第二个子品牌萤火虫在 5 月也上市销售了,这是定位和蔚来完全不重合的产品,且让子弹飞一会儿。

3 月 28 日,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技术监管机构(O Ž BEKISTON TEXNIK JIHATDAN TARTIBGA SOLISH AGENTLIGI)发布第 1848 号官方公告,中国零跑汽车(Leapmotor)旗下 M1 类车型 C16(VIN 码:LFZ93AN96RD091431)因不符合联合国《第 10 号法规》(BMT 10-son qoidasi,即 R10 标准)的技术要求,被暂停进口至乌兹别克斯坦市场,直至整改合格。

据悉,乌兹别克斯坦 UzTest 实验室 3 月 10 日检测显示,涉事车型电磁辐射强度超出联合国标准限值 16 倍,已违反国际车辆安全认证要求信中称,这种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可能会影响汽车电子设备和其他装置的运行,在某些情况下还会导致系统故障。

4 月 21 日,零跑汽车发布关于零跑 C16 车辆在乌兹别克斯坦复检的声明,称:此前乌兹别克斯坦测试中心 ( Uztest ) 检测零跑 C16 车辆相关事宜,因申请主体并非零跑汽车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授权经销商,其送检意图不明,且车辆状态未知,零跑与乌兹别克斯坦测试中心 ( Uztest ) 均对初始测试结果存在疑虑。因此,4 月 14 日,乌兹别克斯坦测试中心(Uztest),从零跑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处随机抽取两台零跑 C16 车辆进行复检。最新测试结果证实:零跑 C16 完全符合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第 10-06 号法规(UNECE Regulation No. 10-06)的技术要求,该车型电子系统及相关组件均满足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安全标准,并附上了乌兹别克斯坦测试中心(Uztest)声明原文。

这事儿爆出来之后,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 4 月 10 号发微博说,特斯拉的电磁辐射值远低于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特斯拉是怎么做的呢?1234 云云。

然而稍有跟一些国家打交道经验的人就知道,在不同的国家,电磁辐射超不超标,恐怕没有同一个答案。在陶琳发微博的上海,大抵上是不超标的,但在其他地方,可就不好说了。

一带一路是基本国策,也是经济增长线,能带着玩是一定要带着玩的,不能不玩。

但是一带一路这么多国家,每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明发展状况不一。这种差别有多大?最直观的可以看一看自驾旅行博主,比如一个 b 站 up 主,前特斯拉现小米车主 " 春森同学 ",今年刚刚完成了欧亚三十多个国家的自驾游。可以看看在某中亚国家,执法机构是如何操作,如何判定的。

这事儿对中国车企出海有强提醒作用,而电磁辐射到底超没超标,似乎是并不重要的了。

阿维塔最近陷入风阻系数的舆论话题,并邀请马斯克来亲自见证风阻测试。不过这并不重要,不是今天要盘点的事。

4 月 7 日,有消息称阿维塔正在智能座舱领域推进自研,团队包括研发、产品管理、测试等相对完整职能,且已有接近 280 人的规模,部分岗位仍在扩招,有望在 2026 年之后的一些全新车型上搭载自研的下一代智能座舱,实现包括 AI 大模型等前沿技术在智能座舱的部署。

又有消息称,2026 年开始,阿维塔的全新产品将改为主要依托于长安汽车的 SDA 2.0 平台开发。

阿维塔是华为 "hi 模式 " 的典型合作代表,至今推出的四款产品阿维塔 11、12、07、06 全部采用华为鸿蒙智能座舱和智驾。

又,据阿维塔科技一名内部人士透露,这里提到的 " 自研 " 主要是用于海外车辆上。

华为是阿维塔的稳定器,阿维塔是华为的振奋棒:想要华为智驾座舱,不想太个性的,选 X 界;想要华为智驾座舱,又想有个性的,选阿维塔。

长安和华为的蜜月期会持续很久。长安现在最大的变数是东风。

4 月 10 日,德国媒体《经济周刊》报道:德国政府最新发布的联盟协议文件中,悄然删除了此前有关 " 仅允许来自可信国家的元件进入关键基础设施 " 的表述。

这份协议文件一开始的版本在第 9 页指出,关键基础设施的敏感领域未来只能安装来自 " 可信国家 " 的元件。这一表述,被广泛解读为可能针对中国的资通讯设备商,如华为与中兴。

4 月 10 日,德国三个新执政党——基民盟、基社盟与社民党联合发布了修订后的联盟协议。这部分内容表述中," 可信国家 " 被替换成了 " 受信任的元件 ",删除了 " 原产国 " 相关表述。业界相关人士认为,此举极有可能为华为等中国设备商重返或继续深耕德国及欧洲市场扫清障碍。

这则消息有关基础通讯,但实际上不止基础通讯。车载智能通讯是直接涉及社会安全的一部分,要不然前些年也没有 " 特斯拉能不能进政府大院 " 的真真假假、纷纷扰扰了。有感知、能通讯的智能汽车,对个人隐私乃至国家安全的影响,在中国、美国、欧洲都有议题讨论。

北美市场长期以来日系车销量第一,中国市场是德国汽车产业,乃至德国经济至关重要的部分。这也是为什么当欧洲一些政客在跟随美国大统领特朗普的步调起舞时,大众、宝马集团会发出不同声音。

欧洲给中国电动车加关税,仍属于生意的一部分,毕竟不少中国新能源车企的相关产业链已经在匈牙利等国家大规模投产。在加入 WTO 之前,以及之后的一些年里,进口车同样要交高额的关税,合资以技术换市场是中国和欧洲都熟悉的操作。只不过如今中欧汽车市场从欧洲向中国单方面输出,变成了双向交流而已,这对两地消费者是好事,对两地企业也有刺激提升作用。

话再说回来,惧怕竞争的中国车企,还立志做什么百年企业?惧怕竞争的欧洲老牌,也不配再做百年大厂。

一纸禁令或惩罚性关税,才是全球经济的毒瘤。中美对抗无论怎么加剧,中欧关系都会长久。这也是为什么在汽车市场,极端民族主义论调要不得。关闭市场,短期内看是钱给自己企业赚,但长期看是关闭了互励互助,割断了共同价值,隔离了共同命运。

4 月 22 日上午,上海市与丰田汽车公司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在沪举行。

仪式上,上海市政府与丰田汽车公司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金山区政府与丰田中国签署合作备忘录,金山区新金山发展公司与雷克萨斯(上海)新能源有限公司签署投资服务协议,标志着由丰田汽车独资设立的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及电池的研发生产公司,在上海市金山区正式落地。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伟,丰田汽车公司执行董事上田达郎出席并见证签约仪式。

雷克萨斯,虽迟但到。

有很多人尤其是北方的一些消费者,对雷克萨斯的品牌认可不深。实际上,作为丰田的豪华亲儿子,这个品牌本身很有成长潜力,2024 年全球总销量 85 万辆,同比增长 3.3%。在国产新能源突飞猛进的 2024 年,雷克萨斯在中国仍然有 18 万辆的销量,是唯一实现同比正增长的进口豪华品牌,ES 车型是中国进口车连续蝉联的季度销冠。

和有成长潜力的品牌合作,对地方经济也有裨益,而且在部分新势力暴雷的情况下,这种合作显得稳妥且不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如前所述,消费者在选择消费品时,可以将民族主义情绪作为自己的考量因素,但是从政府角度,地方经济民生是第一位的。那些觉得雷克萨斯无足轻重的人,不如想一想,上海为什么是上海,你老家为什么不如上海。你老家的领导对招商引资不积极,鄙视这抱怨那,然后你也要支持你老家领导这么做?

当然了,这么说也有点苛责。还有一些政策层面的绿灯。

结果是,上海以创新独资的方式,不仅抓住了特斯拉,这次又抓住了雷克萨斯。

雷克萨斯目前最大市场是北美,2024 年销量近 38 万辆。

有道是:" 所谓政治,就是把拥护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反对我们的人搞得少少的。" 在全球化经济时代,一起做生意才能得到拥护,不一起做生意,不一定反对你,但是有其他人反对你,他们非利益相关自然也就懒得拉一把。

所以,这何尝不是一种团结一切能团结的力量。

4 月 24 日美国交通部官网消息,特朗普政府放宽对美国厂商研发制造自动驾驶汽车的部分安全要求,以加快部署自动驾驶汽车,提高竞争力。

依据新规,如果自动驾驶汽车仅用于研究、展示和其他非商业目的,美国汽车制造商可申请跳过某些安全规定。变化之一是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系统的安全事故报告流程。

现行标准源于 2021 年 6 月,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发布针对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系统的事故报告流程,要求汽车制造商必须在自动驾驶或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车辆在美国道路上发生出现伤亡、安全气囊弹出或车辆需要拖离现场的事故后,在一天之内提交事故报告,并在接到事故通知后的第 10 天更新报告。而根据美国交通部的最新政策,这一报告的填报内容和适用范围都将被大幅精简。

从东方不亮西方亮,到东方亮了西方跟。

不过最新版本有变化。

4 月 27 日华为乾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联合 11 家车企发布《智能辅助驾驶安全倡议》,呼吁行业规范驾驶辅助系统的宣传与使用。尽管至截稿时问界阿维塔等品牌官网上还有 " 智能驾驶 " 字样,不过相信很快就会跟上倡议。

4 月深陷池州高速事故风波的小米也有动作,SU7 车型原本的 " 小米智驾 Pro" 如今改名为 " 小米辅助驾驶 Pro",SU7Pro/Max 的 " 小米智驾 Max" 改称 " 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 "。小鹏、理想等新势力车企的官网和 app 上也基本都统一为 " 辅助驾驶 " 叫法。

最新版本是东方反思西方追。

东大向来擅长摸着鹰酱石头过河,L3 不知会是谁摸谁。

4 月 17 日《人民日报》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 — 2025)近日发布,将于 2026 年 7 月 1 日起开始实施。

新标准主要修订了热扩散测试的技术要求,在测试条件下,由 " 着火、爆炸前 5 分钟提供热事件报警信号 " 修订为 " 不起火、不爆炸(仍需报警),烟气不对乘员造成伤害 ",进一步明确了待测电池温度要求、上下电状态、观察时间、整车测试条件。

同时,新标准新增底部撞击测试,考查电池底部受到撞击后的防护能力;新增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300 次快充循环后进行外部短路测试,要求不起火、不爆炸。

对于新申请型式批准的车型,该标准将于 2026 年 7 月 1 日实施,而对于已获得型式批准的车型,该标准将于 2027 年 7 月 1 日实施。这意味着已获批车型有 1 年过渡期,但需在 2027 年前完成改造或退出市场。

把这个新规简单概括为 " 不起火,不爆炸 ",属于误导。发生碰撞了要求不起火不爆炸,这不仅锂离子电池做不到,其他部件也做不到。不仅电动车做不到,燃油车也做不到。

这个新规是要求在 " 热扩散测试 " 中不起火,不爆炸。具体来说,在触发电池单体热失控后,在试验环境温度下至少观察两小时,所有监测点温度均不高于 60 ℃。

新规还要求提供热事件报警信号,报警信号的发出时间应不晚于触发单体热失控之后的 5 分钟,而且这段时间内要求无可见烟气进入乘员舱。

那么新规对于电池受损变形的情况是不是没要求呢?并不是,新规增加了电池包底部球击试验,这个试验也有具体流程,大致是以 3 厘米直径的钢球以 150 焦耳从下往上撞击,撞 3 下,覆盖前中后三个位置。

电池模拟碰撞也有标准,大致是前向 49.3 码侧向 26.5 码速度的撞击。速度不快,但有标准就是进步。

把这条消息的细节搞清楚,就能明白为什么有多家车企表示,自家电动车已经符合新规。

就算是通过不了新规的企业,也不是没得玩,上海车展上宁德时代发布了一个 " 磐石底盘 ",宣称 120 码正面中心柱碰撞不起火不爆炸,所以直接买供应商的就行。你嫌贵?那不好意思了,中国车市这么卷,造车有门槛的,供应商方案都买不起的,就不要在这张桌子上不肯下来了。

4 月 30 日,小米汽车推送了 1.7.0 更新,针对 su7ultra,该 OTA 推出了 " 排位模式圈速考核 ",su7ultra 车主需要在指定赛道上达到官方设定圈速成绩,才能解锁最大的 1548 马力,否则会限制在 900 马力。

1.7.0 对速度的限制还包括 " 直线竞速等待 " 功能,要求车辆在 P 档状态下等待 60 秒才能开启 " 弹射起步 "。

1.7.0 的锁马力引起了互联网舆论关注,也引起了 su7ultra 车主的大量质疑。

5 月 7 日,小米汽车发布声明《关于大家关心问题的回答》,提到 " 排位模式 " 功能添加解锁条件,给部分用户带来了困扰,对此深表歉意。收到大家反馈后,已暂停了推送。已升级的少量用户,将会在下个版本更新中解决。

声明中还说," 设计的初衷是为了更好的保障驾驶安全,但没有充分征询大家意见,也没有做好相关功能的沟通说明,工作确实存在不妥的地方。此次事件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任何涉及用户体验的重大更新,都必须建立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未来我们将建立更完善的用户意见收集机制,充分听取用户意见。感谢您的理解和宽容。"

同期还有关于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的内容,随着 " 大鼻孔 " 版 su7ultra 交付,很多车主发现它基本上是心情件,与预期有些违背。

小米对此发表声明,称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在满足复刻外造型的需求之外,还提供了部分气流导出和辅助前舱散热功能。" 我们对此前信息表达不够清晰深表歉意 ",并将采取以下措施:对于未交付订单,可以限时改配,改回铝制前舱盖,对已提车和限时改配结束前选配双风道前舱盖的锁单用户,提供 2 万积分补偿(约价值 2000 元)。

5 月 10 日,一个多月未露面、未互联网发声的雷军,发了一条微博,称 " 过去的一个多月,是我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 "。他感谢了各方支持,称自己 " 逐渐找回前行的勇气和信心,状态开始逐步恢复 "。

1.7.0 更新对于小米来说是个非常规操作。"1500 匹马力只能在赛道解锁 ",雷军在发布会上从未提及,但是在 su7ultra 发售后就一直有人提,这其中甚至包括一部分素质不高、不看自家产品发布会的小米汽车销售。

这个传言是车评人传的,还是其他人传的,无从得知,总而言之,这是个彻头彻尾的谣言。

而 1.7.0 更新,竟然把谣言给坐实了。

这个操作非常不小米。

稍有理智的人都能判断出来:对于目无法纪的人而言,900 马力和 1500 马力没有任何区别,车在于人开,在珠海,200 马力的越野车就能造成两位数死伤。一千马力以上的车有很多,su7 ultra 不是第一个达到的,现在也不是最便宜的。总之,你 su7 ultra 有什么特殊的?

su7 ultra 车主和准车主对此基本是一边倒质疑,典型质疑是 " 买车时说锁马力了吗?敢这么玩的你小米是第一家吧 "。

有一位网友 mattinaX 的评论,甚是犀利,特意摘录一下:

" 不去在意花了真金白银的车主,而去关心舆论、关心那些一辈子不会买你小米产品的人的意见,蠢的要命。"

" 当年路特斯推出 carlton,也是因为便宜大碗,被每日邮报和警察协会要求限制马力,结果路特斯理都没理,该卖继续卖。现在只是网络舆情,你小米就认怂了,看来雷军也沉迷于营销出来的圣人形象,真觉得小米需要背负所谓的社会责任,自己把自己架上道德高地了。"

" 觉得人命关天就去推动法律法规修改,而不是责问一家没有违规造车的车企,这才是现代公民应该有的基本素质。su7 不是第一台大马力车,也不是最后一台。"

归根到底,理性的人支持要么不限马力要么平等地给所有品牌车型都限马力,只有水军才会要求只给小米限马力——而他们其实根本不关心交通安全,他们甚至对事故求之不得,人血馒头正好来爆米花。

至于法规层面,日本限制 280 马力几年后发现纯属脱裤子放屁有百害无一益又取消,走过的弯路还要再走一遍吗?东大比较擅长摸鹰酱的石头过河,什么时候沦落到摸鬼子的石头了?

很多 su7 车主说起了 " 战略定力 ",归来的雷军应该能做到吧。

小米汽车的成功,除了产品力外,很大程度上源于流量,流量总归不会是完全听指挥的,各式各样的传言就是其一。挖空机盖的问题,我印象很深,雷军一开始就说了这是个心情件,而且建议大家不要选。但是流量不爱这么传,流量判断大众不希望仅仅是个外观复刻,就有了各种传言,虽然实际上是微乎其微。这其中可能还有小米高管推波助澜。

小米的现象级成功,跟《哪吒 2》有点像,80 分的质量,120 分的流量效果。在这个过程中,雷军本人没飘,但是难免团队里有人飘。

如前所述,1.7.0 的推出和取消,是很不常规,很不小米的做法。我个人的见解是,这种 " 进退失据 " 也是一次检测,一次解决内部矛盾的工作方法论:让实践效果来说话,打一打一些缺乏定力、脱离用户的内部思想苗头。

只是可怜了一些 1.7.0 版已升级用户,不知小米的处理有没有让他满意,有没有真去拉横幅。

5 月 9 日,有用户在社交平台发帖称,百度地图出现 " 东鹏特饮 " 广告。

图片显示 " 沪霍线 " 的一段公路和另一处弯道上,导航路面上能看到 " 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 " 的广告词,在路旁还竖立着虚拟的东鹏特饮广告牌。

发帖人称:" 每次确认导航信息,广告都横在眼前,严重干扰视线 "" 这一焊死在路面上的广告,想关都不知道怎么关掉。"

有记者联系了百度地图客服人员和东鹏特饮,对方回应称正在核实。

这次事件出来后,网络舆情基本上是对百度一片喊打。从车主角度,自然也是不希望有这种干扰式广告。

东鹏特饮负责投放的工作人员不知有没有想过,这样会不会起到反效果?受干扰的用户会不会气得反而拒绝东鹏特饮?百度地图的人不会替你想这么多,你们自己也不多想吗?只顾着完成形式上的 KPI 就行?

其二,我们需要注意到一个事实:并不是只有百度地图在做这种广告植入尝试。谷歌地图导航过程中也出现过覆盖屏幕下半部分的广告。高德地图也曾因广告弹窗问题被工信部通报过,且存在语音口播广告。

这些暗搓搓的广告不会经常有,但有时来这么一下,确实让车主膈应。

其实导航地图的盈利,目前的确是个问题。高德在运营上曾经比百度还激进,有一些互联网记忆的人应该知道,凯迪拉克 " 洗浴王 "" 大保健 " 怎么来的,就是高德不务正业搞出来的。一开始凯迪拉克品牌方很生气,后来发现好像不影响卖车,也就不再较真了。

有更早一些记忆的人应该也知道,十年前很多车载导航是可以付费的,比如四维图新,每年几百块钱,可以去 4S 店升级更新导航数据。

有人说地图导航是民生工程,不应考虑盈利,但是事实上它现在就是在交给民营企业经营,让猫不偷腥,狼不吃肉,这可能吗?那么,交给事业单位和国企来运营呢?你说交给谁,能保证做得比高德百度更好?他们肯干吗?

从理智角度,我个人是支持百度高德推出付费服务,纯净和升级。导航作为一个事关行车安全的功能,不应干扰司机注意力。盈利思路一直停留在广告上,是百度的悲哀——虽然说高德谷歌也有这种悲哀。这些年来,熟悉游戏行业的人早就明白了一个道理,免费的可能是最贵的,因为不给钱就给你喂屎。现在智能汽车时代,大家都要加深对此的认知和体验了。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华为 宝洁 蔚来 离职 培训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