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科技 05-13
未来智能发布iFLYBUDS Pro 3与Air 2,重新定义办公耳机的边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在 AI 硬件狂飙突进的今天,如何让技术回归真实需求?

目前,行业正陷入两种极端:一是参数竞赛催生的技术神话,二是场景缺失导致的功能冗余。多数企业沉迷于堆砌算力与生态故事,却鲜有人能将技术用于真实需求。

好在,科技行业向来不缺 " 开创者 "。5 月 13 日,在中国爱乐乐团音乐家们联袂呈现的《匈牙利舞曲》中,未来智能最新推出的两款 AI 会议耳机 iFLYBUDS Pro   3 与 iFLYBUDS   Air   2 正式亮相,雷科技受邀参与,一同见证了这次科技与艺术碰撞的盛宴。

在这场科技创新与音乐艺术的跨界合作中,未来智能将交响乐的细腻情感注入硬件调音,让技术真正服务于听觉体验,让 AI 耳机真正回归耳机本质——一副好的 AI 耳机,首先必须是一副好的耳机。

图源:未来智能  

在介绍新产品前,我们先简单说说未来智能目前在耳机市场上达到的成绩:

2022 年首款 iFLYBUDS Pro 创下 17万台销量连续三年业绩翻倍增长双十一线上销售包揽三大电商平台蓝牙耳机大类目TOP3,线下门店近 3000 家,出货总量超 20 万;累计用户突破100万,覆盖 50 余行业180+ 国家及地区AI 功能累计调用破千亿,月活人数同比增长超 2 倍。

图源:未来智能   

这些数字背后,是一场关于回归工具本质意义的硬核证明。当下全球 TWS 耳机市场增速放缓,行业陷入 " 功能通胀 " 的怪圈,华而不实的技术参数内卷、伪需求功能泛滥,未来智能的选择,是回归工具最原始的使命解决问题。

以旗舰产品 iFLYBUDS Pro   3 为例,其承载着 " 质与智 " 的双重使命。在中国爱乐乐团首席音乐家的反复打磨下,未来智能将交响乐层次分明的声场表现与职场场景的清晰度需求结合,构建出既能展现音乐动态细节,又可精准还原人声特征的独特音质体系。源于对五大基础能力的系统性突破,深度降噪即便在机场、KTV 等高噪环境,仍能精准分离人声与背景噪音;单次 9 小时、综合 36 小时续航能力,从工业设计到佩戴体验,每一处细节皆围绕 " 全天候生产力工具 " 的定位展开。

图源:未来智能   

在 " 智能 " 这方面,Pro   3 聚焦办公场景的垂直进化。相较于前代产品,其 AI 功能实现了进一步的跃迁:

其中," 主动式助理服务 " 可以全面洞察会议内容,自动创建会议标题和概览;" 个性化摘要 " 深度理解行业需求,基于用户职业自动提炼金融协议、法律条文等专业术语,实现摘要内容个性化定制;而 " 深度问询 " 则支持对单条或多条录音发起语义关联分析,定位关键节点,支持记录外的拓展问询,深度挖掘潜藏价值。

另一款产品 iFLYBUDS Air   2 则以 " 自在 " 为核心,重构开放式耳机的场景价值。超轻佩戴和开放式声学设计让耳机成为 " 耳廓的自然延伸 ";同时多场景闪录技术突破网络限制,突发会议中轻捏耳机即可离线存储内容。专注 " 佩戴无感、办公无忧、生活无界 " 的三角平衡,成为高频移动办公人群的 " 隐形效率伙伴 "。

  图源:未来智能  

两款耳机的售价分别是:

iFLYBUDS Pro 3原价 1499 元,国补后到手价 1274.2 元;

iFLYBUDS Air 2价 1299 元,国补后到手价 1104.15 元。

除了硬件产品外,未来智能 CTO 王松发布的 viaim 大脑,则标志着企业从硬件制造商向生态构建者的跃迁。

这款面向个人商务办公场景的 "AI 智能体 ",以人体机能隐喻构建技术框架:感知层如同 " 感官系统 ",通过专有硬件阵列采集环境信号,噪声抑制技术确保数据信噪比;智能推理模块如同 " 大脑中枢 ",采用动态知识图谱与上下文感知 NLU 引擎解析用户深层意图;实时交互能力被具象化为 " 血管网络 ",通过自研的分布式消息总线实现毫秒级数据路由;安全体系如同 " 皮肤与免疫系统 ",采用零信任架构贯穿数据处理全生命周期。

图源:未来智能   

"viaim 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更是一个能够主动辅助,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自主完成工作的‘智能伙伴’或‘数字同事’。" 王松强调其与纯软件方案的本质差异——硬件感知拓展环境理解维度,隐私计算植入工作流保障数据安全。而未来规划的视觉、触觉等终端产品延伸,将把 " 一脑多端 " 推向 " 五感协同 " 的新阶段。

viaim 大脑的升级发布,标志着未来智能的生态构建从概念走向落地。通过百万终端采集多模态数据,再以 AI 优化反哺硬件体验,这种 " 双向促进 " 模式,或将重塑行业竞争规则。

或许,当硬件真正成为 AI 感知世界的器官,而非孤立的功能载体,智能设备的边界将被彻底打破。

 

在 AI 硬件领域," 用户为中心 " 早已成为陈词滥调。但多数企业仍沉迷于教育用户适应技术,而非让技术适应人。这种错位,导致大量 " 酷却无用 " 的产品滞销。iFLYBUDS Pro   3 与 Air   2 的发布,为美观而实用产品打开了新的示范。

" 真正的 AI 应该用户上手就会,随时可用,立刻起效。" 马啸的这句话,在两款耳机中化为可触摸的体验。Pro   3 的 " 语音嘴替 " 功能,仅需 10 秒声纹采集即可用原声说中、英、日、韩四国语言,消弭跨文化沟通的机械感;Air2 的 " 闪录 " 技术突破网络限制,突发会议中捏住耳机即可离线存储,待连接后自动转写为结构化纪要;" 万姆助理 " 从 3 小时录音中智能提取关键节点,律师取证效率提升 60%。

图源:未来智能  

这些场景化创新,源自 700 万小时的真实数据反馈。马啸透露,用户留存率 70% 的背后,是 AI 持续学习的结果:" 耳机知道谁是他的主人,会预判你常联系的人、常处理的任务,把重复劳动交给机器,让人专注决策。" ——这种 " 隐形赋能 ",让工具从消费品升级为生产力伙伴。

面对 " 如何抗衡巨头 " 的追问,马啸回应:"做 C 端产品,是由每一个用户用钱包来投票决定。我们要做的就是回归基本逻辑。我们只服务需要的人,让 AI 立刻有用。"

当行业追逐 " 颠覆式创新 " 时,未来智能选择在办公场景中深挖一公里——把降噪做到 KTV 可用,把翻译做到声纹级自然,把续航做到三天会议不充电。在 TWS 耳机均价下滑的 2024 年,未来智能凭借对办公会议这一垂直场景的深耕,实现客单价超千元仍保持三大电商平台耳机销量翻倍增长,证明" 解决真问题 " 比 " 追逐风口 " 更具生命力。

据马啸透露,未来智能目前用户留存率 70%,复购率达 40%,近一成用户拥有 3 副以上耳机,超过部分快消品的复购率也再次证明:真正的用户价值,在于让技术隐形。当耳机能预判跨国会议的翻译需求、自动整理碎片化信息、甚至用主人原声跨越语言屏障,工具便从 " 被使用的设备 " 进化为 " 懂需求的伙伴 "。

  图源:未来智能  

事实上,无线耳机本质上已成为数字化生存的器官化延伸。当行业集体陷入创新焦虑时,这种扎根真实场景的 " 渐进式革新 ",或许才是穿越技术周期的最佳路径。" 走的再远,也不能走出用户心里 ",在马啸看来,这种从 " 功能交付 " 到 " 体验共生 " 的转变,是 AI 硬件企业走出同质化竞争的关键。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神话 air 艺术 音乐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