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遥何
「加征关税不是保护,是让大家一起死,传统的、新兴的都一样。」来自美国的一位制片人这样说。
当地时间 5 月 4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将对所有在外国制作并进入美国的电影征收 100% 的关税。
卫报指出,在没有海外税收优惠注入的情况下,美国国内电影的制作成本会上升,中等规模的项目可能会被彻底取消。
昨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4 月 2 日之后中美双方两次加征的 91% 关税全部取消,双边关税水平大幅降低,轰轰烈烈的中美关税大战终于迎来转折。
此前特朗普宣称「关税战」有助于促进制造业回流美国,而在一个月后就改了政策,那么,始于 " 让好莱坞再次伟大 " 的电影关税,接下来又会是怎样的走向?我们还在等待答案。
关于这场关税风暴,核心聚焦在电影等传统影视领域。然而,短剧作为影视产业的重要范畴,也难以独善其身。
2025 年第一季度,海外短剧 app 双端内购收入超 24 亿人民币,与 2024 年第四季度相比,收入环比增长 23%。
从数据上看,海外短剧走势依然强劲,但平台竞争暗流涌动,本土短剧产能下降等问题已是业内公认的事实。山雨欲来风满楼,在这个关键节点,特朗普新推出的关税政策又将为海外短剧市场带来怎样的变化?
海外短剧收缩?
海外短剧制作公司 FILMMASTER 创始人陈芊羽告诉 1 号,目前传统影视领域已经陷入了焦虑和不确定之中,而短剧作为新兴的影视形式,受到关税的冲击也只是时间问题。
「现在各平台压力都很大,Netflix 已经开启了新一轮的裁员。短剧这块目前来看 5 月份还没有什么影响,但也许 6、7 月份就会产生变化。」
事实上,当各家短剧公司还在出海赛道上狂奔时,海外短剧的一线制作公司已经在砍项目了。
陈芊羽指出,「今年海外短剧整体变慢了,无论是产量还是上线节奏都变慢了。单看产量,去年一个月有六部,今年只有两部。」
短剧产量减少,一方面是由于海外短剧同质化背景下产生的精品化需求,一方面则是演员和导演价格的抬高。
图片来源:AI by 传媒 1 号
和国内短剧类似,海外短剧也经历了两三年的爆发式增长,涌现出一批头部演员和导演,头部主创的价格水涨船高,对制作方来说意味着成本的攀升。海外短剧制作成本本就比国内高,若关税政策确定实行,多重成本增加,短剧制作预算必然是超支的。
特朗普 4 月份宣布对华加征 145% 关税,其中包含电子类产品,这意味着海外短剧拍摄所需的硬件设备采购成本将会提升。
相关数据显示,北京某剧组发往北美的 10 箱古装头饰,清关费用从 322 美元暴涨至 842 美元。
除了制作成本攀升,关税的增加将会引发一系列蝴蝶效应,深刻影响海外短剧产业链的每个环节。
尽管关税政策尚未明确覆盖数字服务领域,但其引发的传导效应将渗透至海外短剧平台的运营和分发环节,如服务器租赁、内容存储、网络带宽等相关服务供应商的成本上升,最终都将转嫁给短剧平台。
另一方面,美国对 TikTok 的限制案例在前,未来是否也会加强对短剧的审查和监管,设置更多的贸易壁垒,如更严格的内容审查和合规许可等。
当制作成本与政策壁垒高筑时,下一步影响到的就是短剧定价和用户付费。
陈芊羽指出,「如果成本上升了,那平台就会把这个价格转嫁给消费者,那短剧的定价就会提高,内容价格涨起来,那么需要付费的观众可能会觉得贵,就不想看了。」
像 Netflix、Disney 这类流媒体平台一个月订阅费用在十几美金左右,但如果一部短剧的价格涨到 30 美金,那么愿意为之付费的观众就会减少。
图片来源:ReelShort 目前一部短剧在 ReelShort 的价格
在通胀高企、关税变动影响下,美国民众的消费情绪不断下降,今年 3 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 57.9,已连续三个月下滑。民众正在减少非必要支出,而作为精神性消费产品的短剧,一旦涨价,也面临着被美国用户抛弃的风险。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
「这样下去会导致恶性循环,观众不看短剧,平台收入就会降低,那就只好进一步减少产量。」对此,陈芊羽表现出了一些担忧。
关税风暴催生短剧新局
当谈到如何规避关税风险时,陈芊羽告诉 1 号,如果短剧公司或分公司注册在美国,或者能够证明自己的短剧是在本土拍摄的,基本不会面临关税问题,但这也许意味着更多的 paperwork,更繁琐的法律程序,也会影响到短剧上线的节奏。
也许,关税政策引发的行业震荡正在呼唤更适应新秩序的生产模式和市场策略。
陈芊羽指出,「现在短剧公司倾向于多种方式拼凑,比如向其他国家转移。」
目前,海外短剧拍摄制作为了降低成本,正通过供应链的区域化重构寻求突围。为规避高额关税压力,制作重心逐渐向政策友好、成本可控的东南亚和墨西哥等地转移。
东南亚依托低廉的人力成本普遍受到海外短剧平台和制作方的青睐,而墨西哥则凭借与美国的地理邻近及贸易协定优势,吸引了不少制作方布局海外短剧的拍摄和后期。
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5 年一季度中国对美出口的影视器材同比下降 43%,同期墨西哥同类产品出口增长 39%。
尽管跨区域转移需应对文化适配、审批流程延长等挑战,但这种分散化布局已显现出风险对冲的实效。
长远来看,供应链的区域化转移将导致海外短剧市场格局的迭变。目前,海外短剧形成了以北美为重心,辐射欧洲、日韩、中东、东南亚等市场的发展格局。
伴随着关税政策的冲击,制作方必然会将目光聚焦到更具潜力的新兴市场。
这些数据表明,一个更多元、更平衡的海外短剧市场格局正在形成,在北美市场之外,海外短剧还拥有多个新增长极。
其次,从 2024 年下半年开始,免费短剧 APP 也在全球短剧市场中崛起。根据 DataEye 数据,2024Q4 以来共上线了 7 款免费短剧 APP,目标受众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和拉丁美洲市场。
图片来源:DataEye 短剧观察
和国内短剧发展趋势类似,海外短剧的商业模式也在朝着混合变现的方向发展,这有助于平台或制作方摆脱对北美单一市场的依赖,探索更广阔的盈利渠道。
因此,尽管关税政策给短剧行业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市场调节机制总会快速响应并拿出解决方案。
正如陈芊羽所言,「现在短剧公司倾向于多种方式拼凑,包括向其他国家转移、运用 AI 技术等多种手段。」
的确,AI 已经能够在配角、群演镜头及一些超现实的场景中为短剧提供助力,并已经运用到成片制作中。
一些头部平台积极探索「人机协同」模式,剧本方面,在保留核心创意的同时利用 AI 填充支线情节,既维持叙事深度又控制人力投入。场景构建方面,则通过生成式视频模型与实景场地结合,压缩制作周期与成本。
「尽管 AI 短剧、AI 动态漫虽然技术还不是很成熟,但确实是能做出来了,可以降低成本和政策的风险。」
陈芊羽认为,目前的 AI 技术虽然还无法直接代替真人实拍,但在关税等多重压力之下,能够为制片方节省人力、场地、拍摄等多项费用。
而当技术逐渐完善,短剧行业也能够形成自己的工业化生产体系,足够坚韧去应对各种潜在风险。
1 号结语
回到关税政策本身,不少经济学家认为,高关税并不会成为可持续的常态。
这项关税政策缺乏具体的实施方案,如何评定影视作品的课税价值也是棘手难题,更重要的是,这项政策与当前影视产业的全球化现实严重脱节,并不会将好莱坞拉回美国,反而会损害美国电影产业。
站在整个影视产业的角度看,全球化的本质难以逆转,无论是好莱坞为代表的影视大片,还是新兴的微短剧,任何波动产生的影响都将牵一发而动全身。
昨日中美双方就此前的关税政策进行调整,互相只收 10% 关税,其余 24%(90 天内)暂时不收,也是基于双方经济结构性互补的客观现实和全球化的现实演进规律。
而关于美国对国外制作的电影征收 100% 关税这一政策,目前还没有下一步动作。我们不知道特朗普是故意制造恐慌还是别有深意,也不知道这项政策是否也会有所调整,但每一次政策震荡终将沉淀为产业进化的阶梯。
这场关税风暴在无形中加速了海外短剧游戏规则的重塑。短期的阵痛也许不可避免:成本攀升、法律风险、市场转移均在考验企业的生存韧性。但长期来看,行业将通过技术赋能的文化适配、合规化生产与运营,能够构建出更加健康成熟的生态。
技术消弭边界,故事连接文明,全球化浪潮中,唯有未雨绸缪者驭势而行,方能在短剧行业的更迭中稳守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 特朗普收电影关税?外媒:可能摧毁全球大部分电影产业
https://mp.weixin.qq.com/s/0yrierpCpSjbUtg1WM_iLA
2. 美国加税后,中国短剧出海怎么办?
https://mp.weixin.qq.com/s/3tpS0TG78QOFUhPeB4gQjw
https://mp.weixin.qq.com/s/gxboaGiBmamMBgJIM5-e2g
《主编浅度》视频号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