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为指南者留学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北京事业编招留学生不看 QS,开始看软科排名了。
QS 排名作为国内留学圈最有影响力的排名,一直是许多 HR 招聘时的依据,也是许多留学生和家长选校时参考的重要指标。
" 国内招聘留学生就看 QS 排名 "这个观念已经深刻烙印在了大家的认知中,然而却忽略了软科排名在中国的认可度和覆盖面。
首先我们先回顾下去年在留学圈引起 " 地震 " 的重磅消息:继 2024 年北上广选调政策对留学生收紧后,2025 年北京、广东、四川等地直接官宣不再接受留学生参加选调。
我们这次就以 2025 年北京定向选调政策为例:2025 年北京选调政策只面向北京大学等 43 所 " 双一流 " 建设高校和北京交通大学等 25 所高校 " 双一流 " 建设学科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留学生被彻底排除在外。
即便如此,与北京选调同宣的 " 优培计划 " 还是分给了留学生 " 一碗羹 ",还没有对留学生 " 赶尽杀绝 "。
什么是 " 优培计划 "?
北京市 " 优培计划 " 是针对市属企事业单位开展的专项人才选拔项目,入选者将获得事业编制。招聘单位涵盖研究院所、医院、学校以及国企央企等,工作性质聚焦专业性与技术性领域。
例如,研究院所主要开展科研创新工作;医院以医护诊疗为主;学校则涉及教学与管理等相关事务。
" 优培计划 " 的招聘对象除选调生涵盖范围外,还包括两大特定群体:
北京 " 优培计划 " 招聘对象
其一为北京工业大学等 20 所北京市属高校高精尖学科的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
其二是在 2024 年 8 月 1 日至 2025 年 7 月 31 日期间,取得世界排名前 100 名(以 2024 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作为评定依据)国(境)外院校研究生学历学位、学制 1 年及以上、尚未落实工作单位,并且本科阶段就读于 " 优培计划 " 面向的国(境)内相关学校(学科)的留学回国人员。
去年北京选调的计划出台后,大家的目光都放在了 " 选调拒绝留学生 " 上,却忽略了北京优培计划中对海外留学生的院校要求。
根据政策中的明确要求,这次北京优培计划对于留学生的筛选是依据 2024 年软科世界大学排名,而非大家常规认知中的 QS 世界大学排名。
这下让那些在申请季选校阶段高呼 " 我要进 QS 前一百 " 的学生一下子措手不及 。
港五中只有港大在前 100?
要说 " 只看软科前 100,不看 QS" 最大的受害者应该就是中国香港的院校。
要知道港校在 25QS 中的排名可是相当吃香,港三集体冲进了前五十,港五也全部处于前一百的行列。
而在 24 年软科世界大学中仅有港大入围了前一百,并且排名也并不算高,只位居 69 位,在 QS 中名列前 20 的风光不再,也只能退居世界排名第二梯队。
而我们常说的港三中的另外两所,港中文和港科的排名就更加离谱了。
港中文退步到 100 开外不说,港科竟沦落到 200 名之后,甚至比不上在 101-150 之列的港城和 151-200 之列的港理工,位列港五中的最后一名。
港大作为港五中唯一有机会进入北京优培计划的独苗,向来在考公考编这一块有着独特的优势。
去年十月,教育部发布了 " 国优计划 " 的第二批高校入围名单,港大作为香港高校首次进入试点名单的院校之一,只要是应届本科理工科毕业生或正在修读理工科的硕士学生均能够参加,参与的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豁免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直接获得内地教师认证。
目前据香港教育局透露:港大、港中文的首批国优计划学生,将于 2025/26 学年入学,也就是从 25fall 开始,大家可以报名 " 国优计划 "。
无独有偶,港大毕业生在考公考编上也相当具有竞争力。在今年上海公务员录用名单中,来自港大的留学生以绝对的数量优势上榜,共有 5 名港大的留学生被录用。
而在今年财政局的 10 名留学生录用名单中,港大也是上榜的中国香港院校中仅有的两所之一。
大湾区的公务员考试还为香港硕士生设置了专门的岗位,同时,在语言方面会粤语的港大毕业生可能会有一些优势,另外,大湾区也更认可港校学历。
而英国地区院校更是只有 8 所学校上榜,我们常说的 G5 和 " 王曼爱华 " 中除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以外均在榜上,可以说只有 LSE 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说完中国香港是 2024 软科前一百名中上榜数量最少的地区,就要说到美国成为了此次最大的受益者,共有 38 所美国学校位列前一百,占据将近半壁江山。
而在 25QS 中美国地区也只有 25 所学校位列榜单前 100 名,像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南加州大学这类优质的美国高校,虽然没能闯进 QS 前 100,但好在这次在北京 " 优培计划 " 的院校名单之内,也能在北京的考公考编中有一席之地。
同样美国留学生在体制内也享有更多的福利,比如在公务员体系和事业单位中,学历往往与薪资待遇和晋升机会挂钩。
一些地方规定,美国留学硕士在实习期满后,可直接享受副科级待遇;在评职称时,硕士通常会直接从中级职称起步,相比本科毕业生或国内较低学历者,起点更高,晋升空间也可能更大。
至此看来,招聘时参考的排名不同,对最后的录用结果也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那么软科和 QS 到底差别在哪?为什么北京 " 优培计划 " 更看重软科排名呢?
软科 vs QS,到底看谁
纵观 2024 年的软科排名,许多人都感到十分惊讶:软科与 QS 的排名结果竟存在如此巨大的差异,这种反差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大学排名的认知。
实际上,两者排名结果之所以大相径庭,主要是因为评估指标的侧重点截然不同。
我们先来看看两项排名的权重指标如何:
2024 软科:
2025QS 排名指标:
总结来说,软科相较于 QS 有两点最大的区别:
首先,软科更契合于学术研究导向,侧重于学术研究指标,比如诺贝尔奖获奖情况、论文引用次数等;
其次,软科的评价标准更加客观明确,数据来源相对更加透明,以客观的学术数据为基础,受主观因素和商业利益干扰比较少,排名更能真实的反映大学的学术能力。
而 QS 经常被嘲有 " 注水 " 嫌疑,不少海外高校的 " 买榜 " 一说就是因为 QS 中有商业成分的指标过多,受主观因素影响过大,被质疑不能更真实、客观地体现大学实力。
另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软科排名是由上海软科公司发布,是完完全全属于中国本土的排名,在评估海外高校和中国教育体系的适配性方面具有优势,更能帮助中国企业和公司选拔出更符合国内实际工作环境和发展需求的人才。
近年来,无论是 QS 排名还是软科排名,都在悄然释放一个重要信号:未来将是 " 理工科为王 "。
从今年 QS 排名的动态调整中可以发现,理工科实力强劲的院校排名普遍呈现小幅上扬态势。与此同时," 人工智能 "" 数据科学 " 等理工科专业的留学热度持续攀升,大有超越传统商科留学热门之势。
而以理工科评估为核心的软科排名,尽管与 QS 排名在当下存在显著差异,但随着理工科受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二者排名趋势在未来极有可能逐步趋近、彼此呼应。
以上虽然只探讨了软科和 QS 在招聘中的实用性,但作为海外院校的四大榜单,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和 U.S.News 排名也同样在国内政策中发挥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指南者为大家罗列了目前国内关于留学生政策所参考的排名情况:
看 QS 排名
落户政策:部分城市在留学生落户和人才引进、安居政策方面会参考 QS 排名。
例如,北京亦庄在今年宣布,对国内 " 双一流 " 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的全日制应届毕业生,以及取得 QS、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前 100 的国(境)外院校学位的留学归国人员连续三年发放专项奖励。
公务员及企业招聘:在公务员招聘以及一些企业招聘中,QS 排名也比较常用。民营企业招聘、部分国企招聘基本都会参考 QS 世界排名榜单。像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总行、闻名投行校招基本要求本科 985、硕士 QS 排名前 50 左右;互联网大厂、金融机构和闻名外企要求 QS 排名前 100 左右。
看软科排名
在申请国外高校时,软科排名正成为众多学生衡量目标院校的关键参考依据。
在英国,不少大学已将软科排名作为划定申请名单(List)的重要标准。
以伯明翰大学计算机学院为例,明确规定仅接受软科排名前 150 的中国院校学生申请。
这意味着,本科院校在最新软科排名中的变动对申请英国留学时的影响不容小觑。
无论是成功进入英国院校认可名单,还是不幸跌出范围,申请时都需及时调整选校策略,重新规划申请方向,确保申请方案的合理性与竞争力。
除去申请上受到影响,英国 " 高潜力人才签证计划 " 也会对于软科排名有一定考察。毕业于英国认可的全球前 50 院校的学士或硕士学位申请者,有资格获得该签证,排名参考了软科。
看泰晤士排名
落户政策:上海的留学生落户政策,参考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THE)等四大排名来认定世界排名前 50 名的高校毕业生,以此确定留学生是否符合落户条件。
公务员招聘:上海市 2025 年度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的公告中,对于国(境)外高水平院校的毕业生,选调范围参照留学回国人员可直接办理落户的高校名单,排名标准参照泰晤士排名等四大排名。
企业招聘:国内头部央企 " 三桶油 " 的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的优才计划招聘以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为参考,中石化对满足要求的留学生还有免笔试、直通面试的优待。
中石油免笔试的范围
至此,软科排名的重要价值已清晰可见。诚然,无论是 QS 排名还是软科排名,总有人对其价值提出质疑,将其称为 " 野榜 " 或 " 水榜 "。
但实际上,这些争议的根源在于不同人对排名的评判标准与需求存在差异。
软科排名凭借其纯粹的学术导向独树一帜,对于志在学术领域深入钻研、计划继续深造的学生而言,这份排名能精准展现高校的学术实力与科研水平,是极具参考价值的重要指标。
而 QS 排名由于纳入了雇主声誉、就业资源等考量因素,更适合将职业发展作为首要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生作为选校参考。
END
▼
需要一对一留学规划指导
扫码获取专属顾问咨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