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人眼睛亮晶晶的。
但当她被绑住,眼睛被遮住,细致观察她的五官才发现:玲珑的鼻子、精致的嘴角 ……
原来眼睛竟成了她脸上最不漂亮的地方。
或许也不是不漂亮,而是那双乌溜溜的大眼睛中,总是直溜溜地透出欲望,
在习惯了隐藏和忍耐的美德下,就成了冲击,叫人害怕,于是也就文化性的 " 不美 " 了。
不知道讨厌郝蕾的人,是不是有这层想法。
很多人喜欢郝蕾,从她轻蔑又饱含欲望的眼睛,第一次出现在《少年天子》中。
最近这段时间,
百无赖聊之下,
重新把《少年天子》放出来看之后,才意识入组时才 24 岁的郝蕾,其演技天分有多惊人。
静妃原本是风光无限的皇后,入了皇宫,却不愿屈服在权利化身的皇帝身下。
发疯似地害掉花束子的孩子,乌云珠的孩子,也设计害过未出世的玄烨,但未成功。(当然不可能成功)
凡是和皇帝好过的女人,她都恨。
因为在这座宫廷里,她要求的平等的爱永远不可能实现,所以只能一直恨下去。
当有一天,她恨到孤独也恨到了绝望,就和同在冷宫的花束子 " 抱团取暖 "。
而被她害掉孩子、害掉宠爱的花束子,非但不恨她,还替她顶罪。
不是无缘无故的恋爱脑,而是在这一眼望不到头的深宫里,早已没有活下去的欲望。
早一点死去,就早一点在另一个自由的地方,来世重聚。
很多眼中的宫廷对食,
但郝蕾本人没有这么理解。
她称之为 " 爱情 ",两个人共同专注在一个情感里面,是彼此保护的关系。
所以疯疯癫癫的静妃,如果只记住她和花束子的百合澡盆戏,而忘了其他所有。
就等于吃鱼只吃了鱼身上最漂亮的一块,而丢了鱼眼、鱼头等最鲜美精华的部位。
一年之后,这双倔强的眼睛,又出现在灯光投射的话剧舞台上。
强光下,穿着红色连衣裙的女孩明明,用力喊出:" 人是可以以二氧化碳为生的,只要有爱情!"
" 来折磨我吧,欺骗我侮辱我贬低我,只要你有本事让我爱你!"
当段奕宏演的马路,以同样炽烈的爱意,将明明绑住:
" 求你,求你告诉我,到底怎么样才能让你爱上我!"
" 我向你献媚、我向你许诺,我能怎么办就怎么办!如果我是天文学家,有一颗星星会叫作明明 ……"
25 岁的郝蕾的那双张扬的、充满生命力的眼睛,第一次被白布遮住,就有了一种脆弱的、易碎的、被摆布的,更符合东亚美学的美。
那些年,郝蕾说,这些角色就是她。
爱也是她生命中双倍的全部," 我不要名,不要利,只要爱 "。
后来,变了。
爱情成了她生命中很小的一件事,成了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事:" 爱情只是生命的某一种表达方式,有的人用事业成功表达,有的人更直接用钱证明。"
于是当这双眼睛再出现在银幕中,少了不甘和凌厉,生命的坚韧反而多出来。
《亲爱的》中,她和黄渤演一对丢失孩子的父母。" 丢了孩子的父亲和丢了孩子的母亲,有什么质的区别?其实就是一个角色。"
但电影短短两小时,每一个独立角色的状态都必须是特殊的,才能被观众看到和记住。
于是黄渤演悔恨、急迫,她就 " 捡漏 " 演恍惚,一种丢了神的状态。戏点完全不在她身上,也塑造了一个让人揪心的等待亲情的母亲。
《黄金时代》里,就更加自信从容。也是丁玲这个充满生命力的角色,更符合郝蕾的喜好。不似女主角萧红,半生漂泊受尽冷眼,最后 31 岁就英年死去。
所以当两人同框对戏,自然也一个大气鲜活,一个依然如当年怯生生地文艺。
郝蕾到今天,演的戏不多,国内三大奖也只拿过一次。
好多人可惜她的演技,同时也有好多人可惜她的嗓音。
戏剧舞台的表现,就很容易分出区别。
郝蕾台词功底很好,是考上上戏前正经去北京学过配音的。
好嗓音配上好音准和好的体验共鸣,就无疑是好歌手的苗子。
而郝蕾,巧了,当下内娱女演员里最会唱歌的前 10 名,不为过吧 ~
她作为明明唱的《氧气》:所有的光芒都向我涌来,所有的氧气都把我吸光。
氧气 - 明明之歌, 郝蕾 - 歌曲合辑
(这首歌原名 zuoai,感受一下,是不是那么回事)
用了好大的力气唱出慵懒的声音,是将对爱情的所有投注放到了歌里。
《亲爱的》里,和 "you know who"、黄渤、佟大为、张译合唱《亲爱的小孩》。
声音很有辨识度,承担的和声部分还叫人惊喜。
好多人以为她之后会出专辑,也希望她出专辑,但不知怎么这期待就没下文了。
前几年,许知远采访她,两人路过唱片店。
她还说特想翻唱陈淑桦,要翻唱一整张的那种,连名字都想好了,就叫 " 我想我是陈淑桦 "。
郝蕾也是 " 不会唱歌的女演员不是好老师 " 的代表,
现在是上海大学温哥华电影学院的表演系主任。
在如今 " 九漏鱼 " 太多的娱乐圈,听她讲话,是真的舒适!
上面,提到易立竞张大嘴问她:那可不是一般的大尺度啊?
一般明星会怎么答?
郝蕾:" 对,又怎样呢?"
被前夫背叛之后。
她痛哭一场,果断离婚:" 如果我保护不好我的婚姻,那我要保护好我自己。"
专业和 " 轻蔑 ",都在她的骨子里。
当然,郝蕾的言语惊人,还是从十几年前自曝理想开始:" 我的目标是做表演艺术家,被写进表演教科书。"
所以后来,她演戏越来越少,被调侃:糊了,都没挤进 75 后的同代大花队伍。
人家才不在乎,本来追求的就不是一个东西。
再后来,有段时间全网铺天盖地夸奖 " 炸裂式演技 ":哭到喊 " 咔 " 都收不住,真情演出,好!
郝蕾:" 这是表演学院大二的演戏水平,连大四毕业的技术水平都达不到,还被行业营销褒奖,那咱们观众又如何能知道什么样的表演才是好的呢?"
很多国际获奖导演都分享过,真正好的表演是努力忍住眼泪,而不是让眼泪没闸地流。
" 只有技术纯熟了,才可能成为一个大演员。演什么角色都演成自己,演成同一个人,那是技术不过关的表现。"
" 因为体验和体现是两个步骤,我体验到了,那怎么体现出来?真正好的表演并不是要做很多样子,而是内心充盈、百转千回,让观众能够看得见。"
文艺圈变成娱乐圈,名和利成了它的根本。
很多学习不好的孩子被塞进表演学院。
在演技综艺指导后辈的时候,也多次劝年轻人一定要多读书,
因为在她看来,看不懂书,意味着揣摩不了情感,读不懂剧本,
" 读不懂书的人怎么能读懂剧本,体会都体会不了,更不要说呈现。"
" 难道我们很没文化吗?"
郝蕾心里的文艺圈不是这样,但如今的娱乐圈嘛 …… 至少在大众印象里,是的。
作为 " 一个演员最基本应该做到什么?做到职业的根本。"
而 " 作为艺术家来说,人格的遗产是作品。"
郝蕾,已经创作了一些被记住的作品,
她喜欢丁玲,经历过革命、动荡种种艰难,乐观活到 80 岁的作家老太太。
她也才 43 岁,生命还长着呢,更多被记住的作品都还在路上。
郝蕾给人签名爱用 " 自在 " 两个字,她又喜欢陈淑桦,
结尾就用一首自由自在做自己的歌,结束吧。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