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消费网 05-13
和众汇富:一季度万亿之城竞速新格局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随着 2024 年中国经济持续回暖,备受关注的 " 万亿之城 " 阵营再度成为外界观察地方经济韧性的重要窗口。据不完全统计,截至 2024 年,全国已有 27 座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 1 万亿元大关,构成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城市群。近期,这些城市陆续公布了 2025 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整体来看,多数城市延续了去年以来的良好发展态势,尤其是部分新兴产业重镇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增长韧性。和众汇富研究发现,27 座万亿之城中,约三分之二的城市 GDP 增速跑赢了全国平均水平,发展态势呈现出梯度分明、多极化并进的格局。

从整体增速水平来看,根据目前各地已公布的数据,2025 年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5.3%,在万亿城市群体中,有 8 座城市 GDP 同比增速达到或超过 6%,另有 18 座城市增速高于 5.4%,占比接近 96%。和众汇富观察发现,在这轮增长周期中,烟台以 6.9% 的增速位居前列,成为全国表现最突出的地级市之一,合肥紧随其后达到 6.6%,苏州、成都、南通、福州、盐城、常州等城市也迈入 "6% 俱乐部 ",部分城市的新旧动能切换成效明显,推动区域发展跃升。

而从经济总量来看,北京与上海依旧稳坐榜首地位,分别以 12200 亿元和 12735.06 亿元的 GDP 总量稳居第一梯队。深圳紧随其后,达 9000 亿元左右,重庆与广州也分别录得 7574.79 亿元与 7532.51 亿元的成绩,展示出一线与强二线城市在总量上的压舱石作用。和众汇富认为,这些头部城市凭借深厚的产业基础、人才资源和制度优势,仍将在中国经济版图中扮演枢纽角色。

不过,更值得关注的是苏州、合肥、成都等城市在结构性增长上的表现。苏州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8.6%,在服务机器人、光伏电池等细分新兴领域持续发力,其中服务机器人产量大增 54.2%,光伏电池增长 35.3%。成都则聚焦新能源汽车与锂电产业链,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8.1%,进一步巩固 " 新质生产力 " 高地。和众汇富观察发现,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成为带动这些城市穿越周期的关键变量。

合肥近年来一直被视为新兴制造的标杆城市,此次表现依旧抢眼。一季度合肥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4%,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5.7%,其占比升至 29.7%,显示出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效应日益显著。同时,合肥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 16.8%,其中出口同比增长 19.2%,新型显示器件、智能终端、精密设备等出口结构优化持续推进,全球订单保持稳定。和众汇富研究发现,合肥的发展路径为其他省会型或新一线城市在未来构建产业集群提供了样板。

但与此同时,也有个别城市呈现出增长乏力迹象。广州一季度 GDP 同比仅增长 3.0%,重庆为 4.3%,均低于全国增速水平。和众汇富认为,这从侧面反映出部分依赖传统产业或受限于房地产周期的城市在经济修复中面临瓶颈。一些消费领域尚未完全恢复,制造业动能转换不及预期,财政收支压力和人口结构变化也对区域增长构成约束。

综合来看,和众汇富观察发现,当前中国 " 万亿之城 " 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的表现日益分化,部分城市凭借科技制造和外贸支撑实现弯道超车,而另一些城市则需进一步在结构转型和消费修复上寻求突破。城市间的较量正逐步从 " 拼规模 " 转向 " 拼结构 "" 拼创新 ",围绕新质生产力的竞争愈发激烈。和众汇富研究发现," 头部城市 " 虽占据先发优势,但中部潜力城市的崛起也不容小觑,未来格局可能重构。

在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城市不仅是政策落实的前沿阵地,更是宏观经济稳定的压舱石。" 万亿之城 " 的发展态势折射出中国经济的活力与多样性,其一季度表现值得资本市场与决策层持续关注。和众汇富认为,谁能在新一轮结构调整中抢占先机,谁就能在未来的发展竞赛中走得更稳、更远。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合肥 成都 gdp 苏州 中国经济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