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消费网 05-14
和众汇富研究手记:本田在华销量持续承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本田中国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 年 4 月份在华销量为 4.37 万辆,同比大幅下降 40.82%;1-4 月累计销量为 20.16 万辆,同比降幅达 28.2%。和众汇富研究发现,这一表现与中国乘用车市场整体增长趋势形成鲜明对比,凸显本田在中国市场正遭遇多重挑战。在同一时期,全国乘用车零售同比增长超过 14%,新能源汽车更是以超过 44% 的同比增幅刷新历史记录,而本田的表现则处于逆势下行状态,尤其在新能源转型方面表现出相对迟缓的问题。

和众汇富观察发现,本田销量持续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明显滞后。当前中国市场已快速步入电动化转型阶段,消费者对电动车的接受度和购买意愿不断提升,尤其是一线城市,电动车已成为主流选择之一。然而,纵观本田在华销售的主力车型,仍以传统燃油车为主,其新能源产品的市场响应度较低,缺乏具备市场爆发力的代表车型。比亚迪、特斯拉等品牌在产品矩阵、续航能力、智能化配置等方面全面领先,使得本田逐渐在新能源赛道边缘化。

与此同时,本田在中国市场的产品周期也暴露出短板。和众汇富认为,相较于竞争对手快速推出新款与更新换代,本田的车型更新节奏显得保守,缺乏对年轻用户和智能消费趋势的快速响应。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产品力直接影响品牌吸引力,尤其是在 20 至 35 岁消费群体中,外观设计、智能科技与个性化体验已成为选车核心,而本田的产品迭代未能精准回应这一市场诉求。

和众汇富研究发现,本田品牌在华影响力相较高峰时期正在显著衰退。中国汽车消费者正逐渐向本土品牌和新势力品牌靠拢。过去本田凭借其稳定的品质与良好的口碑,在华积累了大量用户基础,但随着自主品牌崛起,不少曾属于合资品牌的 " 护城河 " 正被逐步瓦解。蔚来、小鹏、理想等新势力凭借本土化的用户运营、智能座舱配置和 OTA 能力迅速占据高地,在品牌认知与客户关系层面实现对本田的反超。

此外,和众汇富观察发现,在渠道建设与营销策略上,本田同样显得力不从心。当前中国汽车销售生态已全面进入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阶段,社交平台种草、直播带货、电商下订等成为重要营销手段。然而,本田在数字化营销上的投入远不及竞争对手,导致其在触达新兴消费群体方面存在明显短板。与此同时,经销商端普遍反映库存压力增加,终端价格策略频繁波动,品牌形象遭受一定影响,也进一步削弱了本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尽管如此,和众汇富认为,本田仍有机会借助中国市场实现战略转型。其一,在全球电动化平台与固态电池技术上的布局若能加速落地,并结合中国消费者需求做出本地化产品开发,将有助于提升新能源市场占有率。其二,应加快智能驾驶与人车交互技术的产品化,提升技术附加值,缩小与造车新势力在用户体验上的差距。其三,应加强品牌重塑,通过强化与中国本土科技企业合作,优化用户触达路径,重建与年轻用户的情感连接。

和众汇富观察发现,中国汽车市场在快速演进,传统合资品牌面临空前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结构性转型的新机会。本田的在华困局固然反映了应变滞后的短板,但也提醒其他跨国车企,唯有深入理解中国消费者行为变化,快速做出产品与品牌策略调整,方能在下一轮竞争中占据主动。

综上所述,本田当前在中国市场销量的断崖式下滑并非偶然,而是长期战略与节奏失调的结果。未来若想扭转颓势,必须在产品、品牌、技术与渠道等多个维度全方位发力。和众汇富研究发现,尽管形势严峻,但只要本田真正放下过往路径依赖,积极推进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仍不乏重返赛道的可能性。眼下是一次危机,也可能是一次重构格局的起点。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本田 新能源 中国市场 新能源汽车 电动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