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话题 # 支付宝微信 自动扣款服务 # 登上微博热搜。
有网友发帖称,如果你使用过 App 的 " 先用后付 " 或 " 离店再付 " 之类的自动扣款服务,相当于给了对方 " 免密支付 ",也就是 " 直接扣款 " 的授权,而且这个授权基本上都是没有期限。这意味着用过一次免密支付以后,这个商家或 App 随时可以从你账户里扣款。
该网友还举例称有个 " 倒霉蛋 ",租车 5 年以后,被租车公司从支付宝直接划扣了 1100 元违章扣款。当事人此时方才察觉,此类授权长期有效,商家可随时发起扣款,其主动权完全取决于商家的自律,消费者处于相对被动的境地。
若要起诉和追回,很麻烦。
不少网友听闻开始担忧自己的资金安全。部分网友表示,自认为平日里很谨慎,从未主动开通免密支付和先用后付,但排查一遍发现开通前述服务的扣费项目竟不少。
对此,支付宝客服表示,开通自动代扣的免密支付时需要跟商家签订协议,只有用户授权了,商家才能扣款,在签订协议时会显示具体的扣费周期及扣费金额等信息,但超出协议内容的费用不会进行扣款。用户的资金是安全的,未签订、未授权的内容款项是不会乱扣费的。用户也可以选择不开通、不签订相关的自动扣费服务。
微信支付客服表示,自动扣费业务授权的期限要以开通时显示的页面为准,在签约页面会显示具体的扣费频次、后续扣款金额等信息,不会存在乱扣费的情况。用户也可以通过相关路径核实自己账户开通的自动扣费业务,关闭自己不需要的服务。
但问题的关键是,有些扣费内容是不知不觉或者手滑就被开通了,且久而久之也忘记了这件事。
另据介绍,在某投诉平台上有近 6 万条投诉涉及 " 免密支付 ",包括用户在不知情情况下被开通 " 免密支付 ",无法取消、开通后乱扣费等问题。
此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提示,网络购物谨慎使用 " 免密支付 ",避免因权限过度开放引发资金损失。
为降低盗刷风险,中消协建议消费者非必要不开启 " 免密支付 ",若需保留部分免密服务,建议单独设置。
如何关闭免密支付、自动扣费、先用后付设置呢?咱们一个个来:
苹果账户:找到手机设置 — Apple ID — 订阅(会显示 " 订阅中 " 和 " 已过期 " 两种订阅栏目)— 选择 " 订阅中 "App 会员信息,点击 " 取消订阅 " 即可。
安卓手机(可通过 Google Play 或手机设置进行管理)
以荣耀手机为例:打开手机,进入设置,依次点击 " 账号中心 " — " 付款与账单 " — " 自动续费 ",选择需要退订的 App 业务即可。
支付宝:依次点击 " 我的 " — 右上角 " 设置 " — 支付设置 — 免密支付 / 自动扣款,选择关闭自动续费签约服务(建议保留城市公共交通项目)。
别忘关闭信用类授权:需在 " 我的 " —— " 芝麻信用 " —— " 我的 " —— " 服务管理 " 中解除第三方授权。
微信:依次点击 " 我 " — " 服务 " — " 钱包 " — " 支付设置 ",在这里可以管理 " 自动续费 " 和免密支付选项,点击进入可以看到开通相关服务的商家,在页面底部就能关闭续费项目。
需要注意的是,仅在 App 中取消自动支付也不能万事大吉,此前有报道,一用户在开通连续会员后立刻关闭自动续费仍没躲过自动续费的套路。
对于苹果用户而言,仅关闭客户端的自动续费还不够,哪怕是卸载 App 也不会取消,一定要去支付软件里找到并关闭才行。
所以,苹果 iOS 用户取消自动续费的方法,要分三步走。
第一步,在 App 内取消连续包月 / 包季 / 包年服务。第二步,参照前述苹果账户的操作,在 Apple ID 的【订阅】里进行取消。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在微信和支付宝查看和取消自动扣款。
其他平台
淘宝:我的淘宝——右上角设置——支付设置,即可管理先用后付、小额免密支付服务。
京东:我的——设置——支付设置,即可管理小额免密以及先享后付等服务。
拼多多:在个人中心——右上角设置,即可进入免密支付或者先用后付设置,关闭不需要的服务。
抖音:我——我的钱包,右上角设置,管理免密支付和自动付款。
小红书:左上角 " 三 " ——钱包——右上角 " 设置 ",进入支付设置页面即可管理先用后付。
滴滴出行:我的——钱包,右上角支付设置,可管理免密支付和一键付款。
美团外卖:我的——钱包,点击右上角 "..." 进入便捷支付,可管理极速支付、自动扣款、先用后付等。
饿了么:我的——我的钱包,可管理先享后付;再点击右上角设置,可管理免密支付。
以上规避 App 自动续费的方法你学会了吗?赶紧拿自己和家人的手机自查一下吧!别被扣费了还不知道。
编辑:cc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