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管市场马太效应凸显,三巨头撑起半边天。
文 / 每日财报 栗佳
在保险市场上,当负债端将 " 防风险 " 置于核心地位,实施更加严格的管控措施时,资产端却不断放宽限制,得到了较大的自由度。这一背景下,一系列有利于资产端发展的政策被推出,为保险资管机构带来了重要的机遇。因此,保险资管机构在当前的保险行业中经营发展如何自然备受关注。
截至目前,除华夏久盈资产因处于风险处置期年报暂缓披露外,其他 34 家保险资管公司均已陆续对外公布了 2024 年年报。据《每日财报》统计,整体来看,这 34 家保险资管机构在 2024 年实现营业总收入合计 416 亿元,同比增长 14.41%;净利润总额合计 185.07 亿元,同比提升 17.4%。
同时,34 家保险资管公司的 2024 年净资产收益率(ROE)均值为 26%,相较于上一年度的 16.1% 提升了近 10 个百分点。
从机构表现看,超六成机构(21 家)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长,仅 9 家机构两项指标同步下滑,反映出行业整体景气度提升。而在反映一家机构股东回报能力的 ROE 重要指标上,不同机构间差距较大,显示出分化特性,最高达 69.22%,最低为 -6.62%,意味着各大保险资管机构核心竞争力差异化显著。
华泰资产相关负责人分析指出,政策红利与资本市场环境改善成为 2024 年保险资管公司营收、净利普涨的核心驱动力。去年国家出台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政策,叠加资本市场改革深化,权益市场与固收市场表现回暖,直接带动保险资管机构投资收益攀升。同时,部分中小机构凭借市场化考核机制、灵活管理架构等优势,实现业绩跨越式增长,凸显行业内部经营模式的多样性。
保险资管市场马太效应凸显,
" 三巨头 " 撑起半边天
2024 年,保险资管机构的头部格局仍保持稳定,管理规模最大的 3 家公司——国寿资产、平安资管、泰康资产,仍为营收和盈利榜单前列,这 3 家的营业收入都达到 40 亿元以上、净利润都超过 24 亿元。
不过," 三巨头 " 的营收排名却出现一定变化,平安资产营业收入罕见跌出市场前三,被国寿投资超越,而国寿资产和泰康资产营收净利则依旧分列一二名。
具体而言,国寿资产 2024 年合并营收、净利润分别为 67.03 亿元、38.57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27.5%、34.08%,较上一年实现快速增长。截至 2024 年末,国寿资产管理资产规模超 6.3 万亿元,服务实体经济规模近 4 万亿元,中国资产管理规模排名第 1 位,亚洲资产管理规模排名第 2 位,全球资产管理规模排名第 32 位。
平安资管 2024 年实现营收 40.45 亿元,净利润 24.51 亿元,两项核心指标增速却出现双跌局面,分别为 -5.39%、-9.36%,尤其是在营业收入上,平安资管被国寿投资反超,罕见跌出市场前三,掉落至第四位。
管理规模方面,据中国平安 2024 年报,2024 年末平安资管的资产管理规模为 5.8 万亿元,直接对实体经济累计投资规模超 1.5 万亿元,2024 年新增投资规模超 600 亿元,在全球资产管理公司 500 强中排名第 33 位。
泰康资产 2024 年实现总营收 62.82 亿元,同比增长 23.11%;净利润为 28.43 亿元,同比增长 36.47%,营收净利增速同样也处于较快增长水平。据泰康资产官网披露,该公司目前管理规模超 4.2 万亿元,其中受托管理的第三方资产总规模超 2.5 万亿元,养老金管理规模超 1 万亿元。
以此作为计算,国寿资产、平安资管和泰康资产凭借股东优势拥有巨大的资产管理规模,以及行业必备的稳健投资风格和相对长期的资产配置策略,不仅对国内整个资管行业贡献了超 40% 的收入,而且净利润几乎也占据了行业半壁江山。可见,我国保险资管机构的头部格局仍保持稳定,强者恒强。
值得一提的是,除三家头部保险资管公司外,2024 年国寿投资营收首度跻身行业第三位,净利润排名则依旧是第四,而且该公司的业绩增速也是排名前四机构中最高的,当期实现营业收入 42.33 亿元、净利润为 15.49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高达 28.22%、56.99%。
根据国寿投资官网披露,截至 2023 年末,公司累计签约规模超 8000 亿元,管理资产规模超 5000 亿元。此外,中国人寿 2024 年财报还显示,截至 2025 年 12 月 31 日止三个年度,中国人寿委托国寿投资进行投资和管理的资产的新增签约金额年度上限分别为 1200 亿元、1400 亿元和 1500 亿元。
太保资产、太平资产、华泰资产等 7 家公司则紧随其后,营业收入都位居前列,2024 年各自所录得营收总额也都高于 10 亿元。
但同时仍有 23 家保险资管公司营业收入不足 10 亿元,其中,在 2021 年 8 月成立的安联保险资管,以及 2023 年 10 月开业的中邮保险资管 2024 年营业收入双双翻倍,同比增速超过 120%。
值得注意的是,与 25 家公司营收普涨不同的是,中英益利资管、光大永明资产、太平资本、人保资本、平安资产、民生通惠资产、大家资产、华安资产、生命资产这 9 家公司的营业收入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首尾盈利分化,
22 家盈利增长 12 家下滑
纵览整份盈利榜单,相较上一年,2024 年保险资管公司净利润增减不一。在 34 家有可比数据的保险资管公司中,有 12 家盈利下滑,22 家盈利增长。
在盈利增长的公司中,长江养老、国华兴益资管、合众资产、交银资产和安联保险资管这 5 家公司,净利润较上一年实现超 60% 以上的增长,其中安联保险资管净利润更是实现翻倍。这既有基数较低的原因,也有业务增长较快的原因。
就以盈利增速较快的国华兴益资管和安联保险资管为例,其中,国华兴益资管 2024 年实现营收 3.01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54.7%;净利润达 1.5 亿元,同比大涨 85.2%。资料显示,国华兴益资管成立于 2021 年 5 月 18 日,由国华人寿和新理益集团共同发起设立,是中国第 30 家综合型持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公司注册资本金为 5 亿元。国华兴益资管自成立以来,以受托管理控股股东国华人寿投资资产为起始点,循着专业化、市场化的经营思路不断发展壮大。
而安联保险资管 2024 年的营收和净利则是均实现了翻倍式增长,分别为 2.67 亿元、0.16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高达 120.97%、135.17%。据公开信息,安联保险资管于 2021 年 7 月 27 日获得我国监管部门批准开业,成为中国首家获批开业的外资独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注册资本为五亿元,同时其控股股东安联(中国)为我国首家获批开业的外资独资保险控股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除 " 三巨头 " 及国寿投资霸榜前四名外,太平资产、太保资产位居盈利榜第五、第六位,2024 年分别录得净利润 9.32 亿元、8.31 亿元,对应同比增速为 -4.36%、12.98%;华泰资产、新华资产、阳光资产、人保资产净利润则分居行业第七至第十位,分别达 8.27 亿元、7.57 亿元、7.06 亿元、6.35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31%、17.95%、3.27%、27.58%。
而在 12 家盈利下滑的保险资管机构中,降幅最高的是中英益利资管,已经快达到浮亏边缘,去年净利润仅有 0.05 亿元,同比大幅下降了 81.85%;同期营收也不容乐观,同比下滑了 39.28% 至 0.64 亿元。
平均 ROE 达 26%,
民生通惠遥遥领先
除了业绩层面外,ROE 指标也受到市场高度关注,这能反映一家机构的股东回报能力,也与市场化程度和能做到的激励机制程度相关。一般而言,一家保险资管公司的 ROE 数值越高,意味着对股东回报能力越强,内部效能也就越高,反之则越弱。
《每日财报》据 2024 年年报数据估算,34 家保险资管机构 2024 年整体 ROE 平均值为 26%,较 2023 年大幅提升 10 个百分点,已经扭转了该指标连续三年下滑的局面,处于相对较高水平。
但另一方面,不同机构之间 ROE 差距还是很大的。其中,民生通惠资产 2024 年 ROE 持续领跑,高达 69.22%。民生通惠资产作为中小型机构代表,通过高弹性的权益投资策略与轻资产运营模式,连续多年保持 ROE 领先,凸显 " 小而精 " 的竞争优势。业绩方面,民生通惠资产 2024 年表现并不如意,实现总营收 4.36 亿元,同比下降 3.25%;净利润为 2.67 亿元,同比下滑 2.15%。
此外,泰康资产、中邮保险资管 2024 年 ROE 也已经达到 30% 以上,永诚资产、华泰资产、平安资产、建信保险资管、太平资产、国华兴益资管、阳光资产、工银安盛资产 ROE 均超过 20%,都属于较高水平。
可以看到,不少中小型保险资管公司,ROE 数值存在较大差异,揭示行业内部效率分化显著,中小机构股东回报优势参差不齐。而大型保险资管机构 ROE 水平虽低于行业均值,但在 " 规模优先 " 以及凭借万亿级管理规模形成稳定利润底盘加持下,可以实现规模与效益的长期动态平衡。比如,泰康资产、平安资产等通过 " 大健康 + 资管 "、" 综合金融生态 " 等差异化战略,在保持规模优势的同时提升资本效率,2024 年两者 ROE 分别高达 33.56%、25.94%,股东回报能力和内部效能不断得到提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