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刊 5小时前
“唐探”十年:把复杂交给流程,把灵感交给创作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

作为 " 唐探宇宙 " 的重要组成部分,《唐探 1900》承载的不仅是一部电影故事,更是中国电影工业化探索十年历程的某种缩影。它背后的团队竟走出了一条怎样的工业化道路?他们的探索,又为中国电影发展带来了哪些宝贵启发?

作者 | LY
编辑  | 尤蕾
题图 | 《唐探 1900》

在影视产业作品如潮水般涌现的时代浪潮下,观众对优质内容的渴望愈发强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新生活方式倡导者的《新周刊》联手影视文化垂直行业自媒体品牌 " 四味毒叔 ",聚拢影视行业 " 大咖 ",成立「锐 • 荐影视榜推委会」,将一年一度的 " 电影榜 "" 剧集榜 "" 微短剧榜 " 实现常态化评选,聚焦行业新业态。

「锐 · 荐影视榜推委会」旨在通过科学、权威的评选机制,为观众甄选优质作品,为行业树立标杆,推动剧集产业讲好故事,留住人心。其以 " 月结一期、季度总评 " 的节奏运行推动「锐 · 荐影视榜」发布,通过正向激励弥补行业短板。

" 锐・荐剧集榜 "" 锐・荐电影榜 " 第一季榜单(2025 年 1 — 3 月)如约而至。它不仅是对过去一季度优秀作品的褒奖,也为行业从业者提供具有价值的创作参考。

在此,我们也对其中一部入选作品——电影《唐探 1900》及其背后的创作团队进行了深度拆解与剖析。作为 " 唐探宇宙 " 的重要组成部分,《唐探 1900》承载的不仅是一部电影故事,更是中国电影工业化探索十年历程的某种缩影。其创作团队所总结出的从项目立项、策划开发,到拍摄制作、上映发行的一整套标准化管理机制,对其他导演和影视项目同样具有极高的借鉴价值。

为此,我们采访了《唐人街探案世界冒险手册:十周年纪念版》(下称《唐探世界冒险》)一书作者,同时也是资深电影监制、策划、制片人朔方。拥有十余年影视行业从业经验的她,曾深度参与《流浪地球》《中国合伙人》等众多现象级影视项目。而她创作《唐探世界冒险》的初衷,也是源于对《唐探》系列十年创作路径的好奇—— 这支团队究竟走出了一条怎样的工业化道路?他们的探索,又为中国电影发展带来了哪些宝贵启发?

用八个月时间建一座城,用不到半年时间同步筹备拍摄电影《唐探 1900》,时至今日,导演陈思诚都觉得," 整个过程充满了因缘际会,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这件事都不可能完成。"

(图 /《唐探 1900》)

作为总制片人之一,范霞记得,当时工作现场的 5000 多人来自不同单位," 按照常规流程,本应先建造房屋,随后进行外立面施工,再进行内部装修,最后才进行布置和家具摆放。然而,为了确保拍摄进度,我们采取了跨区域施工的方式,房屋尚未完全竣工,内部装修已经开始。一旦局部完工,陈设团队便立即进场进行布置。待陈设完毕,下一团队随即接手。如此反复,四五组人员轮番上阵 ……"

也正是有赖于这种分工明确的协同作业,哪怕很多次 " 感觉‘命悬一线’ ",范霞内心深处其实也从没对结果有过任何怀疑。或者说,每次遇到新的挑战,他们没时间想结果," 只能去想怎么解决,把困难逐个击破 " 。

不光是范霞一人,在创作《唐探世界冒险》时,朔方有个明显的感触,就是她约访的唐探团队成员,无论导演、制片人,抑或是摄影、美术、剪辑、演员 …… 大家有个共同的思维模式,就是无论现实如何变化,所有人都认定," 没有什么事情,是解决不了的 "。

" 影视行业的从业者,这些年大多苦于如何从困境中突围,但是你会感觉他们不一样,都有很昂扬的状态 ",朔方觉得,这有赖于陈思诚带领团队在创作《唐探》系列的十年所累积、建立的工业化流程与体系。" 他们的机制在于,每件事都有标准、有计划、有周期、有收益、有市场反馈。每个人都在解决具体的问题,只要你提问,马上有回应。"

而最难实现工业化的,其实是制片部门和导演部门,也就是由人所控制的部门。朔方在采访同为《唐探 1900》总制片人的钱重远时,对方提到,在完成《唐人街探案 3》(下称《唐探 3》 ) 的拍摄后,陈思诚就希望建立一个强大的制片制作保障体系,辅以财务、法务、宣传发行等周边支持,设有经纪部门和 IP 衍生开发部门,并拓展电影以外的业务和内容 …… 这一整套体系不仅能够为项目提供保障,同时可以为所有参与项目的人带来足够的安全感。

正如钱重远对制片保障的强调,朔方在进行访谈时也明显感觉到,陈思诚着力完成的,正是制片以及导演部门的工业化。" 也就是,一个导演如何建立起一套制约自己的体系。他的制片部门、导演部门,怎样管理这群艺术家。同时,这群艺术家,特别是作为核心决策者的陈思诚,要允许被管理。只要他拒绝,这个团队就没办法实现真正的工业化。"

而这套管理机制的形成,其实正是有赖于团队十间年在泰国、美国、日本三地的拍摄经历,以及由此摸索总结出的实用经验。

由制约而达成的相对自由

让我们将时间回溯至 2014 年。

仍是新人导演的陈思诚,为了将一年前自己在泰国街头夜跑时脑中闪现的唐人街故事落地,将行业中一众优秀的主创——摄影指导杜杰、动作指导伍刚、美术指导李淼、造型指导张世杰 …… 约到北京望京的一家咖啡厅。陈思诚与他们并不相熟,但他非常清楚当时的任务——说服大家投入《唐人街探案》的冒险。

张世杰记得,陈思诚给他的第一印象是 " 特别自信,给每个角色都写了厚厚的小传,血型星座、个性特点一清二楚 "。再看剧本,里面不仅有惊险的情节,还有东南亚的背景," 喜剧和动作搭配得很好,热闹又有意思。" 这让张世杰几乎毫不犹豫就答应了陈思诚的邀约。其他人也类似,一个剧本,让原本素不相识的他们,认定这是一个难能可贵的机会。

然而开局顺利,不代表过程轻松。前往未知之地,和陌生人合作,大家既要和泰国团队在磨合间建立信任,每个人也要有随时扮演 " 救火队长 " 的勇气与能力。

初到泰国,大家对环境都不熟悉,很多拍摄场景都是他们走街串巷摸索出来的。李淼印象中,直到杀青前几天他们还在到处找景。最夸张的一次,是主演王宝强掉到升降机上的那场戏,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楼房。他们给外联制片四个可选外景地,但到了开拍前一天还没谈妥。制片人陈祉希就开车拉着李淼在曼谷到处找,直到凌晨四点,两人突然发现一个在建的大楼,由中国的建筑公司承建。眼见这栋楼非常合适,陈祉希立刻给所有可能联络得上这家公司的朋友发了微信,大概五六十条。两小时后,他们终于等来了回电 ……

(图 /《唐人街探案 1》)

无数这样的紧急时刻,不仅考验着人的执着与耐性,也让这个团队找到了某种工作方法。陈祉希记得,有一次陈思诚坚持要拍一个水上市场," 他误以为我建议更换场景,是因为拿不下他想要的这个市场 "。哪怕陈祉希跟他解释," 再过两天这里就没水了 ",也不能打破导演最初的坚持。陈祉希决定,为他预备另一处同样美丽的水上市场,同时也保留了原定地点作为备用。果然,两天后,原定的水上市场干涸无水。陈祉希趁机打趣说 : " 导演,希望从现在开始,你能对我建立绝对的信任 ……" 陈思诚听后笑了。

还有一次,陈祉希让张世杰也忍不住大笑。张世杰为演员设计定制的试妆造型令所有人惊艳不已,但这并未影响陈祉希在预算上的严谨把控。由于开销无处不在,她会逐一审查造型组的预算明细。看到 " 护士服 " 一项,她立刻上网搜索淘宝最低价,并提议:" 张老师,咱们就按淘宝价来吧。" 张世杰非但不生气,反而非常尊重陈祉希的判断。此后,他们在多个项目中合作," 每次他都能在我有限的预算范围内,尽力做到最好。" 陈祉希说。

朔方觉得,《唐探》系列的制片人 " 都极强 "。他们会告诉导演,‘你的意见我会尊重,也会尽可能提供你想要的。但是我要说确实没有办法,那就是不行’。" 而之所以能达到这种默契,有赖于管理体系的支撑。" 其实创作跟制作本身就是有冲突的。对于一个作品而言,好、快、省很难兼得,三方必然要碰撞。思诚导演的选择是,有人负责盯快,也就是周期;有人负责盯省,也就是成本。这些人按照大家共同商定的计划来跟他摩擦,三方最终找到平衡,大家在合理的周期内,快速高效地工作。" 朔方觉得,这是一种 " 由制约而达成的相对自由的状态 "," 他虽然是整个项目的总负责人,但在成本和周期上,他会真的把权力放给别人,信任专业团队的管理。"

(图 /《唐人街探案 1》)

2015 年 12 月 31 日《唐人街探案》上映,累计票房 8.23 亿元。在《唐探世界冒险》一书中,记录了这样一个细节:炎热的曼谷夏日,拍摄现场的陈思诚靠着墙坐在小马扎上。他忽然问大家:" 万一要是电影挣钱了,咱们第二部去美国拍好不好 ?" 大家安静了片刻,全场爆发出了此起彼伏的:好!好!好!

那时满腔热忱的他们还无法预期,作为中国制片方以好莱坞工会标准拍摄一部电影且全程主控,难度会有多大。只有当 2017 年,他们带着《唐人街探案》的成绩和自以为充裕的资金来到美国,才真实感受到何为一道道 " 看不见的墙 "。

" 哪里的工业化程度高,

他们就去哪拍 "

在讲述 20 多位中国成员身处纽约这个完全陌生的制作环境,如何用 40 天时间指挥众多美国工作人员完成拍摄之前,还是将时间再次拉回到 2014 年。

那年 11 月,国家电影局发起 " 中美电影人才交流计划 ",选派陈思诚、郭帆、路阳、宁浩、肖央等导演前往海外学习。那年,中国内地电影市场总票房接近 300 亿元,但票房冠军仍属于好莱坞电影《变形金刚 4》。陈思诚他们既震撼于世界最先进电影工业的创造力,内心也燃起了对本土电影工业化探索的渴望。

(图 /《变形金刚 4》)

显然,此后的他们,对工业化这一概念给出了完全不同的破题方式。朔方感觉,或许陈思诚从创作第一天想到的 " 解法 " 就是作品的系列化。" 好莱坞系列化的重要特点在于核心人物的贯穿,用角色命运牵动人心,可以说,系列化也是支撑好莱坞商业电影的根基。而他最初就构思了两个人,一动一静的神探组合‘唐仁 + 秦风’。这两个人,可以走到各种各样的地方去。"

这也就不难理解,《唐人街探案 2》(下称《唐探 2》)的背景会设置在美国。" 哪里的工业化程度高,他们就去哪拍。" 朔方说。

《唐探 2》执行制片人张钊维也有类似的判断。" 美国电影制作的特点是工业属性很强,拍摄中的所有细节及方法都有一一对应的规则和案例。这对于我们中国主创团队来说既是挑战,又是一次学习机会。"

的确,从堪景开始,这支中国团队就感受到了美国工会的事无巨细。比如,他们会提前拿到一本 " 生活指南 ",里面详细标注了勘景工作每天的早餐、午餐、晚餐安排,以及停车位置、餐厅和厕所位置等;同时拿到一本 " 工作指南 ",其中包含场景的历史、光位时间、车辆停放位置等。工会也会提供他们满满一桌资料,全都是关于可以用于拍摄的场景,但他们也只能从这些给定的场景资料库中选择,在此之外,都不可选。

至于剧本创作,在格式上不能肆意发挥,而要匹配好莱坞固定的制片管理软件,从预算表到分场景表甚至每日的拍摄计划和通告,都可以在软件系统里直接输出。另外,美国工会要求每个岗位分工清晰,比如导演想把场景里的一个杯子往旁边挪两厘米,他需要先跟翻译说,翻译跟第一副导演说,第一副导演跟道具组组长说,道具组组长再走到场景里进行调整。至于时代广场驾马车的那场戏,据说马是专门从洛杉矶坐飞机来的。虽然纽约也有马,但美国保险公司进行安全评估时提到,洛杉矶的马受过专业训练,更适合参与表演。

(图 /《唐人街探案 2》)

正是这一个个细节,让唐探团队体会倒了严谨背后的限制。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工作时长。" 不论导演多大牌,只要是超过了最长工作时间,谁说想再拍都没戏,因为工会有规矩,到点,拉闸!" 朔方说。

而以《唐探 2》的预算,他们最多拍 40 天,每天只能拍 12 小时,不能超时,不能加班。所以拍摄时,大家上厕所都是跑着。陈思诚每天在现场的口头禅是 " 来来来 "" 快快快 ",以至于美国工作人员也都学会了这两句话。

在这样紧张的安排中,要求每个工组人员必须有极高的执行效率,每一步都清楚自己要什么。演员要保持高效的表演,很多镜头只能拍一次 , 甚至有时演员以为是在走戏,其实已经是真正的拍摄。就像肖央,到剧组那天还没站稳,陈思诚就说 " 来来来,到你了,快快快 "。肖央说:" 那就来一条。" 一条演完,陈思诚说:" 过 !" 肖央直接愣住:" 不是试戏吗?怎么就过了?!"

" 将美国工会这个规整到

有点死板的系统运转了起来 "

但美方工作人员并不会因为你急,而改变工作节奏。导演戴墨记得,拍摄现场每隔两小时就有一位墨西哥大哥托着一个茶几大小的圆盘走进来,里面装着各种小点心。" 这边拍戏急得汗都下来了,那边墨西哥大哥开始给大家发上小零食。思诚导演还在‘快快快’‘来来来’,美国工作人员已经吃上喝上。因为工会有规定,工作六个小时必须吃饭。"

但也正是由于身处极限状态,反而激发出每个人的最强能量。朔方甚至觉得,唐探团队在逐渐适应好莱坞的工作方式后," 通过调整自己,慢慢将美国工会这个规整到有点死板的系统运转了起来 "。

就像申请中央大街作为取景地,最初,美方工作人员笃定地表示,肯定批不了。陈思诚急中生智,对他唱起:"I believe you can fly,I believe you can touch the sky……" 对方绷不住,边笑边表示再去试试,结果居然真的申请下来了。

(图 /《唐人街探案 2》)

戴墨印象中,类似这样 " 很燃 " 的时刻还有很多。比如,为了节约开支,大家每天坐着小巴或者一起挤地铁去片场,反倒让他们有了一种回归学生时期的美好感觉。还有拍摄中央车站大厅全景那场戏,拍摄时间还剩 15 分钟,但车站的门又很矮,他们需要先拆掉摇臂上的一些零件,才能把摇臂顺利推进去。就在大家在放弃与继续间摇摆时,美方机械组组长坚定地表示:" 没问题,我来帮你们完成。"" 我们和美方机械组的人一起拼命抢时间,所有人都在帮忙,最后成功地完成了这个镜头。" 拍完那一刻,戴墨感觉这就是他们的 " 最后一分钟拯救 "," 那种感觉太提气了!"

无数这样的瞬间,对唐探团队而言,无异于一堂堂鲜活的工业化流程进阶课。他们感受到美国工业化体系像一个沉默有序的机器 , 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职责分工。而从制片管理到现场执行,所有事务都严格遵循工会规定。团队成员各司其职,任何偏差都可能影响整个链条的运行。但同时,他们也都是电影人,希望创造一些突破常规的奇迹。

(图 /《唐人街探案 2》)

陈思诚清楚,美国工会的经验很难完全照搬," 但我希望我们的团队至少能够从中借鉴一些好的东西。" 事实确也如此。就像李淼在参观美术制作车间时发现,美国的车间区域分得很清楚,有完整的流水线,设备齐全。中国的剧组很多都是临时抓人,工具现买,浪费很大。回国后,李淼鼓励国内的小工作室也去做这样的专业化提升。" 现在国内横店、青岛、深圳都开始出现类似的小工作室。越来越多这样专业化的工作室能够稳定生存,才能支撑起完备健全的产业链。"

" 把复杂留给流程,把灵感交给创作 ",在对唐探团队持续的访谈中,朔方发现,正是《唐探 2》让大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工业化的重要性,而他们也在实践中改良出一套适合国内体质的系统流程工作的方法。在朔方看来,这套方法对于其他导演和项目同样有效,它提供了从立项到策划开发、拍摄、上映一整套可借鉴的管理机制。" 毋庸置疑,这对行业也是有帮助的,他们的实践使中国电影的制作流程向更加专业化、精细化的方向推进。"

" 观众的不满意,

是创作者改变的动力 "

2018 年 2 月 16 日《唐探 2》上映,最终以 33.98 亿票房斩获 2018 年中国电影票房榜第二名。一年后,《唐探 3》开机。这一次,唐探团队来到了哪怕好莱坞都会望而生畏的 " 规则丛林 " ——日本东京。

由于日本电影市场相对封闭、独立,因此更为考验唐探团队的适应能力。不止一个人和朔方提到,美国相对自由,在框架内,只要说清楚,事情基本都能行。但日本的规则更为繁复,带有明显的文化特性。就像中方制片的工作目标是 " 保护拍摄过程不被打扰 ",而日方制片的目标永远是,确保路过的行人不被影响。

李淼记得一个细节,如果从一个地方搬道具到另一个地方," 他们会专门画一条路线,必须按这条路线走,哪怕其他地方没有任何障碍、不会干扰到别人,也不行。"

至于一场在地铁里的追逐戏,日本工作人员提出的要求是—— " 禁止在地铁奔跑 "。还有一次,团队要拍一座桥 , 他们需要提前把设备的具体位置图提交给警察局,从拍摄角度到移位路线都要标明。以至于大家产生了某种错觉——这是到警察局开摄影班了?

(图 /《唐人街探案 3》)

制片人尚娜感慨,在面对不同文化的碰撞以及跨社会形态的博弈时,团队成员彼此激励非常重要。而唐探团队正是凭借以往摸索出的流程与经验,以及磨合出的张弛有度的工作方式,才在异国他乡逐渐扭转困局,把不利环境尽可能转化为机会。

2021 年大年初一,《唐探 3》上映,以 45.23 亿元的票房位列 2021 年度内地电影票房排行榜第三名。但随着观影人数的增多,一些争议开始出现。同为电影从业者的朔方觉得 " 观众的不满意是创作者改变的动力。被批评本身也是创作和制作上进步的机遇。" 我们可以看到,类似春节档期《唐探》系列和《熊出没》系列的工业化流程,在和观众一年年的 " 交流 " 中有余力 " 试错 " 和进步,的确最大限度地保障了电影品质和品牌的商业价值。" 我们能看到越来越多这样的系列电影品牌在盈利之后,将盈利部分转化为对电影行业工业化的基础建设。"

要让青年人 " 像 NBA 新秀一样

不停上阵,去比赛、去锻炼 "

可以说,《唐探》10 年,也是国产电影突飞猛进的 10 年。从 2015 年到 2024 年,年度票房冠军这个位置上再没有出现过一部好莱坞进口片。" 下一阶段,大家会越发做细做精,也会更加追求商业性、艺术性与技术性的最佳融合。我们始终处在一个又一个竞赛里,永远不可能停止这个状态。"

而竞赛中,需要不断有新鲜血液注入,因为年轻人与生俱来的与时代共振的能力,会带来崭新的创作思路。而为行业造血、助力新人,显然也是陈思诚的目标。在不久前举行的第 15 届北京电影节上,作为项目创投终审评委会主席的他,直接把路演变成了 "Boss 直聘 " 现场。同时他提到,他所创办的 " 壹同 " 会以 5 万— 20 万元现金奖励以及签约发掘新人,用命题写作、高效流程和工业化经验为青年编剧铺路,让好故事快速落地。

其实早在《唐探 2》创作时,陈思诚就已经通过唐探网剧,从上百个青年导演里选拔出柯汶利、戴墨、姚文逸、来牧宽四人,让风格不同的他们分别执导剧集,上手实践。" 这些人就像 NBA 新秀一样不停上阵,去比赛、去锻炼," 在朔方看来,其实扶持新人并不容易,就算已经成功的导演,如果没有足够的心力,也很难支撑年轻人的 " 种子轮 "," 你自己都够难了,还要承担另外一个人在创作中的艰难困苦,包括解决他的情绪问题。" 而陈思诚之所以愿意且可以做这件事,依旧有赖于他和团队摸索出的工业化流程," 它既辅助成熟导演,也辅助新人,用相对完善的机制在保障所有人实现梦想的同时不被现实拽回地面,让更多作品爆发式提升。"

唐人街探案剧集版。(图 /《唐人街探案》)

当然,时代在前进,观众也在进步。一旦缺乏创新,不再为观众带来惊喜体验,电影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对唐探团队而言也是如此——他们无法简单地重复已被验证的模式,只有不断地踏上新一轮 " 冒险之旅 ",不断革新自己。

一如陈思诚所感慨," 曾经我们看历史,觉得那些人与事离我们很远;今天,我们才意识到自己也身处历史的一页,命运无不与大时代相连。" 对于包括唐探团队在内的所有中国电影人而言或许都是如此——山高水长,还有很多共同的冒险在前方等待着他们,还有很多故事没有讲完,还有很多梦想要去实现。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唐人街探案世界冒险手册:十周年纪念版》)

锐 · 荐电影榜

锐 · 荐剧集榜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中国电影 工业化 导演 流浪地球 陈思诚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