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传言称:" 吃奶粉容易让婴儿‘上火’ "。那么,宝宝便秘、眼屎多、口角起皮……这些 " 上火 " 症状,真的都是奶粉的错吗?
为此,科学辟谣专门制作了一条视频来分析:
以下为文字版本:
先说答案:这是误区!
可能引发婴儿 " 上火 " 症状的五大因素包括:
1. 过度喂养导致肠胃负担;
2. 环境干燥;
3. 牛奶蛋白过敏导致的胃肠道症状被误认为 " 上火 " ;
4. 呼吸道感染早期症状被误认为 " 上火 " ;
5. 鼻泪管发育未完善,被误认为 " 上火 "。
如出现 " 上火 " 症状,可以用这些 " 小妙招 " 来应对:
1. 严格遵循冲调顺序
先放水后放奶粉,按照奶粉罐建议控制冲调比例和水温。
2. 注意观察是否缺水
6 月龄内纯母乳喂养的宝宝无需喝水,婴幼儿配方奶粉喂养的宝宝在冲泡奶粉时已有水分的补充。
满 6 月龄至 3 岁的宝宝,可以额外适量补充水分。再大些的宝宝可以培养主动规律喝水的习惯,及时补充水分,清理肠道、排除废物。
3. 注意饮食
给满 6 月龄的宝宝做辅食时注意营养搭配,多添加新鲜蔬菜,如白菜、芹菜等,补充膳食纤维,促进肠道蠕动。
如果不适症状持续出现,请及时就医排查。
策划制作
审核丨张娜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研究员
责编丨钟艳平
审校丨徐来 林林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